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斯滕豪斯对目标模式最关键的批判是()
A. 它误解了知识的性质
B. 它过高估计了我们理解教育过程、预测学习结果的能力
C. 他只根据学生的行为变化来衡量课程与教学的成败
D. 它不以对课堂教学的经验研究为依据
满分:4 分
2. ()在课程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被人称为课程“范式”的转变
A. 目标模式
B. 过程模式
C. 实践模式
D. 生成模式
满分:4 分
3. 校本课程开发的()可以在不占用教师课余时间的情况下,直接帮助教师改进课程实施策略,提高教师的课程反思能力,将国家规定的课程锤炼成最适宜本校的方式。
A. 目标导向的方式
B. 问题解决的方式
C. 任务定向的方式
D. 自由定向的方式
满分:4 分
4. 我国主要采用的课程开发模式是:()
A. 校本课程开发模式
B. 地方课程开发模式
C. 国家课开发模式
D. 自主课程开发模式
满分:4 分
5. 课程编制的实践模式提出者是()
A. 泰勒
B. 施瓦布
C. 斯滕豪斯
D. 彼得斯
满分:4 分
6. 地方课程的权力主体是()
A. 中央教育行政部门
B.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C. 市级教育行政部门
D.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满分:4 分
7. 国家课程是()规定的统一课程,体现着国家意志。
A. 中央教育行政部门
B.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C. 市级教育行政部门
D.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满分:4 分
8. 过程模式认为课程不应以事先规定的目标为中心,而要以过程为中心,既要根据学生杂课堂上的表现而展开。他的提出者是()
A. 斯滕豪斯
B. 杜威
C. 罗杰斯
D. 埃斯纳
满分:4 分
9. 新马克思主义取向关注的是()
A. 学校课程
B. 社会阶层
C. 学校及社会阶层
D. 学校课程在社会阶层结构的再生产中所起的作用
满分:4 分
10. ()开发适应性最强
A. 校本课程
B. 地方课程
C. 国家课程
D. 国际课程
满分:4 分
二、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V 1. 在确定课程目标时要对学习者本身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需要评估、二是兴趣调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 分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关系是相互替代的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3. 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校本课程有指导和监控的责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4. 外围课程是为不同的学习对象准备的,它不同于照顾大多数学生、面向所有学生的核心课程,而是以学生存在的差异为出发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5. 校本课程开发在方式方法上,一定要求奇、求新、求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6. 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显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7. 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8. 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旨在获得未来生活中可能对教育目标有实际意义的那些信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9. 研究学习者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实验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0.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地方课程拥有决策权,中央教育行政部门无权干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1. 一般来讲,采用中央集权制的国家较倾向于采用国家课程开发模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2. 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在关于隐性课程观念、构成、设计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致的认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3. 组织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机构,确定负责人,这是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的重要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4. 校本课程开发开拓了课程管理民主化的有效途径,为解决课程的统一要求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了一条思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5. 确定课程目标时之所以要对学习者本身进行研究:主要为了找到确定课程目标的内在依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