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V 1.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主要区别是___。
A. 实行的目的不同
B. B、实行的程度不同
C. 针对的危害程度不同
D. 针对的对象性质不同
满分:5 分
2. 一切犯罪行为在客观方面都必须具备的事实特征是( )。
A. 危害行为
B. 犯罪方法
C. 危害结果
D. 犯罪工具
满分:5 分
3. A与B在某一商场前拦住C准备抢钱,因人多一时难以下手。刚好E经过此地,因为E与A、B认识,E就对A、B说:“你们在这里下手,自己找死啊。要下手也应该找个偏僻的地方。”结果A、B听信了E的话,就将C劫持到一僻静处,抢走了C的钱物。则E在此犯罪中___。
A. 是主犯
B. 是从犯
C. 是教唆犯
D. 不构成犯罪
满分:5 分
4. 行为人在实施抢劫行为后,出于灭口的目的而将被害人杀害,对行为人的行为如何认定?( )
A. 抢劫罪的加重情节
B. 抢劫罪
C. 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并罚
D. 故意杀人罪
满分:5 分
5. 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和犯罪的单位判处罚金,应当根据___决定罚金数额
A. 犯罪性质
B. 犯罪作用
C. 犯罪情节
D. 损害结果
满分:5 分
6. 关于缓刑制度,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累犯不适用缓刑
B. 虽然故意杀人罪的法定最低刑为3年有期徒刑,但由于该罪属于暴力犯罪,所以不适用缓刑
C. 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可以适用缓刑
D. 对被实施数罪并罚的犯罪分子可以适用缓刑
满分:5 分
7. 军人违反职责罪中的犯罪主体为___。
A. 绝大多数是特殊主体,少数是一般主体
B. 一般主体
C. 特殊主体
D. 视具体情况而定
满分:5 分
8. 我国刑法规定,凡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___。
A. 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B. 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
C. 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不适用
D. 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满分:5 分
9. 对于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___。
A. 应当从重处罚
B. 可以从重处罚
C. 应当加重处罚
D. 可以加重处罚
满分:5 分
10. 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的,___。
A. 构成故意伤害罪
B. 构成故意杀人罪
C. 构成非法拘禁罪
D. 应当以非法拘禁罪从重处罚
满分:5 分
二、多选题(共 6 道试题,共 30 分。)V 1.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相同点有( )
A. 都是有益于社会的合法行为
B. 都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
C. 都会在客观上造成一定的损害
D. 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的
满分:5 分
2. 根据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个数不同,可以将犯罪客体分为( )
A. 一般客体
B. 同类客体
C. 简单客体
D. 复杂客体
满分:5 分
3. 与自然人犯罪相比,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的特点是___。
A. 整体性
B. 双重性
C. 全面性
D. 局限性
满分:5 分
4. 我国刑法理论根据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将刑事责任能力分为()
A.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B. 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
C. 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
D. 减轻刑事责任能力
满分:5 分
5. 我国刑法规定,刑罚的分类包括___。
A. 主刑
B. 加刑
C. 减刑
D. 附加刑
满分:5 分
6. 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是___。
A. 前罪与后罪必须都是故意犯罪
B. 前罪与后罪都是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
C. 后罪必须是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以内
D. 前罪与后罪必须有一个是故意犯罪
满分:5 分
三、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V 1. 王某正在匀速行车,8岁儿童李某玩弹弓,石子击中王的左眼,王本能地捂住自己的眼睛,方向盘失去控制将正在骑自行车的刘某撞死。王某的行为是意外事件,不承担刑事责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属于犯罪的实质概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3. 无意识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4. 某甲驾一货车行驶在陡峭山路,某乙为尽快赶到投宿地想搭便车,冒然抓住车厢后部,但却无法攀上,甲知道这一情况后,为摆脱乙突然刹车,致乙摔入山沟死亡。甲对乙的死亡结果的心理态度是间接故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5. 自1959年至1975年,我国先后实行了7次特赦。(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