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师10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6 n7 {# p7 W/ V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1 h% a6 h% \7 F5 U* l; H$ d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 p: {7 f' k1 D1 z4 G5 ~
: ^) b, q: x: A" G一、单选题(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V 1.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 t5 H; F" n" x6 |# S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I/ f, |# D! a( }' T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0 Z8 d5 y$ q. ^' x) m2 p: P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7 d3 O* P. C/ t1 v! [' }
D. 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8 a! v# G1 _9 c
满分:2 分8 w) _( T9 W1 x- y7 h
2. 科学证明,人脑是( ) 。6 f( V% e( A1 l. ?
A. 思维的源泉, C* X& C$ I( H9 ~1 Q6 h! a
B. 思维的产物& \9 X( h+ O1 t9 C5 c/ N7 d
C. 思维的器官
8 V: T0 X" k* k7 n+ ?D. 思维的对象
3 M& P# a8 b1 a8 _5 h2 H 满分:2 分$ M. o0 s. g- f" S5 ]: x% t D7 |
3. 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这是( ) 。
3 h; g8 H' X8 o& cA. 诡辩论的观点: M3 _: f6 J7 Z/ @; d; ^6 y
B. 相对主义的观点2 I3 b' O- C" f) P. n
C. 唯心主义的观点
" k- b4 [$ `% T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5 f1 r, n0 N; @0 H4 ?2 p
满分:2 分
: I4 s' B/ r! T0 ]( ]! l( H& c4.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 。6 K, z" f! G6 O3 {- L* y! h& a2 x
A. 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 p+ R5 b( q/ e/ T- J' x& R' cB. 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8 }8 _" i" {" Q% m' @5 YC.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5 i0 H/ J. I% o1 ?/ H6 WD. 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6 ^& W) `: D! Q2 i/ E' k* i9 y
满分:2 分
$ H5 t( x t" c: y) H. c2 b5. 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 s0 ^$ ^4 o5 e0 @# p/ j1 U
A. 生产方式$ z% @& k4 S) n5 W! U
B. 人口因素
2 L% r9 M3 ]: i9 kC. 地理环境
7 W$ U+ a# w) Q$ _2 r) T, qD. 社会意识( R' C! \" K6 ?$ F
满分:2 分- c# r9 l: S# u7 h
6.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 。
1 `5 p0 R5 ~5 `! O* S0 DA. 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 r6 m% o8 ]# `$ n& z' y, A
B. 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E0 i' I7 v( B( k* g# d0 ~* j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 d/ I3 F; R* `* h- T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3 R' ?6 h# q2 [
满分:2 分
& u7 V/ q Q! u8 S/ Q8 g7. 国家在实质上代表( ) 。
5 M. D/ Z2 o8 ^! q0 k; yA. 统治阶级的利益$ c& @& G# F+ ~. h- s$ {
B. 被剥削阶级的利益
" F* @& e' }' F- u5 yC. 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2 `! x: u1 R. _$ a$ y" V
D. 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
- ?& d- k- `* Y! K/ s6 U 满分:2 分2 d' l1 N# u7 y+ R5 i( h" O9 [
8. 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
6 h; X# d1 I/ s, U% }+ K5 @2 C! [A. 劳动技能
9 k5 \7 _6 ]1 ~3 nB. 科学技术' U8 S, V& |# q. M' r' y5 Y" u
C. 生产管理
) J& U8 H8 |" \7 `$ N, rD. 生产工具9 u" v( H" Q) |' U5 T# K
满分:2 分
, y9 K: S! i& e5 z( Z9.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中的伟大变革,表现在( ) 。- d- n* @5 l1 A5 |; L; d. h
A. 提出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b4 U/ p$ j+ T8 y. h4 G
B. 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0 T7 Y8 y [. D9 W, W
C. 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 U- ^* F# M% r0 Y; RD. 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论断
) k" l# m! S- s# m3 ^ 满分:2 分
5 j0 s+ t% [4 K8 r, P10. 人在价值关系中( )
0 Z! y7 {: g6 Z2 kA. 只能做价值主体. q/ m) p9 X! u" V6 w6 A- c
B. 只能做价值客体 x: M+ W/ @' }8 z! x1 g t
C. 既可以是价值主体,又可以是价值客体: r& k; X& Q% k
D. 只是价值目的,不是价值手段$ W! A" Q1 L R; K4 R0 F
满分:2 分
( ]/ y, S- W3 n11.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 。3 ~" X& I/ b5 z" d3 r
A. 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 C$ s6 K2 l* A
B. 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0 m. ~( d6 I- E8 } ]. R& q$ [2 ]/ ]
C. 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9 v" J6 }9 O4 o# n! `! O* `D. 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7 D: q: \6 h& [0 [1 h) V; e3 l$ G 满分:2 分
7 s7 S, y9 Q9 P' n7 b12. 人生观是指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 。它包括( ) 。
1 ?5 r1 } k* d6 m3 qA.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体验
" _( _ @0 T( ?' I! q8 HB.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生活情趣
0 c, |3 z: o# U oC.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职业选择
, t$ {) J; y6 w; ND.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意义$ B& |6 V! A+ e, Y$ L- S; k" U0 \5 _
满分:2 分 `! f+ I% U ?0 Z% L, `
13.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 。1 P( i6 G6 A" R1 |- u% }$ H. t
A. 最高标准6 r q$ |. U) }. ]2 d, n6 ?
B. 唯一标准
7 I1 f0 p U9 w, Y( ^) f' v( L8 _C. 必要标准4 o+ S- q" C8 q2 B
D. 价值标准
2 J5 [4 |% ?$ M( S' ^# ] 满分:2 分
/ W$ f) K# d3 e P2 m+ i ]7 W14. 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 ); j% {. H9 k$ ?6 e
A. 人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1 _: b0 S) S# E8 t' ^
B. 人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0 F3 k. a4 m2 d7 A% |- l+ q$ X
C. 人的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4 [7 J7 t4 l0 b i# f# B! ND. 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7 I: V/ b* u! a
满分:2 分1 X n* l& j4 N: b' z+ b7 y
15. 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
0 z+ f" f4 c4 t9 ]A. 昼夜交替1 I3 d+ S' G* v+ F, _
B. 寒来暑往
, `4 {( @& N7 m1 R) ?C. 磨擦发热
7 R" r5 t6 x7 [2 t. w/ Y' ED. 电闪雷鸣; A( A& q3 X4 G6 V6 t1 r" {
满分:2 分
$ z) M# R- M5 n8 K/ ~1 _# G1 n16.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 ) 。. U- a9 v( N3 t7 V$ Q4 h9 q: P6 m& n g
A.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o. F/ H- u/ h( q; N
B.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4 G8 I3 u* r: v. \
C. 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1 x8 G, F% \; ?; d( TD. 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 l( p% E; _ v4 |3 X6 G$ f, j9 O+ l 满分:2 分( E! q9 [. a' E; x: U
17. 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 t/ j& Y% u( o6 S* R7 E$ V9 b o7 _0 y
A. 纯粹是必然的+ I. A2 z3 b4 X+ P
B. 纯粹是偶然的; E/ ^" H( v& b8 J: i% i: N% \( n
C. 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T8 v6 T5 L* t) a6 c, G
D. 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 @; I' Z( ~0 O$ |5 e' H( c8 A& o+ W( U' X
满分:2 分
# \3 g7 v4 o1 R; _18. 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 )# S9 s. S7 l. e G: X
A. 社会性劳动
" Y* I! l9 V* G5 }1 v( A: hB. 直立行走* Z+ o$ X: [9 D, y% B- S3 O) }/ P
C. 人脑的形成
5 Q2 B7 n2 n ID. 语言的产生
# x; }& u/ F2 a3 h: N: ~ 满分:2 分( \% k. {; S' {4 }# R
19. 唯物史观认为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在他们是( ) 。$ @: V. Y1 g" [
A. 历史进程的决定者
) o( b+ q+ t1 }5 T. _4 yB. 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参与者和组织. w' i) l: U/ Y7 B+ y; R3 W+ W* V1 V
C. 历史活动的主体力量( M6 l+ e6 g1 Y3 w6 [" Z
D. 历史规律的制定者1 e% m( t2 \+ E, F: }; j( y
满分:2 分* b8 w# r" |: N; W8 v
20. 质变中量的扩张是指( ) 。4 r y6 a% e& Q0 z+ b
A. 事物质变前的量变
. t$ u+ w) y0 F+ eB. 事物质变过程中的量变特征
+ ^+ c! U7 t( L. h4 g5 sC. 质变不断地发生' b: t6 h5 U: q: E
D. 量变过程中局部的质变
: x5 o0 W* Y9 v7 `8 u 满分:2 分* B0 l( g3 E. `0 Q8 ~, z Z& }
2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 ) 。
! s$ A6 H0 A8 I7 E% l4 mA. 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L0 m8 v: K6 A& @ |
B. 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 ^$ R5 q" Y+ V1 x+ y1 [6 mC.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 T8 p2 w3 u2 t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G5 v7 k3 D/ E
满分:2 分! W8 k7 d3 U# A7 o( |2 w7 T; o
22. 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 。
& Y1 J1 X; I5 m6 V$ |( n1 hA. 相对主义的观点
/ W$ J/ g* o# m s* ]' h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2 H( e5 m" j( w! X2 n- H% x
C. 拆衷主义的观点" Z4 v( e7 T4 I2 Q* B: E- _1 X3 F
D. 诡辩论的观点
0 _) v1 {% S8 g, O9 m+ I2 d 满分:2 分1 A: Y: `' y! q2 \$ u: l+ N# V
23. 认识的客体是( )
1 q7 U! ?$ O& z: O" N* @. x% ^A. 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8 G# M9 e" S/ m; xB. 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 k1 ]& U, F5 J" dC. 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 U$ M% l Z, q% v6 Z$ Z4 x8 S8 y( _
D. 外部自然界
+ H m$ y- O% G. x 满分:2 分8 e r% R* N3 B" W5 }; R5 n
24. 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 。1 P6 }& C4 ]& J# I
A. 否认意识决定物质" K u3 y M# D% t3 i8 `: k
B. 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
: w( E+ L L, o0 _9 CC. 主张世界有两个本原: d- q/ W5 M+ @/ Q( r' Z
D. 否认世界有两个本原( Q( ~3 q+ z: M) U, Q% g( _
满分:2 分
: ]7 b+ D& J- L$ ?+ y25.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 ) 。
" V/ Y) f# ]2 R6 U3 I: dA. 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1 L8 A9 r4 O$ a# X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f2 `- h5 U0 B5 ~9 }/ t# ^, v
C. 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z+ P* J6 Y, D+ Y, Y
D. 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6 t( n" ?2 d1 V: ~4 l, ^ 满分:2 分$ w3 f/ c: h& p
26. 有人认为世界上各种生物物种是永恒不变的 。这是一种( )6 G# F1 W' H5 i
A. 形而上学观点) y( t/ e5 _: K, b
B. 相对主义观点: X6 j4 z8 L. J1 G- l! M9 F8 K1 S! G* t
C.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p3 G0 ?5 d: y) N* r
D.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 {; f2 f9 d: V 满分:2 分
2 [7 C; g! c7 G9 q$ c5 A27. .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 。
: P5 k& i, k7 ?! f8 v) r' h" XA. 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8 Y0 S& n. J; X2 W3 w
B. 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 Q$ l0 F$ K2 J! n6 V2 mC. 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 M3 ]2 Q5 X6 h: fD. 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 R2 M" C3 `# O) X- P 满分:2 分
" @0 {2 W& I3 S1 h6 L, D5 |- x28. 决定社会形态性质的主要是( ) 。0 ^( o. U7 T* r7 x/ f2 u
A. 上层建筑
6 f- j) N- \1 W$ }7 n; o- w6 a) i9 ~6 jB. 经济基础
7 ~$ y( X& [; p. q. u! V4 iC. 国体
7 u1 n H& d; BD. 意识形态
0 r! F4 }, a, X. q/ g 满分:2 分; S( x, @, Y/ O5 j1 r* o
29. 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区别新生事物与旧事物只能( ) 。/ ]" }* q% e8 h Z
A. 以出现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据
! b3 Q. S* ~$ H; p9 \B. 以外在形式和现象上是否新奇为依据- {4 W6 W8 Z7 F) P. N
C. 以是否符合历史前进方向为依据# ]! q, @ D8 p4 h" z6 V
D. 以暂时的力量强弱为依据- A! A3 n/ H+ E* d, B
满分:2 分% P7 i H& r3 n, U- [
30.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
( h! j2 `0 | x$ g# ]A. 阶级斗争
( N2 C0 |; S' V: a5 wB. 改革开放
/ t4 [" I) j3 t% {/ s5 W; t/ uC. 科学技术革命
# W& A& f7 z2 B3 c! \7 r' RD. 社会基本矛盾
7 ^! H6 S% _. k 满分:2 分" u5 L8 ~, q/ l. Z$ D
31. 意识是( ) 。
6 B2 i/ E% @2 ]A. 一切事物都具有的现象7 k; p* @9 C7 S5 y
B. 人类和动物共有的现象
8 X9 c! U7 {6 f' DC. 人类独有的现象
2 t$ j1 @7 G& M0 BD. 植物.动物.人类普遍具有的现象9 g4 A; y: u& R, @6 w2 g
满分:2 分
} T" x7 u) _32.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 ) 。
, `! T, t& V* P3 X; R' [A. 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的
/ L$ \6 o- ^/ @/ u; u0 K' D8 {B. 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表现出来的
* n. B) x- s4 o8 x# O* x) w. `C. 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完整地表现出来的* ?$ n/ W7 t+ z8 I' A2 ?' Y
D. 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的: i7 e0 C" c; M
满分:2 分0 N4 \" u9 K( i7 B0 |) h% {
33.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l6 m% g! n2 P* y. X9 U' y) w
A.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O0 [! c* p7 I# ~% N
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 F" L# i# ?5 t! Z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r& t0 w, s7 s, r- L" _5 q% x" n) j
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_9 J/ i" \6 N# }1 k) y8 ~
满分:2 分 U, U0 |2 Q2 W
34. 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
$ ^/ U1 U, T. t" ~+ t% R6 c3 iA. 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7 |7 f8 W$ S: L6 P3 R# `. [8 qB. 否定事物间的互相区别
4 h+ m& [4 C. R$ _7 s# ^C. 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 E5 G$ h5 r0 u0 |: [& K2 ?6 pD. 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 V" J0 F; c. I 满分:2 分/ |) l+ H4 o# i/ H- u2 D4 t3 F
35.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7 N1 p8 N$ O) d+ q9 n* H! X1 K
A. 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v4 ^, M) Q [. s: F- L
B. 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4 @; C! s6 @8 x" b! m! VC. 感性知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t. \( l; v/ T: d' u
D.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 \, c4 z; x# S% G6 c
满分:2 分 ) s' K S0 y- d0 q
福师10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 m7 j# z; {& j$ t. P& I% v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3 y- H* n# i c5 E5 L( n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 F2 u9 ]2 B& {; @7 {9 F# {$ q3 C* Z" s: w" y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V 1. 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 。
4 ?0 L: S1 U% {9 V9 U- C4 lA. 水往低处流2 m) s* f; G: n1 C6 F, H7 R. A
B. 日出于东落于西; o/ w* u0 X6 u% H5 a0 y
C.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s$ h( X1 T, d* R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 y2 U6 [) p/ i3 f5 r6 ~ 满分:2 分6 c7 v# p8 M$ |* T5 r6 I
2. 在认识上难免犯错误的原因在于人们( ) 。- j" }3 R/ z+ k& o9 Z
A. 客观过程本身的复杂性6 d) E7 P" `$ }) ]7 h8 j
B. 人的认识要受主观条件的限制
* Y) A9 ^0 d/ Q" |5 ~C. 世界是不可知的
/ E4 N3 L, b8 h8 J. q9 d# ?D.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2 @3 _6 N8 n- k. |' y$ z9 p# J 满分:2 分5 \+ ?& D) v% O6 [# H. L+ ~5 m
3. 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
* n' }! I" Q% fA. 精神的
6 s% b5 d& ~4 M& X% z( IB. 物质的, s) p1 k* W8 z" B3 P
C. 实践的
8 ^) k; R3 c% ~- I9 c' DD. 自然的7 m# D5 V& l& l( `& H( x
满分:2 分
+ d# V8 ~2 B$ x* k4 l" Z: w) ~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
. q2 E' d7 |0 w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 h3 a! T0 U! n) W* f" rB.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y+ t7 Y( m8 ]: Q; _1 Q
C. 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 |" H% y: c; p( e; wD.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 }: C8 l' d* a$ o( \" }1 G0 {& w 满分:2 分
T" k5 T# n/ M2 P' A) t! S5. 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 。9 E& o0 r, V, U9 W
A. 经济基础* N; }" K) \( U7 H% E
B. 上层建筑; Q0 k- e7 `2 b0 j x1 Y$ T x/ S" `
C. 生产力+ m% b+ \/ ^( ^3 H0 c
D. 生产关系$ p; Q% r* w4 X' y Z+ E
满分:2 分& v5 L1 e0 g0 p: y/ H0 @
6. 割裂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会导致( ) 。
! U6 c; }- H1 \* f( l) hA. 形式主义
! [0 g, O- M* ~- y- zB. 形式虚无主义7 f6 ] d- q# |, A
C. 相对主义
$ z5 z& N) b: R, D. T; b8 _D. 诡辩论0 [$ x' ~3 F$ A a' b+ X3 ?
满分:2 分" @2 ~* Q7 n1 |( N0 U4 D
7.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个成语在认识上说明( ) 。3 @4 u" R T& N0 D
A.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 } u5 ]; s/ e) s9 r; Q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8 N; ]9 w6 A! K3 O) ~6 B: l- C( E1 m1 u
C.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9 b- e) C: x; I. G l
D.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 q2 M- s! ^* R4 G 满分:2 分
5 o% ?" |6 ^; c8 Y$ i( ^- D8. 下列表述中,违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点有( ) 。/ b* `* ^+ q/ D) y+ q$ {
A. 人之初,性本善- N+ L! F& M7 T3 a. ]
B.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 N! R L, k$ P1 E) EC.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
) S0 M; G8 R5 \8 gD. 人的本质属性是理性思维* Z, W" M* o; E0 g$ ] C. [9 E
满分:2 分
' S. G* w6 e8 k% L9.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 ?- }, |$ V* M8 }( I# B# l
A. 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C( R0 L: B: T* Y# }. ZB. 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本质联系
5 h( M+ E0 n* c* d% l6 h$ vC.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2 d9 A0 r+ h& _/ i; k
D. 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 w" o" s& |4 c6 U* N0 S
满分:2 分! j' F, D. b( S' j
10.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 。
$ @: ^1 N& L. I% ^! e S' bA. 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 z s. L. d: h2 k! M# qB.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 q- `2 B) |+ y1 n7 S6 Y n5 ^C. 时间.空间是整理感性材料的工具
3 ]' d- N; B, X$ rD. 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9 d; N- ^& R! a9 I4 q
满分:2 分 - h7 M1 M$ J5 n3 h5 X# P# R* Q$ l
福师10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 d/ r& n T/ x) m; s- y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 Q; G2 H0 \0 b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3 R' u- \5 x, d& e% E, A' ~4 \% c# }1 H2 W5 G
三、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V 1.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 G+ e2 C/ h* v
A. 错误' J$ Z7 q! f7 w* u" y- L% W* ~5 w
B. 正确
. n+ G: Y1 G" l4 g 满分:2 分
" Z( N/ C+ F) [2. 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
+ g0 I8 |9 `* B0 ?+ H6 W7 Z; P$ g+ PA. 错误
1 ~& a/ y2 l6 i& ?9 W; h$ |% g/ BB. 正确
8 K2 t4 G2 j- I 满分:2 分7 d* L, t! G' S5 l' e8 h
3. 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 B& p. M6 B$ `
A. 错误/ S" G+ P. @+ |. E: k" h+ G
B. 正确
+ i" O, E/ U7 i/ s 满分:2 分! H- \; \' x. b& S
4.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 X& Z, {! q; v! G- N# Z# R
A. 错误/ s" l) }8 m" D7 ^4 `
B. 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