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作业答案-谋学网-专业的奥鹏在线作业答案辅导网【官网】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微信登录,扫一扫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VIP会员,3年作业免费下 !奥鹏作业,奥鹏毕业论文检测新手作业下载教程,充值问题没有找到答案,请在此处留言!
2022年5月最新全国统考资料投诉建议,加盟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奥鹏课程积分软件(2021年最新)
查看: 6506|回复: 0

南开15春《国学概论》复习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7 12: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谋学网
                           复习资料* c0 F9 J' D+ F$ `: }$ u
课程名称        国学概论. x8 \8 w* i; r" s) @' S
/ b7 l/ Y7 x" \: p7 u
- r, ]" o6 d) N& K
6 C/ E2 M, i# p7 P/ ^
息        名称        国学概论
5 H' N: e( |/ J" e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 r) H9 S8 f- M. Y" I" Q) y& C: X* C
        作者        刘毓庆
4 }: {1 m' ?* }        版次        2009年8月第1版
3 P( A; ^+ D8 a5 q- q$ W% y. L, ?  ~8 v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
5 i6 j( n) y- C# |(一)、单项选择4 i" }. Y/ ~, `$ }6 y
1.        今存最早的一部文字学著作是(  A   )。
) s! q! x- g7 g* w$ g  A.《说文解字》     B.《尔雅》      C.《康熙字典》      D.《广雅》
. C" o3 G$ [2 i5 m! s★考核知识点: 文字学研究的要籍。参见p25" z5 C) v4 E# N$ O9 O: O- f' v. V* T
附录1.1.2(考核知识点解释,所标章节均系按照讲课的ppt,下不一一说明)/ Z6 W; O8 U( h. d- q8 C8 p
     《说文解字》是今存最早的一部文字学著作。它是东汉许慎所撰。全书十四篇,分五百四十部,单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个。书中推究六书之义、造字之本,言简意赅,最为得要。其中所存字形,上接甲骨文、金文,下启汉隶,是中国文字学史上一部不可替代的权威性著作。
5 S* P( x3 H/ n; f6 O% P* i  c5 B
9 u$ A1 B- }  G0 B7 |& R2.        下列不属于“六书”的是(   D  )。
8 u2 ~$ t. @5 i- X  A.指事     B.象形     C.形声     D.训诂; F) t! x2 g" Y
★考核知识点:“六书”。参见p25
; j" u' @3 _! e  p! A! D5 q附录1.1.19 y3 N5 G  F& i( S
“六书”是后人研究古人造字规律时归纳总结出来的条例,包括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9 R. i0 P* i) N4 j6 k; _0 q; Z; z
3.        下列不属于象形字的是(  C   )。& _6 k/ T' P: k" Z0 T6 `
  A.人     B.口     C.三     D.目5 E% z/ ~% f/ L5 S
★考核知识点:象形文字。参见p27
6 w( W; v2 ?0 b7 J- J附录1.1.4
. x2 m7 j. h& |/ r象形字指纯用点划描摹物体的字。
+ d. B- _! U8 R! O; M( I4.        我国古代最早的训诂学著作是形成于战国末期的( A  )。0 I3 z# `! E) s% E* _
  A.《尔雅》     B.《说文解字》     C.《广雅》     D.《方言》: s' j' [4 h% U5 |3 b$ \
★考核知识点:训诂要籍。参见p37& X+ |+ i" c! ^+ R. j! I. [
5.        《四库全书》是( B )代编写的一部著名的大型丛书。& a- Z% u3 r8 A1 ?+ f, ^
  A.汉     B.清     C.宋     D.唐
( D6 H3 p% I/ p0 T/ Z4 q' E★考核知识点:丛书要籍。参见226
7 v9 P3 V6 w/ y6 h; @& l* c6.        纪事本末体是(  D   )开创的一种新的史学体裁。
) X) ?6 D5 d1 ^7 N& O- {5 ~  A.司马迁     B.刘知几     C.班固     D.袁枢+ r  o, t( N7 v. |
★考核知识点:纪事本末体。参见p117
) s! Y6 i; h! x3 w附录3.1.32 M  V/ X- K3 z2 [5 f
纪事本末体史籍出现得比较晚,是在编年体史籍的基础上出现的。司马光《资治通鉴》,虽说每年大事,一览无余,但往往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分述在数年之内,就割裂了事件的完整性,不便于了解。纪事本末体就是为了补救此弊而产生的,它以事件为中心,将割裂于各年之下的史事汇在一起,便于了解一事之始末。开创纪事本末体的史学家是袁枢,他把《资治通鉴》的文字,每事为篇,排比次第,详叙始终,称为纪事本末体。
# N  F8 [% R9 K( U4 v3 r7.        下列各书属于史评类著作的是(   D  )。
7 C  _! F: Y5 w3 }  A.《春秋》     B.《汉书》     C.《文心雕龙》     D.《史通》
6 r" _8 s7 ?& g; z9 z★考核知识点:史评。参见p122
9 F- O3 D: h; ~3 y附录3.1.157 R4 ]' y" o6 r3 M" ^' C
“史评”是对历史的评价。这分两种情况,一是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比如《史记》中的“太史公曰”的内容,就是这列文字,专书有李焘《六朝通鉴博议》等。二是对史籍和史臣评断的评论,流传下来的名著有刘知几《史通》、倪思《班马异同》、李心传《旧闻正误》、章学诚《文史通义》等。# a! x: m% I# U! U' W! c
0 ]) N1 P4 G0 o  F& x9 e' T
8.        下列五经中记录“先王之制”的是(  D  )。
' U* X, a5 m$ d% @/ a  A.《尚书》     B.《周易》     C.《诗经》     D.《礼记》$ l6 Y9 K; P0 I4 d: |: o
★考核知识点:“三礼”的性质。参见p72; r6 v* G, g( ^/ [" U7 O
附录3.1.15
# t! o, S2 }$ m《礼记》是王者之制的“三礼”之一。/ _7 T# _1 y; d; m1 O9 u. M
9.        下列各书不属于“典志类”著作的是( D    )。
1 v/ T! o3 F  X3 t7 H: U9 C  A.《通典》    B.《通志》     C.《文献通考》     D.《永乐大典》
; T! d5 \1 h0 {- w- F: U) N) Z★考核知识点: 典志的重要典籍,参见p131
' I2 K% I- l  k2 \: S1 K4 b附录3.2.2
! v3 w/ D* U# v2 e* U$ {. Q《四库全书总目》专门列了“政书”、“职官”两类收录典志方面的著作。其中“十通”最为有名,包括:《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另外,还有“会要”,包括《春秋会要》、《秦会要》、《西汉会要》、《东汉会要》等;还有“会典”,包括《唐六典》、《元典章》、《明会典》、《清会典》等。这些典志内,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制度方面的资料皆存于其中。其中《通典》、《通志》、《文献通考》成就最高,被称为“三通”,是史学研究者的必备工具书。7 W2 v9 Y9 E# ~5 H# r; _0 ?+ w

( \1 B2 U7 s, W; T( {0 H: h10.        《周礼•冬官》篇已佚,后以与其内容相近的另一篇古籍(  A   )代替。% m4 Z( e$ g" a. j! S* R
  A.《考工记》     B.《天官》     C.《地官》     D.《秋官》
) g- E, Y1 W* |4 D3 T0 j1 _# V★考核知识点: 《周礼》的内容,参见p73
) J8 ^0 B; o$ y- }2 {1 W+ ?5 b附录2.2.3
* W+ Y# m0 c; g! z* f9 V( x冬官:冬天是收藏的季节,藏以富家,是主百工之官应当效法的,因此冬官主管百工及土木建筑,相当于工部。但《冬官》部分已经亡佚,详情难知。现在的《冬官》部分是拿内容相近的另一篇古籍《考工记》代替的。《考工记》开篇即云:“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将百工与王公、士大夫并称,《考工记》内容涉及先秦的制车、兵器、礼器、建筑、水利等手工业技术,还涉及天文、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 5 ?+ c2 l7 [) \- O9 Z
) o; O4 S7 c( \* J
11.        下列历史著作中不是通史的是(  A   )。
  k6 e8 P3 x" E: y" A) h  A.《汉书》     B.《史记》     C.《资治通鉴》     D.《五代史》
! {( Z6 M7 Z+ Q+ \$ O( U/ l★考核知识点: 《汉书》的体例,参见p126.
. A3 {5 j' ~- M9 N; S: d! b附录3.2.3.2
2 h1 p  K2 d. y4 G《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由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组成。) p# e) j" J3 L9 X
% p1 a8 I! K0 t  Z3 g9 k1 N8 T
12.        《孟子》在哪个时代被列入“十三经”(  D   )。: x' `, \7 \2 A
  A.汉代     B.魏晋     C.隋唐     D.宋代
4 c0 Z3 H4 n3 E9 Y( m8 t3 B★考核知识点: 《孟子》的影响,参见p93.1 c3 ~5 U, {! F) D4 v- L* s% d  Z
孟子在宋代被列入“十三经”。
( b+ u% `( D' m4 [- k2 v" g! e. F# G9 q" m) `  E. d9 R) C" T; r
13.        《大学》《中庸》是从(  B   )中剔选出来的两篇论文。8 |: t$ M1 X) `. a
  A.《论语》     B.《礼记》     C.《周礼》     D.《仪礼》, X6 C+ P- W2 K: G
★考核知识点: “四书”的,参见p84.& z% P: U: `$ C5 g+ M  d  ^$ m  v
附录2.2.1, Q. o% P0 S! ]+ B0 Q
“四书”是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9 M) Z* ?$ E' \! }* s% J14.        下列不属于指事字的是(  D   )。
/ c- i( X2 e  I  A. 上     B.下     C.本     D.气
; z, y# q) R6 A( R2 t★考核知识点:指事文字。参见p25) C! B  G; i$ Q9 j% \/ S  V
附录1.1.2.3$ y0 n3 T& [) h, h9 d+ u
所谓“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来表事,有可能是最早产生的一类文字。' S0 L7 M6 c! q6 w6 [1 m4 O
6 N0 J. ^# H8 u0 r  q6 `
15.        下列属于训诂方法的是(  D   )。( u& s3 O3 x7 t
  A.指事     B.象形     C.形声     D.因声求义5 _4 u% k0 d# m+ D5 V
★考核知识点:训诂的方法47。参见p47' f& k% m/ j# Q/ e4 r9 L' t3 Y
附录1.2.3.20 g2 _6 f" F5 j2 D. r" I
训诂的方法有四种:即形索义(形训)、因声求义(声训)、据文考义(义训)、援事解义。
2 d! v) k- q+ J
7 [$ p+ d1 i7 }* j16.        下列不属于形声字的是(  C   )。8 Z# ~/ K% U! G5 m, Z( |4 ?
  A.招     B.饱     C.三     D.团
5 ?1 a* F) d" L★考核知识点:指事文字。参见p25- w& a: T8 R6 e$ @
附录1.1.2.5
7 Q& p4 t( C* Z6 O: ~9 o3 ]. S形声字是由形、声两部分组成的文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在汉字中所占比例最大。
" J' Z; e8 C* w, X: Q8 b
% U9 j! ?8 t0 L% u, D17.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是(  A   )。8 t9 k7 g! h6 P  t# _# c
  A.《别录》     B.《汉书•艺文志》     C.《文献通考》     D.《金石录》
7 o' [' A3 f2 n" w( {4 }8 v★考核知识点:目录类著作。参见p122& z3 Q+ f; j) v; G% ~8 r& ^! t
附录3.1.5.14
: {0 k5 l# d: f% _( C0 R# }目录指的是图书目录。我们一般认为汉代刘向《别录》、刘歆《七略》是这方面的最早的著作。这类著作是很多的。《四库全书总目》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目录著作。目录著作有记录藏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指示读书门径的功用。
" U! T# C5 d4 J3 ?# @+ j18.        下列不属于别史的是(   A  )。! a* j+ K" [! [4 \0 b0 }: N6 P
  A.《汉书》     B.《路史》     C.《逸周书》     D.《东观汉记》9 ]" ^: x1 m1 j, v3 `
★考核知识点:别史类著作。参见p117
& V! e# N; a6 H附录3.1.5.4
. Q+ ~/ a8 G/ c1 F别史是居正史之外而与正史非常接近的一个历史记述系统。
, n) G3 `% O  `0 h' y/ }5 D
3 D4 b3 n' J/ V! Q, ]19.        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史书的体裁的是(  D   )。( e8 U! N2 f8 N  k
  A. 纪传体     B.编年体     C.纪事本末体     D.汇编体. W; C2 p- a! a- x! Y$ p2 h
★考核知识点:古代史书的体裁。参见p124
' s9 K4 i& }0 h$ B6 e附录3.2.1.1.33 B0 D( Z, x# C
汉以后史书主要有三种体裁,即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
' @: m9 L# X3 Z7 B; Q. }' {/ G  Y9 f' K# ^, V8 t9 _7 X
20.        “五经”中记录先王行事的是(   A  )。
5 o8 h* D" P+ _- R9 w  A.《尚书》     B.《周易》     C.《诗经》     D.《礼记》
/ P% a, C' ~/ z  Z★考核知识点:《尚书》的内容。参见p65. e0 s9 R3 F1 u/ Q' x
附录2.1.4.1: a& V$ Q; N: G4 {# ~5 {; s$ C
从内容上讲,它是上古“中央政府”文件的汇编。它本来是史书,到汉代上升为“经”。
. Z! {; g6 O( Y9 |2 q) y5 p) [
21.        下了不属于《周易》中提出的理论的是(  D   )。3 p0 F, H2 w" u& U
  A.阴阳论     B.则天论     C.变通论     D.宿命论
* I( w5 y  @5 {7 q1 h★考核知识点:《周易》的三个理论。参见p61$ r( [8 R% h$ N9 l: p5 u* H
附录2.1.3.24 H. h; q9 b. o+ m! a' U2 \
阴阳论、则天论、变通论。5 h$ u3 z7 ?& Z4 P2 y5 z4 \
22.        《大戴礼记》的编者为(  A   )。$ e: s- M' t+ T0 b
  A.戴德     B.戴圣     C.戴震     D.郑玄
, R; m# R  t6 H# ^* i6 R: {: C, b★考核知识点:《大戴礼记》的编者。参见p76
/ }0 Z3 Y* K  H7 Y2 `8 m附录1.1.6.5
5 d  F  R* X0 s1 n7 c1 K' l戴德、戴圣叔侄二人,都是研究礼学的专家,他们选编了不同的《礼记》本子,人称叔叔戴德编的为《大戴礼记》,侄子戴圣编的为《小戴礼记》。3 Z- m0 e( ?% R; B! W
" C. W4 l1 \& l1 t0 O
23.        我们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  A   )。/ d& F2 L0 O! e
  A.《史记》     B.《左传》     C.《汉书》     D.《战国策》
. j! i8 G$ W$ q! `. A; H- n+ q★考核知识点:《史记》的体例。参见p125
2 F; L6 w9 i2 z9 r; o附录3.2.1.1.3
( T' ]3 s" @& l纪传体是司马迁创立的。其所以叫纪传体是因为其书以记录帝王行事的“纪”和“传”为主体。
8 @  w/ L7 B6 }. e0 r( p
- N, ^1 `% G5 a. @6 u) D24.        《论语》在哪个时代被列入“十三经”(   C  )。' a# x( C! S; U- u' N2 b  d
  A.汉代     B.魏晋     C.隋唐     D.宋代
# Y5 s% Y1 h, c0 D' I! r8 S★考核知识点: 《论语》的影响,参见p93.2 r& e  }7 I7 N, ]. T( d
《论语》在宋前约晚唐被列入“十三经”。
* a/ X; i$ S# j% k2 L9 p1 r
- X) Y* w/ f3 T- T$ p1 V0 [25.        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伟大的编年体历史著作是( B  )
) \5 l/ Y. Y" \  A.《宋史》     B.《资治通鉴》     C.《文献通考》     D.《太平广记》
; _6 ?3 L# h6 Q, ]) _★考核知识点: 《资治通鉴》的问世,参见p128.
$ I" C3 z9 f# c  Z附录3.2.1.1.5
) S3 m  n: c' t) Q5 Q' l+ I《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这部书是北宋司马光等人所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共二百九十四卷。司马光编这部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穷探治乱之迹,上助圣明之鉴”。“资治通鉴”一名是宋英宗赵曙所赐。8 K$ X( R& K. Z% h3 W

! H9 o; |# i% c& M. ^0 I. {
+ v6 Q* _8 f3 Y1 O- n% Q26.        我国最早的一部以记山川物产为主的地理著作是(  A   )。
& Y& `: m8 ]7 fA. 《山海经》     B.《水经注》     C.《元和郡县志》     D.《徐霞客游记》
$ ?6 `1 g: U9 _★考核知识点: 《山海经》的内容,参见p139.; y5 r+ r; g% [2 S6 E" }2 v" T
附录3.2.3.1.1, A7 }/ n( G: B# S1 M
《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以记录山川物产为主的地理著作。全书现存18篇,分《山经》、《海经》、《大荒经》三个部分。《山经》分南、西、东、北、中五经。《海经》分海外南、西、北、东四经与海内南、西、北、东四经。
8 u1 [1 y; a' |" D' {$ y+ A1 I27.        传统的“小学”不包括(   C  )。
1 W# n) r: w7 a, G) F  A.文字学     B.训诂学      C.金石学      D.文字学
: q4 A$ L+ k2 l! j★考核知识点: 小学的内容,参见p16.
: k0 ^3 X3 [5 z# z8 ^1 r附录1.1.1.1
% i% ?% g3 M& E/ \5 O古代的小学生习六书,发展到今天我们称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
" [4 P# Y7 M1 l: @4 ~' I4 @7 g( ~( L1 T, r- o- a
28.        下列不属于“十三经”的是(   D  )。# F! [) D; P0 z0 m
  A.《论语》     B.《春秋》    C.《易经》     D.《庄子》
) S: A) {3 ~( i% y& Z- n- O★考核知识点: “十三经的”的内容,参见p56.  M1 _' a2 h% ]/ b+ q
附录2.1$ V0 i7 }: L( W) ~! A8 _6 M
“十三经”包括《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中庸》、《大学》、《论语》、《孟子》。
! c9 E7 G; U) ]4 g
0 L/ r- z, f0 f29.         “五经”中运用“礼”来“定褒贬”的一部书是 ( C    )。
- i" e' R4 z) j3 x  A.《尔雅》     B.《周易》     C.《春秋》     D.《尚书》
; f+ C6 B! Z+ K3 A. S. v★考核知识点: “十三经的”的内容,参见p56.
* Z0 F" K9 B: C6 X附录2.1.7
) d6 |- O6 ]7 D; _& `在周代作为制度与生活规则存在,也作为一种价值标准对社会上发生的种种行为进行评断。《春秋》其实就是以礼来评断历史的一部史书。0 Z6 q* W; Y  o" f% x
' c+ {! g/ t/ O) |
30.        下列属于音韵学著作的有(  B   )。
7 S0 r2 q* W1 d  A.《辞海》     B.《广韵》     C.《说文解字》     D.《尔雅》! A1 g( j, X& Q$ [5 n
★考核知识点: 小学的要籍,参见p56.
3 g" s' b2 p' G5 i: E0 m附录1.1.1.17 |& m* s/ Y! r2 e9 A: w
古代的小学生习六书,发展到今天我们称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此题用排除法,排除《辞海》、《说文解字》、《尔雅》。+ L, U; `( L$ Z& U, \2 t
9 I. q& @/ l" b+ @3 |
31.        下列不属于史学著作的是( D    )。
1 U; v' S( \! b  A.《水经注》     B.《资治通鉴》     C.《徐霞客游记》     D.《初学记》  K4 S, d. c0 K" [; b( w. [5 f
★考核知识点:类书要籍,参见p219., g! p8 B0 r; G( w/ M
附录5.2.2! ]0 t+ C% b) X% P
在总集、别集之外,还有一种书和文学的关系也很密切,就是类书。类书是将古今资料分门别类汇于一编的书。它的分类法有两种,一种是以内容分类,将资料根据内容分隶于天、地、岁时等若干门类下,像《艺文类聚》、《初学记》属于此类。一种是以字分,或以尾字之韵,或以首字,像《佩文韵府》、《骈字类编》等。& t) s! A0 i& s

# D8 o7 }3 E2 S/ @0 u+ n32.        《文史通义》的作者是(  A   )。
0 S7 L) }! v: ^& q. I, w  A.章学诚     B.苏轼     C.马端临     D.纪昀
! X  G8 `. w3 p5 l3 ?% j" R★考核知识点:史评类要籍,参见p137./ k  T3 I! I" K) L
附录3.2.3.3.2
" P- Y' L& M$ S《文史通义》作者章学诚(1738-1801年)。字实斋,浙江会稽人。. }1 B) t0 u" G3 W' W0 C# m
5 e/ C" x. B/ L6 N) `2 Z
33.        诸子百家中,儒家之外,影响最大的是(  B   )。
# b! _. [" z! y7 E, J+ ?2 d% F- k+ N. l  A.名家     B.道家     C.阴阳家     D.法家
8 Z* a! k) {+ F+ T5 C. l( Y! U★考核知识点:道家的影响,参见p157.- N. G* M# K! s. g, v# g
附录4.2
) q. ]' X: Z5 a5 n$ w* K+ o     儒家之外,影响最大的是道家。" B2 u" b7 M' a0 K( N1 L

1 `4 b/ T- Z5 V% o% G' d( z34.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出现在(  C   )。7 v% Q0 ~: n& I8 ]! r6 \
  A.秦始皇时期     B.刘邦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唐太宗时期8 [9 j: w8 H8 @
★考核知识点:诸子精神与文化思潮的变迁,参见p165.5 F! U- H$ v) s. R& b
附录4.1.8
% N. s% S4 z$ j/ T到了汉武帝时代就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 Y! Q+ J, {  i% u* p8 L( ~3 O
35.        史学所说的“六家二体”出自哪本书(  C   )。
+ \. [! p5 b; \! }* x5 {  A.《风俗通》    B.《文通》     C.《史通》     D.《文史通义》
. N, `* @+ I3 H- {★考核知识点:史评类要籍,参见p137.% }8 {/ p& t: T+ A
附录3.2.3.3.1( R& p/ {$ }: K& Z! X8 n& {3 d0 P  S
《史通》提出“六家二体”说。
' _! b+ g" D8 o, @2 x3 U36.        “理学”是从(  A  )代开始兴起的儒学思潮。8 K; j$ y. Y- P
  A.宋     B.唐     C.明     D.元
% c8 e7 q! `) I0 q4 f' z/ K2 \# p( v★考核知识点: 诸子精神与文化思潮的变迁,参见p169.
* S& t2 f1 l  Q# ?( x; r3 ~附录3.2.3.3.2  P; n. Q- O  t  c
/ \; j/ g+ ~3 Q( _. d% W! X5 J1 m
(二)、不定项选择3 Z+ W! k  L; I' R  I# T
1.        使国学在二十世纪经受过三次大洗礼的运动包括(  ABC         )! R6 i5 V8 b! n) Y1 m' E" W
A. 五四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辛亥革命' t2 E* M8 C3 n
★考核知识点: “国学”的三次洗礼 参见p3.- z5 O2 b( A- V! Q5 G; y
附录 绪言.2. n2 m1 R% C- }9 Y( @7 i3 w
二十世纪,是中西文化大碰撞的时期,我们的“国学”在碰撞中经历了三次洗礼。5 D' q5 l" r0 x
A、“五四”时期。一部分知识青年接受了西方文化后,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把中国的落后归咎于传统文化。他们甚至主张抛弃传统,全盘西化。这次反传统是在知识分子阶层发生的。
8 d3 w: g2 a( RB、 “文化大革命”时期。 当时“革命”的目标是“破四旧”,所谓的“四旧”即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在这场“革命”运动中,两千年来被视为东方圣人的孔子被打倒,被视为主流的儒家思想被颠覆。 这一时期的反传统,是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里展开的。2 F4 H8 N. `$ f' B5 ?1 {
C、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国内与国外的巨大差异差引发了国人的再一次反思。于是,知识分子反传统的思想再度兴起。在这次政府、知识分子、普通民众共同参与的开放运动中,西方文化又一次如潮水般的涌入中国。中国社会从婚丧嫁娶的礼俗到两性关系,从生活用具到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次对传统的清洗主要表现在世俗生活的层面上,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前两次。
0 J! d5 F" X- H' g" q; ^/ g2 M
7 w$ Z: y! B! C& Y9 ], O- x2.        训诂学的基本方法有(   ABCD         )
! v& U0 h" w% _A. 以形索义     B.因声求义     C.据文考义     D.援事解义
9 e& ^3 z0 N! D1 H# M★考核知识点:训诂的基本方法 参见p47.
( J2 i* U& B  X3 T附录 1.2.2
1 X- _; c- S( W% R训诂的方法有四种:即形索义(形训)、因声求义(声训)、据文考义(义训)、援事解义。& O" [! v  H% P8 Y% `* @

" k; y) M2 b0 e1 `; \1 A; H0 U3.        《周易》由哪两个部分组成(     AB     )8 W) S: H% V5 l# ^$ x8 }, j/ {* G
A. 经     B.传     C.系辞     D.象传
& q, f' \' d0 v0 S6 T' y★考核知识点:《周易》的结构 参见p59." E& i, x" j5 I3 E8 B
附录 2.1.3.2.3& n! U+ W6 ^8 A4 U8 b
整部《周易》由经、传两部分构成,经的部分分为:卦辞,用来说明整个卦的;爻辞,用来说明每个爻的。传由十篇构成:《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也称“十翼”。
# J) M. ?% ]7 p) P4 {
6 p6 B1 X* M9 }) d& d4 t4.        下列史书中属于编年体的有(      BC     )
) c# v  B5 o+ @& u) k  A. 《史记》     B.《春秋》     C.《左传》     D.《汉书》. s) K) q4 `3 q2 ]& o& O9 I
★考核知识点:编年体要籍 参见p116.
' `" O: e' O2 [9 o附录 2.1.3.2.38 w9 {% Y/ h7 U, k( r
《春秋》、《左传》。8 {  n# a6 Z. c; A7 c& o! ]3 U) v
5.        格律诗分为哪两种(     AB       )
% o/ `1 k( z+ t4 C! `  A. 绝句     B.律诗     C.古体     D.近体2 F4 n, f/ p& K4 e; W6 K
★考核知识点:诗的体裁 参见p204.( C# S2 ~( q: p' z+ n2 w
附录5.1.3
: I- K( {$ H- h格律诗是按一定的平仄要求写出的诗歌,有格式、音律上的要求,故叫格律诗。因为产生并流行于唐以后,与古体相较,时间为近,故又称“近体”。这种诗读起来音乐感很强,抑扬顿挫,结构起承粘连,形式上比古体诗精美,艺术上也显然达到了精致完美的程度,因而成了唐以后诗歌最普遍的形式,也宜于表现高雅的生活内容。格律诗分绝句、律诗两种。从律诗中截取两联,就是绝句。
8 Z+ U1 ]$ h3 i) X) T0 L& q! |% P  K# A
6.        下列属于总集的有(    ABCD        )
& m* h7 [9 \, E- f1 o9 ?  A. 《玉台新咏》     B.《唐文萃》     C.《明诗综》     D.《全唐诗》4 O& [9 z# I% a; O. v  t' z. m
★考核知识点:总集的要籍 参见p215.
  W2 k% |: ~' k0 o* ^/ N! W. B附录5.2.1. F6 h% M+ a. e7 f
总集约可以分为六类:一、以朝代为限,如《唐文类》、《宋文鉴》、《明诗综》等;二、以地域为限,如《吴都文粹》、《河汾诸老诗集》等;三、以人为限,如《唐宋八大家文钞》、《苏门六君子文萃》等;四、以文体为限,如《乐府诗集》、《词综》等;五、总选各类文体,按照原则选录,如《文选》、《文苑英华》等;六、总汇一朝之作,如《全唐诗》、《全宋词》等。$ Y# O1 b7 L' ?- R3 R2 ?  M
; j2 d. T& v; ?! m
7.        下列类书中编成于唐代的有(     AB        )$ m, B/ R; v! d& r: y" y1 H% _/ U( K3 B
  A. 《艺文类聚》     B.《初学记》     C.《古今图书集成》     D.《太平御览》. y; f9 Y' r8 `5 C, S" ]1 k
★考核知识点:类书的要籍 参见p221.
  Z; ^# V% [( B1 J) }, w附录5.2.2
! M5 O) s- D- Z' e! n略。9 m  n7 _/ a: ^  B* f

) T5 k; K* i; Z! n$ g% Q5 l8 f. T, U8.        下列属于丛书的有(       BCD         )" D* [) G6 t( H- d. s2 m3 F* |$ I7 Z
A. 《艺文类聚》     B.《两宋名贤小集》     C.《四库全书》     D.《百家词》: P0 B* W/ t/ o; R
★考核知识点:丛书的要籍 参见p227.% c3 m. _' J# C
附录5.2.2# B* i* }9 b* n' J" }: k/ k* `
  略。
8 w$ N, ], Q, |& Q& D- @; D% c+ S& A* [$ I: \% g- A  m, K
9.        《山海经》分哪三个部分(   ABC        )$ [& g6 a, z. U* a4 f6 r
A. 山经     B.海经     C.大荒经     D.大海经
* I  O5 e# k/ L# V  T; j, L! S★考核知识点:《山海经》的内容 参见p139." A4 s/ O& [4 i5 ^* V( z
附录3.2.3.3.1
* R5 ]6 B$ {6 t# h% Y2 u3 P《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以记录山川物产为主的地理著作。全书现存18篇,分《山经》、《海经》、《大荒经》三个部分。《山经》分南、西、东、北、中五经。《海经》分海外南、西、北、东四经与海内南、西、北、东四经。《大荒经》也是分为这四经。. S1 h& k" x6 S" i( ^. y
9 y' i% }! O( |0 ~9 K7 l5 y6 f, z1 T
10.        训诂学的目的有(     ABC       )
. f, N# B/ C  B0 f2 I1 p% \A. 追求更佳解释     B.追求词义本源     C.追求矛盾解决     D.追求深奥难解. `3 B! H) M( Z7 I- x* L
★考核知识点:训诂的目的 参见p39.. l! n9 S) H  X( J
附录1.2.33 h, o# c* v5 c1 Q6 n4 J
A、        追求文献更加合理的解释。( J$ n$ s, ?* m. {7 F9 H$ r
B、        追求词义的本源
& \1 Y# J( V5 n2 `; xC、        追求矛盾解决% d6 H! z! h7 x2 S1 W
* E5 Q" L' Z5 k
11.        《春秋》三传包括(      ABC      ); b9 g3 Q1 {( F$ ^: h, F
  A. 《左传》     B.《谷梁传》     C.《公羊传》     D.《国语》
  `" W9 U: t- F★考核知识点:《春秋》三传 参见p79.
; t( j+ k) T3 o4 S  ]  [2 t附录2.1.3.77 A8 G/ E! K% b
对《春秋》做出详细解释的是《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古代的时候把解释经的传经之书叫“传”。此三书被称为“春秋三传”,各具特色。
2 {) S3 N) W0 S0 C1 K- D( A2 n6 p6 H$ ]& H6 v: Y# p* c: V9 f
12.        按照传统的四部分类法,下列类别属于集部的有 (     ABC      )& ]7 K5 l* E  L) l$ n
  A. 别集     B.总集     C.诗文评     D.史评
  C/ \5 Y3 r% E0 r6 A1 P3 P★考核知识点  集部分类.
: R2 u9 b$ t7 G& v别集、总集、诗文评。, B2 K( S* q) K% H4 s
6 E( _* n0 u. a6 j( K
13.        下列属于别集的有(     ABC       )
) Z: P9 m4 T4 j. O( \7 j6 u! w& n  A. 《宋玉集》     B.《荀况集》     C.《杜工部集》     D.《唐宋名家词》
' g, M( [2 B& _★考核知识点:别集的要籍   参见p212.
8 Y5 ~/ p8 A& d  p! ]9 P6 a附录2.2.1
  ^, j$ L7 y7 v. M4 ~ 略。; s' ^2 i) D# E' G; W

: M0 o. x7 g# s8 u0 ?) M7 y14.        “三通”包括(      ABC       )
, {0 n# n) p9 e9 t! F  A.《通典》     B.《通志》     C.《文献通考》     D.《资治通鉴》
5 T- a7 @6 J) V" r) c6 o1 t★考核知识点:典志要籍  参见p131.9 q! j# i8 _, O3 l: o6 c( y
附录3.2.6
" T7 c2 Y$ w5 U- u( b! x  z《通典》、《通志》、《文献通考》在典志类成就最高,被称为“三通”,是史学研究者的必备工具书。% N. m. E4 [8 K2 u  W  ?# n
9 ?' r8 N- g8 M& X1 w
15.        下列属于诗歌体裁的有(      ABCD          )
* z% {3 e8 A( wA. 古体诗     B.格律诗     C.骚体诗     D.词曲
" A  j: D& ~  ]★考核知识点:诗歌的体裁 参见p203.5 x! i. P4 U9 u$ \! u
附录5.1.3.1
+ r2 F" @; |3 L诗是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体裁,最为古代文人所重。古代的诗歌可以划分为古诗、格律两大类。此外,除了格律诗和古体诗以外,还有骚体诗,这是屈原所创立的一种诗体,代表作是《离骚》。还有词曲。词和曲是从诗的主流中派生出来的两条影响最大的支流。8 q: Z' `: v( Q) `: u  y3 x

' j( e, i3 }- O) p16.        “六家二体”中的六家包括(   ABCD        )
' i5 d4 Y) _" u6 k$ s' HA. 史记家     B.春秋家     C.左传家     D.汉书家1 }0 W9 v! D, K# Q
★考核知识点: “六家二体”  参见p136.
( `5 s: r/ a3 N. {+ o4 g附录3.2.3.3& R" s5 @! V* l. c
《史通》内篇开卷是《六家》、《二体》两篇,根据唐代以前史学的体裁,对我国古代史学的源流进行了总结。它将古代史学分叙六家:尚书家、春秋家、左传家、国语家、史记家、汉书家;总归二体,即纪传体和编年体。; J: p) J3 B8 w7 z
+ ]4 a: F, O3 ~# C) k% E
17.        诸子百家中,强调礼的作用的诸子是(       AD     )
, r4 B$ O8 H5 I* U6 y  D7 gA. 荀子     B.韩非子     C.墨子     D.孟子
3 {* @0 [* E& h; L- L" D! d+ k& U★考核知识点: 诸子的要义  参见p99、1846 Y7 i) x3 C) i/ r7 W6 N
附录4.2.5
8 R3 p+ k# E/ Z: G7 C+ \墨家的基本精神是平等的话,荀子则恰恰相反,他强调的是等级,是礼。孔子、孟子也强调礼,但孔孟之礼有浓郁的道德意味,而荀子的礼有更多制度化的倾向。/ g0 o9 D4 ^0 S8 p
0 Y9 N* V: ?6 k  m$ l
18.        下列先秦诸子中最强调“处世智慧”的是(    A    )
' e0 {" p7 v! E+ b! A3 A& jA. 老子     B.庄子     C.孔子     D.孟子, o. J; }8 Z( f; l; b, ^1 t; [
★考核知识点: 诸子的要义  参见p174+ q0 }- j6 Z2 k- B  p3 P
附录4.2.5
" \9 D! B, ^, y& [老子讲的是“处世哲学”,更多的是关注社会,所以治国之道、处世之方是其著作的核心内容。
, _+ Z8 q1 Z" U- t. B% Y' C+ b5 c% i7 m+ R8 N- N
19.        以下属于地志的有(     ABCD    )( {% Q: G# F! {
  A. 《山海经》     B.《水经注》     C.《元和郡县志》     D.《读史方舆纪要》
* }0 u* y* P& W★考核知识点: 地志类要籍  参见p139
- @# A; d8 P7 w) T/ A9 R附录3.2.3.1* f5 Q2 [: Y+ |4 r- b3 G
7 a$ w" V% @8 W6 d$ D, P( @4 ~4 @
20.        玄学有哪两种流派(     AB       )0 \/ m- m6 F3 C! S+ O
  A. 贵无派     B.崇有派     C.心学派     D.理学派9 y5 n2 c2 v1 O6 R" c$ S, @
★考核知识点: 道家的玄学思潮  参见p166+ ^4 p' G+ U1 @* P. X
附录4.2.2.4
# p# a; r! ^6 n! [, V8 p5 b2 }魏晋玄学分两派,一是贵无派,一是崇有派。  J3 D9 _- ^7 K; D6 Z; n0 {

6 V4 {1 _" D/ U$ u. B; x(三)、判断题
; R5 g# s0 U# m! M1.        墨家的得名仅晚于儒家,早于道家,是当时的显学。      (   √     )# v( ^. |1 f9 \
★考核知识点: 墨家的兴起  参见p1612 I( H4 [8 f6 H( k/ Y
   墨家之名出现要早于儒家之外的各家。
, h% h8 A) X  e; w/ y% h2.        “正名”不但是儒家关注的问题,也是墨家关注的问题。  (   √    )
6 A5 u1 s4 Z' v5 u: h1 o ★考核知识点: 正名  参见p160
0 I, e- q% A. z# f: u    春秋大变动时期 ,出现了名与实不符的严重社会问题。孔子曾说要“正名”,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墨家强调“以名举实”。                                            ) N1 n+ P" f" z; }% i( i& I
3.        音韵学是研究语言文字意义的一门学问,其主要关注的是字形。          (    ×   )4 A# O+ o% P8 W2 @% t
★        考核知识点: 正名  参见p16
; s' O4 ~. y$ x  _ 中国文字有形、音、义三个要素,因为读音有古今的变化,所以出现了音韵学。
( d* m1 H. W4 L* F6 d2 u: p; c  }( g+ ~' h+ d! \
4.        “诗言志”是中国最早的诗歌理论。     (   √     )" I" `, O+ {; D5 q
★        考核知识点: “诗言志”  参见p1930 ~8 @* ~0 g# w3 Y( N& e
《诗序》提出了“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理论。
% N" P5 [1 q& m/ H  [, B
: ?" Q3 }# |0 P( Y5 P5.        骚体诗是按一定的平仄要求写出的诗歌,有格式、音律上的要求,近于《离骚》故叫骚体诗。  (  ×  )
- f7 C$ u- |3 N★考核知识点: 骚体诗 参见p2054 Z! F$ `! o4 @$ O( v
骚体诗是屈原所创立的一种诗体,代表作是《离骚》,它兴起的时候诗歌的格律问题还没有提出。% d1 v/ U# @: W% G) V/ h

% R; M$ c4 ?3 Y/ A6.        “五经”经典文化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这个体系的确立,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   √   ) 2 n) ?* Z  L7 X0 W3 I6 E: d
★考核知识点:“五经”的意义 参见p205: u( _8 c! e* h9 O) p

2 c% V% r+ b: I+ A. [0 o" |7 t  E2 ^  I7.        就《周易》的内容来看,可以说是上古中央政府政治文件的汇编。               (  ×    )
' m0 L1 Y3 V6 H★        考核知识点:《周易》的形成,参见p594 Q, z$ b# a3 G- v3 Z! Z
《周易》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尚书》上古中央政府政治文件的汇编。
4 O5 d9 U+ |7 d2 X' H& Z3 O" F8.        编年体是最先兴起的一种史书体例。                 (  √   )& i! e- D: {1 A& y: e
★        考核知识点:编年体的成熟,参见p116% }6 O* L: \: b6 P  \; s+ a
   先秦史书以编年体为主,这种体例春秋时已成熟,《左传》就是一部典型的编年史。它是最先兴起的史体。9 N- s8 K0 d* j7 \% T

6 B2 Q8 ?" L& {* s- i9.        诸子兴起于春秋之末而盛于战国。前有老子、孔子及七十子之徒,后有墨、杨、孟、庄、荀、韩之流,习惯上称为诸子百家。  (   √   )" Y; |9 a$ v2 u* @/ X2 s& \
考核知识点:诸子的兴起。 参见p153
8 p$ P( E5 u2 W- {( c2 Y+ L* w# P! O2 b5 u
10.        国学这一概念并不是国产的,而是江户时代日本人的发明。     (  √   )
% L; h, o; t* G★        考核知识点:国学的概念,参见p1
3 i. Y0 ~* E: {  y0 `# H5 @4 w$ L1 @$ N4 C7 Z6 \/ C- w7 N, P
11.        格律诗是按一定的平仄要求写出的诗歌,有格式、音律上的要求,故叫格律诗。  (   √   )- A% A: `6 ^. ?7 C
★        考核知识点:格律诗的定义,参见p204( }$ T" [% P2 y! j, u/ D* j: G$ j
/ V' `6 Q, f( k7 j
12.        《山海经》与《徐霞客游记》在传统分类中属于史部地志类。                         (   √     )
# s0 m+ K4 j3 i6 |. M7 e. u$ n★        考核知识点:地志类要籍,参见p138: j! [& R- @& E1 s0 J7 p

* I3 D: Z/ D: D2 w# P" j13.        圆神方智论是唐代史学家章学诚提出的。               (   ×     )
2 C/ O/ N/ x6 G: ?7 D★        考核知识点: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参见p1384 P! }) V7 y. G$ p1 t

. ^* a, g  S3 e1 Y! j6 S4 W14.        不明训诂,不可以读经史。      (     √   )2 o% U3 m+ Y5 A' M  Y
★        考核知识点:训诂学的意义,参见p38
, V0 i+ o) I: s) D  S8 @$ Q
4 v# g7 ]. y9 a8 I15.        “六书”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  (     ×   )
9 ~/ n( M* I/ F★        考核知识点:“六书”的涵义,参见p258 g. _3 O$ f- {* a- p7 p
    “六书”包括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6 t+ \/ i; R* J6 f
16.        载记与本纪类似,是指正史之外而接近正史的一个历史记述系统。(  ×      )
' ~6 v& p/ f' Y/ G$ }6 R★        考核知识点:载记的涵义,参见p138/ Z# l7 @$ T0 J+ y
     “载记”是为地方割据时期曾经立名号而非正统者所作的传记。虽非正统,但毕竟是历史存在,不可不记。
0 H( ?: [5 z- ~! p$ e7 u3 B& a  S1 ?/ G
17.        《读史方舆纪要》是清代地理学家顾祖禹的力著,是地理学的经典之作。  (    √    )! w: U4 h1 x1 f; K0 z9 d
★        考核知识点:地志类要籍,参见p141( G' w& R$ r2 N, e1 Z

7 @- k% {7 L# |& m, r18.        《楚辞》是屈原的著作,是一部别集。  (   ×     )
8 P& c; n% g" |# n★        考核知识点:总集类要籍,参见p215
/ [4 K: O- V3 I! ]; e9 y. k《楚辞》的内容是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部分骚体作品,后王逸又补入了自己的作品。3 [7 Q& i9 h# x/ B9 _% J% N

( }8 E9 N! k& l* b! b( b二、主观题5 t0 C! L; V9 p- V" R1 m
(一)简答题- L, u* e' p: g9 E  l6 T: |# e* R
1、先秦诸子主要有哪些流派?, k! d( l" g. M" P) C) Y8 ^
★考核点:先秦诸子的流派。参见P153-1624 O* ~9 |  a- ]# I* a
附录4.1.1
5 A3 e4 x: z- ]" s# Z4 P0 a) D诸子兴起于春秋战国之际。前有老子、孔子及七十子之徒,后有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之流,习惯上被称为诸子百家。诸子之学,皆是在六经的基础上产生出的思想和智慧,是在六经的精神的滋润下产生的治国方略和社会理想。先秦诸子在汉代被分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 d0 ?* ]8 Y0 ]7 n5 W
) {  a8 Z: V7 J, G
2、中国古代有哪些主要的散文体裁?
& t# L9 [3 a' g' i5 R★考核点:古代散文的分类。参见P207-208' |2 i* o8 l' b& V
附录5.1.4& n- h! H% @4 ^1 C# X" R# k
文从语言形式上看,文的体裁主要有两类,一是散体,一是骈体。散体文就是散文,语言没有限制,以达意为第一要义。骈体就是骈文,以追求文字的骈俪之美为第一要义,讲究对仗,盛行于南朝。两种体裁,用途不同,体裁、性质也不同。散文体裁主要有传记、论说、杂记、赠序、序跋、书牍、碑志、哀祭等,这每一种文体都有写作上和风格上的要求。; q% j: J! X+ R( f' _

3 d) k2 N+ J/ I3、谈谈孔子其人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 R0 s* T! i) j+ D★考核点:孔子的文化地位。参见P93-99
/ b' Q9 r+ M) m5 ]附录2.2.5.2% N" b" e* l2 }" ^* Q4 D
孔子的一生进行着三项活动:第一、复兴礼乐文明。孔子认为礼乐制度是由人类文明积累而形成的最好的一种文明制度,春秋诸侯争霸导致礼崩乐坏,是对人类文明的破坏,因此他周游列国,一心想复兴礼乐文明。第二、整理典籍,确立以“六经”为核心的经典体系与文化学统。孔子认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尽载于“六经”,他努力整理“六经”,保存典籍,确立了它们的文化地位。第三、开门收徒,有教无类。在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才能进入学校学习文化。孔子的政治活动尽管失败了,但后两项工作却获得了巨大成功。
  i* `) V! c+ p- Q, N5 m; M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是第一号巨人,这是毫无疑问的。从孔子所处的文化背景来看,他代表的是先进的文明制度。从孔子的社会文化观看,他是主张社会发展、变革的。从孔子的思想本质来看,呈现出的是仁慈和善良,没有一点恶的影响。# F$ C* O# v! P" P: l( A
% k- B4 Y/ h; Y' b7 I
4、训诂学有什么意义?
0 u8 h. F  W6 \/ r7 U  ?★考核点:训诂学的价值。参见P38-45
+ q  n  w9 o9 w* t3 K附录1.2.21 @4 `" w$ F+ u2 z2 p
A、明训诂能够使我们正确的理解古籍的意义。现代人在阅读和理解古籍或古代的词汇时常发生不明训诂而导致的错误。如“不可救药”这个成语,现在人们多理解为“不可用药救治,比喻事态严重到无法救治”。《汉语大词典》就是这样解释的。其实这种解释是望文生义,古代没有“救药”这样的语法,这里“药”是“疗”的假借字。“药”的繁体作“藥”,“疗”的繁体作“療”,也写作“疒”加“樂”,两个字形近假借。这个成语应该理解为不可救治,比喻事态严重到无法救治。4 T0 W5 K& P/ Y+ c+ ^
B、明训诂可以自觉发现古籍诠释中的问题,并提出新的见解。4 L/ Q- S1 k! C
C、明训诂可以使我们对汉语言文字的意义作根本性的了解,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比如,我们现在都知道“毕业”这个词,相近的还有“授业”、“学业”等词。什么叫“授业”、“毕业”?章太炎先生认为“业”是古代师徒讲习用来誊写的木版。“修业”就是研修版上所写的内容。授业就是讲解传授版上的知识,毕业就是结束了学习。' g- A- D8 d6 o

' T# U, r2 \! s8 U1 p& f5、什么是小学?
( Y3 U( S2 y. e5 u3 t# d* `  ^* \★考核要点:小学的涵义。参见P15-16
' |" \  f% }8 O4 n附录1.1.1
3 Y. k4 G3 r& KA、按照现在的学科分类,小学属于“语言文字学”。古代的儿童八岁入小学,学习识字、算数、待人接物的礼节,以及洒水、扫地之类的劳动技能。5 }2 ?) a1 f8 d# X
B、古代的小学生习六书,发展到今天我们称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简单的说,这三部分,文字学主要的任务是认识字形,训诂学是解释字义,音韵学是研读字音。这三者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小学的主要内容。: M) q/ S2 E4 {) Z! Z
C、小学是读书的基础,是学习国学,通往中国古典文化的必由之路。+ w+ z; r% Y0 V9 ?+ r
5 F% I( ?3 \9 d# K& Y
6、国史分为哪几类?并各举三部史书的书名及作者。
0 @8 M3 i! u2 J8 u3 }★考核要点:国史的主要内容。P124-138% m7 c. P6 z( s6 b/ q" n8 S/ Y  m
附录3.2.1 : \* x5 m1 p+ [. ^5 f; H3 d5 I
国史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史录,记录王朝的兴衰;二是典志,即典章制度的变迁。
" v4 _9 G. Q9 a- I& h. X     A、 史录类: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司马光《资治通鉴》等。
. ?0 @' E3 N! O& \B、典志类:杜佑《通典》、郑樵《通志》、马端临《文献通考》
6 u4 {  b1 @- d& N2 P1 p
$ n  K( Y& o! {. {2 T* q7、文学可以分成哪三重世界?" W" m- }& G: y) V; V  \+ f$ x# o
★考核要点:文学的内涵。P194-199
- B- U" i+ m) c4 E* o9 m附录5.1.1! p9 O" u! t- i3 L' L1 b
A、文学的第一重是语言。这是文学在形式层面上的最早被人们认识的世界。7 T! s9 s$ h( y$ l! S5 l
B、第二重是文学的“生活世界”,是作者着力要开展的内容层面上的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漫无边际,现实生活中的所有内容,几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戏曲、小说对于生活故事的描写,诗歌、散文的对于景物的描绘,对于抒情主人公形象的表现,辞赋对于事物的描摹,无一不是对生活世界的勾勒。所谓“文学是生活的反映”,就是在这个层面上说的。我们认识文学,应给充分认识到文学对生活世界的表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文学作品中关于这个世界的勾勒,有时是心灵的幻影,有时是在作者的脑海中进行了重组,然后表达了出来,这往往并非真实存在的世界。
9 ?" T& K" b* B/ CC、第三重是文学的“心灵世界”。文学的“心灵世界”是一个看不见的隐形世界。哲学、史学及科学著作,其所要表达的内容,几乎全都在语言的层面上表达了出来,而文学的深刻意义,则在语言的深处。古人说“意在言外”,“言外”的这个“意”就是心灵世界之光。举例而言,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出自两人草莽之夫,却能流传千古,动人心魄心魄,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两首诗,浸入了作者的全部生命,这生命能够撼动读者意识深处的神经。而这“生命”却是看不见的,是属于无意识层面的,是“心灵世界”的部分。, A  k8 T! ^, _
! J  A0 G" {8 S, V3 i0 \
8、《春秋》的性质是什么?2 V3 w5 U" w& b& j+ R
★考核要点:《春秋》的性质。参见P79-80) q7 \/ N' A3 o8 C. W9 e
附录2.1.2.79 d. k! a( k/ P& b9 l3 }7 W( g
《庄子》云:“《礼》以道行,《春秋》以道名分。”在周代作为制度与生活规则存在,也作为一种价值标准对社会上发生的种种行为进行评断。《春秋》其实就是以礼来评断历史的一部史书。
- q; f9 m  d4 l- ^$ J4 M3 e0 ?* b+ V) e  A! j8 ~! E4 h0 I
9、《论语》中展示了怎样的人格典范?
* x" X9 e  J1 r9 v& _★考核要点:《论语》的文化内涵。参见P93-99
# A5 {6 X7 W' A6 h( `. T附录2.2.5.2
0 w/ R5 ?* T% g- ?& Y0 V/ B. g《论语》展示了圣者的作风,确立了君子人格的典范。《论语》一书中很少记述轰轰烈烈的事情,也很少豪言壮语,全书在平实的记述中表现了孔子及这个群体的圣贤气象。他们在具体的言行中为人们树立了楷模,温、良、恭、俭:宽容对待别人;反对骄傲自满;向贤者学习;少说多做,以身作则;欢迎别人批评,多做自我批评;与人和谐相处;宅心仁厚;追求精神修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孔子用自己言行树立的这个楷模,是需要通过终生的修养才能达到。! U& [. l  z8 w' b2 \5 O5 f' K* c

0 N5 K+ A$ {7 z9 U, u: n10、韩非子思想中法、术、势指的是什么?) M3 K& B/ x  U4 u+ {" X, }0 O- Y, p, n
★考核要点:韩非子的思想要点。参见P187-188。8 m$ I! j( D1 Q2 A5 c
附录4.2.66 }) G2 @8 M* j' k; R6 d. ^
A、所谓“法”,即法令,是要让天下百姓都须知晓的行为规则。韩非说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法”的最主要内容就是赏与罚。他说“人主者,守法责成以立功者也”。认为君主只要把握赏罚,国便可治而且强大。在法面前,只有是非,不讲情感,为君者只考虑如何依法赏罚,不必考虑“仁下”,即不必对臣民施以仁爱。
) K, t7 D# R$ ?) p. B# LB、所谓“术”,是权术,即君主驾驭臣子的手段。韩非子说:“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命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即所谓术,就是根据才能授予官职,明确各自的职责并加以考核,这样君主就可以操生杀之柄,督促群臣竭尽所能,努力工作。 ) s6 I0 q3 C" k
C、势就是权力、权势,这是君主一刻都不能丢掉的。韩非子说:“权势不可以借人。”因有了权力才可以禁暴、绝奸,即所谓“夫势者,便治而利乱者也。”' @4 ~5 N, I) y3 O) ~6 X. E) \2 V! q( C
D、对于君主与法、术、势三者间的关系,韩非子用驾驭车马来作比喻。法如道路的轨道,术是驾驭的技术,势就是马。以术驭马,驾车行道,便可以行至千里。在韩非子看来,君主最主要的是把“势”,即权力紧紧掌握在手里,而且要用术来操纵权,来对臣下、百姓行使赏、罚的法令,这样天下就可以大治了。在法面前,没有仁与义,不相信臣下的忠心,君臣不同,一切用法来说话。所以《汉书•艺文志》说法家“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这对韩非子的思想来说,概括的是很恰当的。% S3 t7 q5 y- j/ Y) O: F

$ R. U8 ^1 x$ Q11、《山海经》是一部什么书?) i& p, _: L. x, G! V+ a# R
★考核要点:《山海经》的内容。参见P139-1404 b$ e2 \$ `% T# R4 O  N
附录2.2.2.1( y/ E( s5 O7 T
《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以记录山川物产为主的地理著作。全书现存18篇,分《山经》、《海经》、《大荒经》三个部分。《山经》分南、西、东、北、中五经。《海经》分海外南、西、北、东四经与海内南、西、北、东四经。《山海经》中地理价值最高的是《地经》,记载了当时王朝所在地及东、西、南、北四方的山川、动物、植物、矿产、民俗、神话等。
) }8 T+ m  Q+ \$ z: r- ~9 ^
8 A' t) r6 }5 `  q' T12、谈谈荀子的基本思想。
7 z3 i, ]/ r$ e* a4 b6 f0 h★考核点:荀子的思想。参见P184-187- d& X! t$ y/ h% P
附录4.2.5
  l- V4 H  t% qA、法后王
4 V# J$ b8 s( F2 @4 F% B. G7 _先秦诸子,多以崇古相胜,孔子从文化的角度推出了文王、周公,墨子便推出了更古老的夏禹,孟子更往上推出尧舜,庄子则把“至德之世”推到了神农氏之前的太古时代,一个比一个古老。到了荀子则无法往前推了,他来了个大转弯,提出“法后王”。这个“后王”就是周盛世之王。之所以法周王,是因为周崇尚礼制。; Y5 [* k1 s# r; [0 ^9 P, L3 O: L
B、性恶论
# x( Q4 k* ^  o3 T. l9 M荀子的思想,是以“性恶”为基础的,以“劝学”为起点,以“隆礼”为核心,以“四海一家”为终极目标。他的“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是人为的意思,就是说表现出来的“善”是后天人为的,不是天生的。不可以经过学习、努力而做成,出于天生的,叫做天性;可以过学习通人为努力而做到,取决于人自己的,叫做伪,这就是天性和人为的区分。他的这一理论,最后还是落到“礼”上。他强调学习,实际上也是从礼出发,故说:“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
0 d' _. c( }7 L! N: jC、隆礼% I) d1 v) J/ G2 |
在荀子看来,礼是制乱的根本。他认为欲望是人间动乱的根源。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如此则必然会发生动乱。面对这种情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取礼制。礼可以将人们分成贫富贵贱不同的等级,每一个等级的人在物质享用上都有规定,人不能超越礼。这就是“节欲”。
8 o4 r6 C# R% yD、为人、为臣、为君之“礼”
. k  E' O$ ?: E 以“礼”为核心,荀子推衍出了一套为人、为君、为官的理论。就做人言,他强调以礼修身,礼可通过学习获得。对于做官,他一方面强调“以礼侍君,忠顺而不懈”,另一方面则揣摩按礼侍君的固宠全身之术。对于为君而言,荀子强调以礼治国,他认为国君应该“以礼分施,均遍而不偏”,强调国君应该平政爱民。* [3 k# c4 q3 L& h1 M1 f- P* v; t7 s
2 D9 K3 R. O9 B# P6 r. |" y9 T' }
13、“六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9 h; M9 J' d5 E
★考核点:“六书”的内容。参见P25-33
* V* u" |3 f: i) }  R% K! m附录1.1.2% X5 c: Q- H6 n& \$ J
“六书”是后人研究古人造字规律时归纳总结出来的条例,包括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所谓“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来表事,有可能是最早产生的一类文字。! T$ u: H" C3 h3 x; Z6 X8 q
“象形”指纯用点划描摹物体造字。“形声”是由形、声两部分组成文字,形声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在汉字中所占比例最大。“会意”是由两个及两个以上意符构成字。会意字与象形字、指示字不同,是合体字,每个字拆开,可以单独成文。与形声字不同,它的意义是综合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获得的,不存在声符、义符之别。“转注”不是造字法,是读音相近、意义相联的字,可以相互解释其意义。“假借”与“转注”一样,都不是造字法。转注是解释文字的既定意义的一种方法。假借是“本无其字,依声相托”的一种方法。
3 b; v6 C) k+ O4 o1 Y
- E* B' b0 Y) h$ `2 D5 a, Y2 s- Q14、《周易》是一部什么书?% E! e: X, c6 }& v( u* P( h. U+ S
★考核要点:周易的性质。参见 P58-64。# @2 C: c; B7 g7 r$ I- U
附录2.1.3
- ]2 R1 G+ n# y4 ]; [! |对于周易的性质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推天道以明人事的义理之书。一种认为是占卜之书。《易传》强调的是义理的一面。这种认识奠定了《周易》为五经之首的基础。至于《周易》占卜的一面,则被认为是推天道的一种手段,目的在于明人事。《周易》的基本思想,以修身治人为目的,以“阴阳”、“则天”、“通变”为理论,以应时处中为核心。
9 T1 H1 k5 l9 t+ m; y! o$ ]( |" l2 V% x
15、谈谈汉字的文化意义有哪些?% Q6 S$ N( f1 G8 |
★考核知识点:汉字的文化意义。 参见P17-P24
3 v2 N3 h; F9 J/ x+ _附录1.1.2.13 L% A1 p8 c  o- b# ~
A、汉字形义中蕴藏着一个世界。每个字中都藏着故事,藏着学问,藏着历史。如一些汉字能反映上古人们生活的一些情状。如“乘”字象人登树颠之状,反映了人类巢居时期的情形。
! }$ C) l$ [4 oB、汉字所记载的传统文化典籍,其丰富性远超过了世界上任何其他一种文字。为人类保存了一大批极为珍贵的精神产品。; ?: V" l' @% [# W
C、汉字强化了民族的凝聚力,成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南北异音,东西殊俗。但是,不管方言多么分歧,只要汉字一写出来,大家都能懂。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分裂,每次分裂都会出现“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但是,经过“书同文”的整合,这种情形就会扭转。汉字强化了民族的凝聚力。
' @+ D3 I! z( v& `( rD、汉字创造的丰富多彩的艺术以及博大的文化思想,也是世界上任何文字都无法比拟的。比如诗歌,中国有古诗,又分四言、五言、七言;格律诗,又分七言、五言、排律等。此外,还有词、曲。而诗歌中的一些回环诗、藏头诗等最能反映汉字的创造功能。
- {  G# m6 Y. I& f9 A
; z" I% o$ v" V. X0 u16、举例说明何谓因声求义、以形索义?
# W2 t) v+ w* i. `★考核要点:训诂的方法。参见P47-48
9 ]$ m1 I1 k  y2 b附录1.2.3
! t) K% \, [( c9 w% LA、因声求义即根据读音寻求文字的意义。利用因声求意的办法要通音韵学。古字往往是同韵相通。比如《论语•季氏》载:“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前面两句好理解,最后一句“戒之在得”什么意思?通常的解释是“老年贪利,血气既衰,戒贪”。 清人于鬯说:象贪得、喜好聚敛的毛病是人人都应该戒的,何必到老年才戒呢?而且这与血气有什么关系?他认为,“得”应该读作“食”。“食、得古音同部,亦在假借之列。且得之则食,而食必有得。二字义本相成。”这里之所以把吃饭与血气联系起来,是因为“盖过食伤血气,故即老之人所宜戒也。”
- J/ P. g; g6 x  l. l6 IB、以形索义(形训),即根据字形探讨其本义及引申义以训诂。比如,我们知道在今天的山西在春秋的时候有一个诸侯国叫晋国,为什么叫晋国?杨树达先生认为“晋”的上半部分象两只箭,插到了器具了。“晋”就是“箭”的古文。《仪礼•大射礼》郑玄注:“箭古文做晋。”因为射箭时箭要前进,所以《释名》云:“箭,进也。”晋的命名当与其地产箭有关。3 u$ u7 k; d" H7 S" t8 |

1 q# x+ J( M5 D17、“三礼”分别指的是哪三部书?各书的内容侧重点是什么? ; e( M! ~2 Z; g$ i, _
  ★ 考核要点:三礼的基本内容。参见P72-79
6 `7 x; r# ?: I& r* c  W附录2.1.6
% T1 N9 y+ q' @* r3 \- v) vA、“三礼”包括《仪礼》、《周礼》、《礼记》三部书。与《易》、《书》、《诗》同属于经。“三礼”是人的行为规范。这三部书作为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和礼制的渊薮,确立了中国社会两千年以来以礼为核心的组织形态。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P6 c- J7 u0 u( h# Y6 ?/ L6 ~* D! \
B、《周礼》又称《周官》,是一部关于周代政治制度的书。, |' w$ Q) d# H7 D6 k& L. f
C、《仪礼》与《周礼》不同,《周礼》讲的是行政制度,《仪礼》讲的是生活礼仪。从实际意义上讲,《仪礼》的内容更符合“礼”的本义。《仪礼》所记录的是周代的礼仪。先秦时叫做《礼》,汉代叫《礼经》或《士礼》。
7 G0 e- Q# u# Z* W4 @# |3 m" ND、“三礼”之中,最为繁杂的是《礼记》。、《礼记》汇集了先秦至汉有关礼的文字。在西汉流传关于礼的解说文字据说有两百余篇,内容十分庞杂。戴德、戴圣叔侄二人,都是研究礼学的专家,他们选编了不同的《礼记》本子,人称叔叔戴德编的为《大戴礼记》,侄子戴圣编的为《小戴礼记》。东汉末大儒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注,一下子抬高了《小戴礼记》的地位,现在所说的《礼记》多是指《小戴礼记》,共四十九篇。- j7 T/ y3 t" M0 Q9 A3 j$ z! {
18、《中庸》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z7 R. Z& C# v* @# N9 q
★考核要点:《中庸》的精神。参见P88-920 |1 O3 U8 Z2 ]( ]; g' C2 @
附录2.2.4
7 L; [" B! j' A) B: k4 A$ \《中庸》重点谈了三个问题,一是中庸,二是修道,三是至诚尽兴。0 B  A! d. C4 I# N: S( x
A、中庸
' ^! H2 @7 l; B/ L中庸之道很简单,极明了,就是恰到好处的意思。而人们却做不到,为什么呢?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过犹不及。还有,就是更多的人往往是“遵道而行,半途而废”,不能坚持,为什么呢?尘世中的诱惑太多,往往使人迷失自我。: k3 u  f+ P3 l4 D5 _
《中庸》重点谈了三个问题,一是中庸,二是修道,三是至诚尽兴。
. u0 U( G" `% |- A$ k4 N" lB、修道
7 [9 d4 m0 N5 w3 d0 J因为现实利益的诱惑,人容易偏离中庸的方向而误入歧途,所以要修道。“道不远人”,人自己的行为偏离了道,只有“修身”以道,才能保持自身与道的联系。  Y- W1 N* r  R: B6 U6 g/ @9 G
C、至诚尽性2 H( y6 _0 J8 t
道本源于天,源于性。但现实社会中,在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诱惑下,许多人失去了本性,失去了天良,自然也失去了道。那么如何才能回归本性,只有“诚”。只有至诚恳切的人,才能尽力发挥他天赋的本性到达极致,能尽他自己的本性,就能尽知他人的本性;能尽知他人的本性,就能尽知万物的本性;能尽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赞助天地万物的化育;能赞助天地万物的化育,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了。
+ b8 W5 Z! d0 v- T5 I3 c9 s; C( f6 [0 _* h& W" L5 f; c
19、汉代以后著史主要有哪几种体裁?每种体裁举一书及作者。
# q7 j( ?9 X: q3 ~★考核要点:史书的体裁。参见P124-125
4 m4 s, c+ J3 O' b% ?$ Y附录3.2.1.14 Z1 I2 p1 k$ o. }
汉以后史书主要有三种体裁,即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纪传体是司马迁创立的。其所以叫纪传体是因为其书以记录帝王行事的“纪”和“传”为主体。纪传体史学,前人推崇“前四史”,即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编年体的史书,《资治通鉴》最具有代表性。纪事本末体以袁枢《通鉴纪事本末》最著名。$ a' C$ K) W/ H& X4 o/ B- k

, z7 {* O) w% o  x% G20、请举出古代五种类书的名字。
3 D5 t6 z  G% M' L★考核要点:古代的类书。参见P219-225. H: l/ X* Q( P8 \9 S2 H% M
附录5.2.2
* M/ ?- q" }- P/ n《艺文类聚》与《北堂书钞》、《初学记》、《白氏六帖》合称“唐代四大类书”。 《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是宋代著名的类书。  O" b6 E6 u3 W' k2 @6 G

+ Y3 A5 }5 \* h9 \' f21、墨子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3 z4 H" S5 e0 A5 n
★考核要点:墨子的基本思想。参见P182-184' V; e" ~' i0 C: X! @
附录4.2.4
" Y+ z( q6 ~8 |' D& Z3 d1 QA、墨子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他的一生为反侵略、反战争而奋斗不已。
- f( ?0 l: ^0 z0 n, v8 TB、墨子认为天下之所以动乱,是因为人们“不相爱”,说:“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众必劫寡,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所以,要想消除动乱,就只有“兼爱”。所谓兼爱就是人人平等相爱。3 Z6 l1 T& v, M" o) h1 j4 _$ j
C、以和平为社会目标,以兼爱为思想核心,墨子还提出了系统的治理乱世的方案,提出了他的十大纲领: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尊天,事鬼,兼爱,非攻。所谓尚贤,就是要 “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这是要求君主是民主选举,实际上是要建立民选政府。所谓尚同,就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所谓节用,这一点很好理解,就是节约财用。节葬,是墨家的重要思想。非乐是墨子反对当时的王公大人们“厚敛措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 “亏夺民衣食之财”,而自己大搞音乐,享受作乐,因而说“为乐,非也”。非命就是墨子认为人命非天定。 尊天、事鬼,是墨子顺应当时的习俗而为其“兼爱”、“非攻”等思想服务的。* ]0 T0 {" l+ T7 h* o
D、墨子的各种方案,思想均是以兼爱、非攻为出发点的。' R1 f5 A$ s% m
E、总的来看,墨子的思想是代表小生产者及广大百姓的利益的,思想是进步的。很多地方,今天仍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5 M7 A# y  n9 R

( G1 y$ a. W# O! `' a1 v) j2 B9 Q+ U22、宋明理学有什么特点?
- @4 W1 B) x( x; k$ l' n/ R★考核要点:宋明理学的基本内涵。参见P164-170
5 O) p$ b) P# f+ E, F附录4.1.8
2 U& v3 Q, b& G& M& l' p重新回归的儒学,吸取了佛家和道家的理论,对自身进行改造,已经发生了变化,与汉儒以经学的经学体系已经大大不同了。所以后人又称这一时期的儒学为新儒学。
& x. }( t$ @  z# r  sA、首先,新儒学提出道统问题,并提出以继承“尧舜”、“周孔”道统为己任,所以它又被称为道学。
7 i: a. E: H9 s" S( d. NB、道学致力重新阐释经典的义理,要上接千年之上的圣贤思想,又大谈性命。认定“理”先天地而存在,以说明道德性命之学,故又称为“理学”。" O9 l3 i) t( n- ^0 c: q
C、宋明理学分为两个流派。一是以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一是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朱熹是理学思潮中的巅峰人物,他集新儒学之大成,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完成道德的自我回归”,“先道问学”,“即物而穷其理”,通过博研群书而获取知识,然后达到通经明圣的境界。心学一派则主张“万物皆备于我”,“心外无物”,“心即理”,“发明本心”,不必多做读书穷理的功夫。心学的开创者是陆九渊,集大成者是王阳明。这两个派别的理论主张不同,之间也有辩论,但是去能相互包容,这体现了儒家恕、仁的精神。
! E. ^' x* T! [1 Q$ f8 n' u* L: M* P* o6 D$ p/ T
23、谈谈《诗经》是一部什么书。
4 r0 S: V) X" f7 ^★考核要点:《诗经》的内容与性质。参见P68-71# G7 W9 O6 y& t3 F6 V) W6 V
附录2.1.5
2 C2 m" I! N# u2 }* `: C: GA、《诗经》的性质
6 ], c* V7 C) x《周易》讲“天道”,《尚书》讲“政事”,这些都是理性之物。而《诗经》表现的则是“人情”,是情感之物。+ S- _# l# \4 k6 m' m  i
B、《诗经》的内容/ Q% q* \( w- M# G# l' O, w
《诗经》是一部诗歌总集,是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全书分风、雅、颂三部分。7 j  C8 p* K- x- k; a( r
a、风是十五国风,即西周时期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是从十五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带有地方色彩的土风歌谣,包括《周南》、《召(shào )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共一百六十篇。% x" O. ]" f4 k) o% g( n$ H, L
b、雅是《大雅》和《小雅》。雅为周王畿内的乐调,是宫廷的乐曲歌辞。“雅”是“正”的意思,是“朝廷正乐”, 反映的是西周到春秋时期周天子、诸侯国君及贵族们生活的真实生活面貌。4 m  F8 X) D1 p- d
C、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很多都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包括《周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共四十篇。 1 e7 f6 t: E+ U0 W# b
9 |9 e, I' i4 A# t7 j! @  l* B
24、古代史官的精神是什么? 8 n! o, }  k0 t7 e% ]) A( J
★考核点:史官的精神。参见P107-114, I% s. y/ T4 X: c
附录3.1.3 7 Y! C4 h  u0 T) n3 O0 S3 l
A、史官的精神是“秉笔直书”。史官的秉笔直书,也会受到强权的干涉,历史上也曾有史官被杀。但是史官前赴后继,坚持秉笔直书,使其由一种制度成了一种精神。比如,《左传》记载齐国的权臣崔抒杀死了齐庄公,齐国的太史于是在史册上记录了一笔:“崔抒弑其君。”崔抒一怒之下,杀了太史,毁了记录。太史的弟弟继承其兄,仍书“崔抒弑其君”。又被崔抒杀掉。太史的另一个弟弟继续把“崔抒弑其君”写到史册上。崔抒无奈,只好作罢。另一位史官南史氏听说太史兄弟几人连续被杀,于是拿着竹简前来,准备接力,听说已经记下,方才返回。这个事件,体现了史家的精神。这种精神,被后代的史家继承了下来。比如,司马迁写《史记》就继承了这种精神,在《史记》里,他敢于将汉开国皇帝刘邦好酒色、无赖的一面写出来,敢于将当代皇帝汉武帝荒唐的求仙之举如实的书之于册。) \# k9 o1 Y' f' I  H
B、我国古代的制度给予了史官秉笔直书一定的制度的保证。如古代天子不杀史官、不观起居注等,虽没有明文规定,但是约定俗成。- a% ]( E8 Y; ?

/ r% R) [6 V: ?4 D25、记载古代地理的书主要有哪些重要典籍?请举出两部略加介绍。
; _, L* K( N6 K( v6 @* o★考核要点:古代的地理要籍。 参见P138-145
) M) r( R6 X: s9 {  ^+ Z$ W$ Q附录3.2.2+ m' f! n% L. ]$ z. S
我国古代地理要籍甚多,其中最重要的有《山海经》、《水经注》、《徐霞客游记》等。
' k! m5 p  x: }# E5 S" c: |' d! eA、《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以记录山川物产为主的地理著作。全书现存18篇,分《山经》、《海经》、《大荒经》三个部分。《山经》分南、西、东、北、中五经。《海经》分海外南、西、北、东四经与海内南、西、北、东四经。《大荒经》也是分为这四经。
  i9 m! A3 u3 y8 ^" w0 N2 PB、《水经注》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水经注》全书分为四十卷,记载了1200多条水道,并且详细记述了原委。它以水道为纲,记述了河流经过地区的湖泊、瀑布、伏流、滩濑、山陵、平川、沃野、郡县、城池、关塞、名胜,以及土壤、气候、水文,还有社会经济、民风民俗、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 s( ], d. V5 Q* O$ Z2 H5 i
" h! g3 F3 q( g9 T
26、什么是“四书”?请从中选出一种加以介绍。( N. w% ~: H' F9 ~9 {
★考核要点:“四书”的内容。参见P84-92.+ `  b' \9 B. h. e2 |
附录2.2.1
1 {# Y5 a) H8 ^9 z2 [A、“四书”是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据说这四部书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简称为“四书”。宋朝以后,元、明、清皆将《四书》列为科举考试的范围,因而造就《四书》独特的地位,
4 b# q, d1 ^) }2 }$ A, E% P0 X  B、《大学》、《中庸》介绍见前,此略。
9 E: {( a2 ~8 X! n# C+ u+ F- ~1 C- {4 U27、请举出五个象形字,并对其加以解释。- a1 z, @; d: u7 K. q
★考核要点:象形文字。参见P27.8 q; {8 k' F2 U, B& Q4 p$ S8 Y( u
附录1.1.2.4! I5 _# K- v% p% L% D
“人“像人侧立形;“又”像人的右手欲抓东西;“耳”像“人耳形”;“手”像人手形。象形字的摹写,不求其形真,但求神似。
6 z. ~- I* w; e' ~
; E4 o( [) d7 X1 }7 c, o+ u28、谈谈你对阴阳家的理解。
) K/ C. p6 o0 H7 e% o★考核要点:阴阳家的内涵。参见P158
  v# k4 N; a% ~' \附录4.1.3  [0 h4 m* B* m7 @, @
阴阳家是介于儒家、道家之间的一个流派。“阴阳”这个概念,是儒家、道家都谈的。儒家谈调和阴阳,道家谈阴阳变化。而阴阳家则谈历象星辰、四时教令、阴阳消息、五德终始。根据《史记》的记载,早在尧时就设立了观测天象、推算历法的官职,阴阳家当出于此。 阴阳一派的初衷,不过是为了让人们掌握生活节律,顺应四时变化,按时耕地、播种、收获,即所谓“敬授民时”。但这种推天道的学术,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毕竟无法做到完全准确,这就难免会掺杂一些关乎神鬼之道的神秘思想。但是,到了后来,出现了舍本逐末的现象,推演阴阳五行,侈说禁忌祸福。再到后来则与星占、择日、相宅、看风水等属术数之学混为一谈,后世的阴阳先生,就是这一脉的传人。. V( i! x/ v+ v6 M) ^& t: O
4 L- q. `8 K$ c% S; C
29、 “十三经”包括哪些书?
4 W4 g, }: \# ^3 }+ f★考核要点:“十三经”的内容。参见P56
, R+ F' b: `6 K0 ^0 E附录2.1
1 a' z9 x6 E) z# b) b“十三经”即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 h1 ~" t1 x) N0 ?
30、谈谈你名家的理解。
" Z& T- V# q- x# p3 [' B0 h# G' |★考核要点:名家的内涵。参见P160-161
: x. e" e) d" Z附录4.1.55 t/ o  X+ }$ ^) v
A、名家是战国时期兴起的一家诸子学派。之所以称为名家,是因为,这一派主张辨名与实的问题。春秋时期的王室衰微,社会变动,导致了出现了很多名实不符的问题。名家在战国混乱之世提出辩名实,正是对古礼官职能的继承。- D* r" C5 ?3 Z$ N$ A0 k9 C* ?
B、名家辨名实是能帮助恢复有秩序的社会制度的一件好事。但是他们在辩论具体的一事的时候,往往会陷入诡辩的泥沼,这一点是古代礼官所不为的。你比如,他们提出了“白马非马”、“卵有毛”、“鸡三足”、“狗非犬”等怪诞论题,让人无法接受。从另方面看,尽管这些怪论很荒唐,但是他们的辩论很高超,分析手段很高明,能启发人深入、细致的分析、观察、认识事物。
6 T; F) V$ O# d% J2 Z. H6 x! S
31、举例说明什么是“据文考义”。1 G. v2 z  [) H# ^
★考核点:训诂的方法。参见P49-500 r, i4 q+ R  U
附录1.2.3.2  G  f7 m3 K7 P; e# v
据文考义 即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判断词义。 比如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冯谖客孟尝君》“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句注:“约车治装,约期准备车子,并置办行装。”认为“约”是约定的意思,但从上下文的语气体会,有马上行动的意思在内,并没有预先约定好日期然后行动的意思,显然这种解释是不对的。其实“约”是“具办”的意思,“约车”就是装治、置办车子的意思。“约车”、“备车”是古代的习惯用语。在其他文献中也常出现。$ ]2 Z5 c- ?# I! |
1 s, V) g) y# `. c6 @! z4 |
(二)、论述题% ^3 p6 J* y6 }$ t2 l: Q5 ^& Q
1、联系自己学习本门课程的心得体会,试述学习国学的意义。
# M% G( V6 m$ X ★ 考核知识点:学习国学的目的。 参见P9-P11% o3 N1 @+ N8 i7 e: S0 S' `' A
附录:绪论
: l  Y$ P, @% l. LA、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B  x, p% s4 Z
    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持续发展了五千年而没有间断的文化,它为什么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我要认识、学习、领会它所凝结的厚重的历史与智慧。同时,我们也要将文化中腐朽的部分与国学的基本精神区别开来。) w: V7 P! _, o+ p6 K/ K, g
B、建设新的精神家园。
2 ^. e6 m' [% ^经过二十世纪的传统批判与观念变化,中国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一方面是由于唯物主义的影响,无神论在社会上得到普及,大大淡化了中国人的鬼神信仰,另一方面,西方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价值观念,为中国大众所接受,传统的“贵义贱利”的道德信仰被淡化,这样传统的精神家园被破坏,而新的精神家园没有被建立。我们要学习国学,修复、建立我们新的精神家园。
% |" R& D6 g3 U  hC、提升精神境界
0 `9 _: M" v5 d8 b& |   人的素质、品味,不是在物质生活层次上体现,而是主要表现在精神层上。国学中有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我们可以从中获得陶冶,获得提升,获得无限的乐趣。
8 G4 K; m$ K- b5 Z4 oD、修复中华民族对自己未来的筹划、构想能力
' v% B* |. b2 |+ O$ C7 d   在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下,许多中国人对事物失去了判断、分析能力,盲目崇拜西方,人云亦云,忽略了中国固有的五千年文明积累的智慧。我们应该用五千年的智慧,修复中华民族为自己的未来筹划的能力,构想未来理想的图景。+ }3 _7 J2 R+ \% x
E、为输出文化,输出价值观做准备
/ \" A3 @+ B" m8 W% Y  M% M. X   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我们要将它输出国门,让全人类共同享受。学习“国学”就是要我们确立东方的价值观,培养我们与西方价值观对峙的底气,为输出我们的文化做好准备。
, M  s+ b, P3 Z+ X8 H9 z2 H2 W3 ^
2、请列出古代的四部总集,并对其特点略加说明。
# w  J# k& B: z9 t# a" l& L" f ★ 考核知识点:总集的内涵及古代的基本总集。 参见P214-219
2 X+ H: S& w- t; i  [% m3 z6 x附录5.2.1: i0 B! K  l) Z7 W1 Y& D
《楚辞》: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章句。原收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该书以屈原的作品为主,其中《离骚》、《九歌》、《天问》等篇保存了较多的历史资料和神话传说。 ; S7 i3 h1 B; J7 i+ @: x9 {
《文选》:共三十卷,梁昭明太子萧统编,共收录先秦至梁作家共一百三十人的作品五百一十四篇。选文的标准是“以能文为本”,因而对于诸子百家及经史诸书,皆不录取。
% g- }: i# D$ {《乐府诗集》:宋代郭茂倩编,是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现存一百卷,是现存收集各种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五千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M: }8 h7 m  W; ]《文苑英华》:宋太宗命大臣李昉、徐铉、宋白等编纂的一部大型文学总集。全书一千卷﹐上继《文选》﹐起自萧梁﹐下讫晚唐、五代﹐选录作家两千余人﹐作品近两万篇。完成后经过几次修订、校勘,到南宋嘉泰元年才得以刻板。
0 W( m$ H- \  H+ g7 s" _( c% H
6 r0 _7 ^9 Z) ]& O& g3、试论述国学有利于人类发展的基本素质。. n5 P: p, R  c) x: ~
  ★ 考核知识点:国学的基本素养。 参见P6-P77 q' G2 t9 b8 h$ L6 t. l5 c; ]7 S: {
附录:绪言( y& C  w0 i1 Y0 f. P5 n
国学的内涵是很丰富的,现将其中有利于人类发展的八个方面加以总结:; A' N8 }5 ~! W4 ^  N- C3 I5 L
A、“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这一理念在《周易》中即已奠定。它体现了人类与万物共生共荣的思想,有利于人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缓解生态危机。
5 K' |% Z- `- |( z. R: iB、勤俭、知足的生活观念。勤是追求物质富足,“俭”是合理支配财物,“知足”是要求适可而止。这有利于控制人类的物欲膨胀,缓解能源危机。8 B- y; M7 f- U/ }$ |4 y& D) j
C、“贵和执中”的处世思想。即中庸思想。“中”是中正,是要把握的位置。“和”是和谐。“中和”并不是不讲原则,而是“和而不同”。这里体现出的是人与人共生、共存的理念,有利于世界各族人民和睦共处,消除战争危机。% n4 d" \  `) ?6 m9 ?4 x
D、“贵义贱利”的价值取向。义与利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义属于道德领域,利属于物质层面。中国文化不是不讲利,而是取之有道,以坚持道义为前提。
7 S2 |+ Q. @% \E、君子人格的人生目标。儒家教育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教育如何做人,“君子”就是儒家教育设定的一个人格目标。君子好学善问,温厚宽容,崇德向善,慎言敏行,仁民爱物,见利思义,勇于改过,安贫乐道,严于律己。这种人格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它有利于净化人心,挽救人性危机。
' X0 s2 T8 _! g7 E. LF、以“仁义”为核心的道德追求。道德追求没有止境,而仁义是核心。仁是仁慈之心,义是正当之为。这有利于人间温情的培养,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M4 O, W% F3 v; @G、“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这是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巨大差异之处。体现出了“世界精神”,有利于消除民族、国家的本位主义,化解国际争端。1 s: n5 w* W2 j1 i$ y! O0 p( A
H、礼乐教化的文明制度。这是周代曾经实行过的一种制度,春秋时礼崩乐坏,秦汉以后,只留下了一点残影。但这种制度却给中国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这种制度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生活环境,开万世太平。
9 t4 J+ P, K$ b7 z$ W' N0 O4 b. {4 c) P9 G# F( D
4、试谈谈的《大学》的基本精神。 4 F- W- _, {/ j. D2 N: _. e
   ★考核知识点:《大学》的文化意义。参见P85-88
8 g1 }0 R* C8 t6 V(1)《大学》原为《礼记》的第四十二篇。它是教人学习做人行事的方法, “穷理正心,修礼治人”的学问,实际就是学习如何参与国家政治。' ^0 N, y* J% i
(2)其基本精神是“三纲”。所谓“三纲”,即明德、亲民、至善。为了实现“三纲”,又有了“六证八目”。所谓“六证”就是止、定、静、安、虑、得。所谓“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 G+ n0 L  Z1 ]" K* ^# ?
(3)“三纲”是大学的宗旨,也是人生的一个宏大的目标。: P- r0 I% W9 T! u9 f, K, \
A、明德,就是大德,光明之德。明明德,就是彰显自己的光明之德,使之普照众生。- i2 ~# X2 S9 J9 h# O# M
B、亲民,即新民,亲与新通,就是化民向善,在道德教化中,使百姓不断表现出新的道德风尚与精神面貌。% n/ E" @$ G  C0 s+ c
C、止于至善,即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什么是至善的境地,就是“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  }3 e3 ]4 {7 S! l% B1 q
D、为什么提出这“三纲” ,而不是别的三纲?它是有理论依据的,是建立在“六经” 的道德价值与伦理基础上的。它是有生活来源的,是以古代圣贤高大的群体形象为背景的,这个抽象的人生目标正是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圣贤鲜活的形象中概括归纳出来的。7 J9 l5 l' d& a% A$ r
E、《大学》在解释“三纲”时,列举了大量的尧、文王、周公、孔子等古代圣人的例子,渗透着“人人可以为尧舜”的理念。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努力下,实现这个人生理想。
, T% v. a' p8 d$ D( R9 I- C$ hF、“三纲”这个人生目标很有意义,它高扬着人类向善的光辉,引领着人类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在这个目标的设定中,物质利益的追求与一切私人的打算都被彻底丢弃,“立德万世”,“泽被万民”,“道德至上”等理念,完全占领了人们心灵的空间。由此,我们看到了古代教育的崇高目标,看到古代的“大学精神”。
( F9 x, G4 N) C* {4 h8 r(4)六证
3 K) t: R1 U$ q/ A$ k) T4 }' f为了实现“三纲”的宏大目标。《大学》提出了“止、定、静、安、虑、得”六字心诀,这是一个心理上的路线与阶梯,是实现宏大目标的心理基础。这六字心诀就是“六证”:知道要达到的境界
# g0 s! O$ F& r+ K(5)八目! I' M0 K* i! [: R% X
为了实现“三纲”的宏大目标。《大学》于六字心诀外,又提出“八目”,即实现“三纲”的八个步骤。+ _2 }+ y2 @% X- ]. F7 w& V
A、格物2 Z7 O/ w/ P( @1 V6 g. h; {
格物就是穷究事物之理,对事物本身进行真确的分析、推究。这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基础。格物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所以文中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 v) S8 w8 L/ T- N" M6 T. K) w
B、致知
! l3 @3 c5 D$ l5 E5 J致知就是获取真知,了解万事万物的本来之理,达到对事物的完善的理解。 & b1 k* V0 j$ ]) j5 o7 M
C、诚意! @/ E0 h/ ]' B2 B
诚意是指诚恳的心意,使其意念发于精诚,不欺人,也不自欺。如何能如此,那是因为自己有了认知,有了思想,所以说格物致知而后有诚意。只有诚实了,才能端正心思。这是自修的第一步。. k" H" V1 I- E# ~# L- p' M
D、正心
* [! A6 X+ O: R! P正心就是把心放正,端正心性,戒除歪心眼。这是自修的第二步。, X" o! p7 N0 m7 K# m/ u& N( z
E、修身! e! H+ \$ B. e7 F' H
修身指检点自己的行为,纠正感情用事的偏差,要求合于礼的规范。这是自修的完成。自己修身了才能治理好一个家。
: Q/ K' T" G8 w; @2 _F、齐家
& L8 a" r& p+ J5 I% a% ?' o* U( @6 k齐家是指治理好家庭,齐字有治理、整理的意思。齐家就是使家族成员能够齐心协力、和睦相处,父慈子孝。
) N" b2 Y( J; f G、治国
( {- p8 w9 A( r+ ^+ y5 ]治国是指治理国家政务。
% ~8 n7 @: l+ _: \0 b- a: v6 xH、平天下
$ e0 u3 \. ^2 ?( n! w平天下指使天下平定安宁。; u0 z* ^' C; K4 f& M; p
这八目构成了一条人生自我实现的阶梯,只要认真去履行,便可以获得成功。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7 E) N: @$ n% E: V: x3 ?$ f2 N$ \
第一,《大学》是以培养以天下苍生为怀的包括帝王在内的圣贤为目标的,是要剔除每个人身上的自私自利、目光短浅的小家子气与庸俗气,成就天下大材。即便不能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也应该在自己从事的事业与所处的位置上做到“至善”。这种教育是理想教育,是道德教育,是培育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护者,而不是教给人谋生的技术和谋财的手段。
& i3 P, x1 R  h4 ~# z第二、在这个教育系统中,最关键的一环是“修身”。" G0 b+ C% F  G

; C  r/ R" l2 m! n5、如果说老子讲的是“处世哲学”的话,庄子谈的就是“生命哲学”,庄子表现出对生命的极大关切,你对于庄子的生命哲学是怎么理解的?
, R; I, x9 Z" M3 H9 a9 t/ |  ★ 考核知识点:庄子、老子的思想。 参见P174-P182
0 M5 i1 _" H+ ^3 w& @& M附录4.2.3$ j) f2 f) p% s: g) V# d
人们往往把庄、老并称,其实二者有很多不同。
3 J, q# q+ q* ~3 @: d+ p3 UA、如果说老子讲的是“处世哲学”,庄子讲的则是“生命哲学”。老子更多的是关注社会,所以治国之道、处世之方是其著作的核心内容。庄子则超然物外,不与社会合作。他表现出对个体生命的极大关切,无论讲“逍遥”,还是“齐物”,都是围绕如何使生命健康快乐而言的。
( \  ]. `5 g5 o* d+ b( I. OB、对于物质与精神的追求,老、庄完全不同。老子表面上讲“无为”、“不争”,实际上是以“无为”、“不争”为手段,获取更大的物质利益。庄子则不然,他完全淡化了物质追求,把精力放在精神层面上,使心灵达到无牵无挂的自由境界。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是庄子哲学的核心所在。
2 ~' {% O  S* [! @' O( Z3 T* I7 X2 eC、老子多抽象的说理,庄子多通过故事讲理。. E3 E2 ^. [: g# g

  R6 ^8 Z  q2 l* E' z8 B6、《尚书》是一部什么书?谈谈其文化意义。1 i& M1 a1 Q$ r9 N
★考核要点:《尚书》的内涵及文化意义。参见P64-68  _4 Q  c" N* y( K3 `
附录5.1.4
5 {6 V6 C+ A  \+ V& K% |2 W(1)《尚书》的性质。# t4 V8 w! r- @
《易》主言理,《尚书》主言事。《尚书》是帝王学习的书,可以说是“王者之范”。“尚”是“上”的意思。“著于竹帛谓之书”,“尚书”就是“上世帝王之遗书”的意思。这也确定了《尚书》具有政治性质。
6 e9 K7 G+ L0 ~. l+ E(2)《尚书》的文化意义% O% m3 c, S- |( S( Z
《尚书》供帝王学习治国之道的一部书。它讲的是治国方法。近代以来,研究《尚书》的人,多看重它的史料意义。其实,对于中国历史而言,它的文化意义更大。1 L) |+ z7 I" x" Q0 @4 T7 j
A、《尚书》确立了圣王系统与王道政治典范, h2 Y# H8 P8 B
   《尚书》记事自尧始,历记舜、禹、汤到文王、周公,这是一个天命传承系统,在政治统治上是合法的。也是道统、与治统统一的王道典范。尧的最大人文贡献是“仁”。舜的最大人文贡献是“孝”。禹的最大贡献是“勤俭”。汤的形象是除暴安良。文王确立的形象是爱民如子。这些王的形象都很高大。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为天下苍生,乐于奉献,勤于工作,以治平天下己任,不顾个人得失。他们的心目中没有“权力”二字,只有人民。这些光辉的形象,为万世君主树立了榜样。《尚书》这部书就是专门为君王编订的,是王者的教材。
0 z  p4 p+ D; u4 ~3 g' Q! wB、《尚书》确立了以道德为核心的价值系统4 S; P# }& o6 y. G7 Y- q5 B  r
上古圣王的言行中,无不高扬着一种道德精神,明确体现出以“德”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尧舜禅让,以德相传;汤武革命,因德而兴。是否能得到天下,关键在于德。老天没有私心,谁有德就辅佐谁。老百姓没有恒定之心,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向着谁。失去德便失去民心。% E; M5 E$ A6 h8 C' v# z
C、《尚书》展示了圣王的忧患意识
7 M/ T3 }, W4 p( s圣王忧患的不是自己的王位,而是万民安泰。《周书•康诰》中云:“若保赤子,唯民其康乂。”要像保护婴儿一样的保护百姓,使其安康平安。《周书• 泰誓上》云:“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唯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意思是上天是为了天下百姓才设立了君主,君王的职责就是帮助上天来安定天下。百姓不安,便是违背了天意,便会受到惩罚。
: q( l% E9 \2 N! j; q* r$ rD、《尚书》树立了天下观念和世界精神8 Y! C3 V  N" R/ s
《尧典》中说尧“光被四表,格于上下……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是说他的光芒照耀天地四方,普天之下都可以享受他的恩惠。《大禹谟》称禹“奄有四海,为天下君”。他尽有四海,成为天下的君主。在这里,天下的观念超越了民族,超越了国家。这种观念后来成为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有理于民族和平,世界和平。
9 G( w2 w# f3 p2 B% p4 b6 N* ~
7 ^! o* {+ y) N8 B7 b3 Q2 A) i7、墨子和荀子是先秦诸子中重要的两家,请试比较其异同。
, B* ^7 f5 g* Q; w9 L/ l★考核要点:墨家的“平等主义”与荀子的“隆礼主义”。参见P182-187) K1 b; t) @7 v+ I2 `7 A# u
附录4.2.4与4.2.5' N8 P* i+ a: f- ]
(1)两家的共同之处
! N! V6 }: j' `) T1 d" z    A、墨子曾受业于儒者,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最大的代表。
4 a5 U. c- Q# N) _$ _' X    B、两家都希望天下和平。- Q( w  A( W, T8 {/ c3 E& {
(2)两家的不同之处
) P# G5 T. L+ n6 u" g% WA、墨家的基本精神是平等,荀子强调“礼”。4 o+ h' X2 b+ S; \7 T
墨子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他的一生为反侵略、反战争而奋斗不已。荀子则恰恰相反,他强调的是等级,是礼。孔子、孟子也强调礼,但孔孟之礼有浓郁的道德意味,而荀子的礼有更多制度化的倾向。! l! @& [) b1 ?. O3 h3 H
    B、墨子认为天下之所以动乱,是因为人们“不相爱”,所以,要想消除动乱,就只有“兼爱”。所谓兼爱就是人人平等相爱。“兼爱”是其思想的核心。+ `  J5 T) `: [# o! Z0 y
荀子的思想,是以“性恶”为基础的,以“劝学”为起点,以“隆礼”为核心。在荀子看来,礼是制乱的根本。7 V4 s/ D- `5 m5 B; {: }$ v% @
C、以和平为社会目标,以兼爱为思想核心,墨子还提出了系统的治理乱世的方案。其中重要的一点事尚贤。所谓尚贤,就是要 “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这是要求君主是民主选举,实际上是要建立民选政府。荀子以“礼”为核心,推衍出了一套为人、为君、为官的理论,强调的是等级。
( q4 d# m5 T- E4 S+ ]0 F
8 v  |. j2 I+ H; ?  v$ Z  }8、诸子思潮是如何随着时代变化的?请试谈谈你的看法。
* R6 k0 `' L7 H# q0 P6 I★考核要点:“诸子思潮”的演变。参见P163-172
! g1 _/ ^" y6 n7 u! X& _+ F附录4.1.8* z0 ]# o6 Z$ [& L3 `6 Z( B
    诸子学其实是周王朝王官衰微,官学下移的产物。它们是以“六经”为代表的价值观念与文化精神应一时之变而产生的,其基本精神是理乱治世。诸子学与中国社会的文化思潮与精神密切相关。在中国两千年的文化历史上,文化思潮不断变化,诸子学在每个新的历史时期都会随时应变,以一种新的形态出现,并支配一个时代人的精神与时代思潮。在应时而变的过程中,各种诸子学之间有斗争和融合。
5 n2 S; j7 g8 }6 [(1)秦:法家统治的时代
" @4 S: W  s, g+ ^4 u    战国诸子所提供的治世方案中,首先被采纳并见诸实效,取得统治地位的学派是法家。秦国从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变法开始逐渐变得强盛,为秦统一六国打下了物质基础,法家的思想也在秦国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后来,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韩非子也来到了秦国,而另一个法家代表人物李斯被大用。但是,秦国在大兴法治时,对其他诸子学派实行了打压,不要意识形态,采取了比较极端的手段,如“焚书坑儒”,结果不过区区十余年,秦就亡国了。秦的统一全国,是法家路线的大胜利。而秦统一政权的昙花一现,则是法家路线的失败。
/ O6 |, b8 L, h6 O* \7 F(2)汉初:黄老思想的统治时代
/ ~% A4 \4 z, S6 @# P2 D4 @5 F汉朝统一天下,从高祖刘邦的儿子汉惠帝到文帝、景帝以及汉武帝初年的七八十年间,是黄老思想的统治时期。黄老思想是道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支派,起于战国的稷下,兴盛于汉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皇帝主张德刑并用,并兼养生之学。刘邦统治的高层人物中,陈平“少时本好黄老之术”;张良后来“欲从赤松子游”,学“辟谷道引轻身”;曹参为齐国之相时,即采用黄老学派的学者盖公之言:“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其治要用黄老术”。孝文帝即位,“好道家之学”,又好刑名之学,“躬修玄默,劝趣农桑,减省租赋”,无为而治。章太炎先生曾说:“自来学老子而至者,唯文帝一人耳。”其后,到了孝景帝和窦太后,都尊崇黄老。汉初到武帝初的七八十年期间,汉朝的最高统治集团,是在黄老思想统治之下 治理天下的。  汉初的一些思想家,也多受黄老思想的影响。黄老一派的无为政治与刑德并施的理世手段,是汉初道家应时之变而产生的一种新形态。! J3 ?5 Z' F8 Y) H# ?! X
(3)两汉:儒家的经学思潮统治时代
: F: ?$ D4 ?* L. V- R汉代儒学复兴,这时的儒学与先秦的孟子、荀子时期的儒学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在把握儒家基本精神与核心价值的原则下,创造了新的学说,通过对经典的复原与重新诠释,构建了新的意识形态。如它强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提出“三纲五常”等等。这些观点都更符合统治者统治的需要。他们借助官方的力量,设立了五经博士,形成了以经学为价值系统与知识系统的人才培养路径,由对经学的研究转向了经术的实践,使“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汉代儒学的兴盛,有巨大的意义。首先,儒家思想的兴盛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其次,西汉后期逐步确立了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的主流地位,由于它符合统治者的需求,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 m: o  B& d1 o(4)魏晋:道家的玄学时代! T$ ~& [. X! X* b% j
随着汉王朝的衰亡,由于儒学产生了一系列弊端,当它失去了政治依托的时候,它的统治地位也结束了。道家学说乘儒学衰落之势兴起。当时玄学分两派,一是贵无派,一是崇有派。贵无派的最大代表是何晏与王弼。崇有派以向秀、裴頠(wěi) 、郭象等为代表。玄学的大盛是在向秀与郭象出现之后,其后出现了以老庄为本、以周孔为末、合儒道为一的现象。魏晋的玄学是士大夫阶层对时代政治的一种应对。《老子》贵无为,《庄子》任逍遥。崇尚老子,贵无为,为解除统治者内部的相互倾轧寻求了一条安邦治国之策。崇尚庄子,主张自然放任,为自己免于倾轧寻求了一条安身立命之方。" W7 Z& \* M: a$ y2 o* \# Z$ g$ c( c3 Q$ {
(5)南北朝隋唐:佛学思潮的时代. a: V( b2 ^* s( ?5 ~
佛学是继玄学之后兴起的一种文化思潮。“佛”是梵语“佛陀”的简称,本义是“觉者”,即“觉悟了的人”。佛教是由印度传入中国的,始于东汉,到了魏晋逐渐得到认可。东晋以后,名士与高僧的交往形成风气,遂使佛学与中国学术结合,逐渐本土化。以南北朝而下,至于隋唐,佛学思想成为文化学术界的一大景观。到了隋唐时期,尽管国家统一,统治者恢复了意识形态的统治权,但是当时的整个社会文化思潮仍然是宗教性的,中国本土的道教也吸取了佛家的思辨而迅速发展,但居于霸主地位的仍是佛教。
) W( d$ x2 C  ^3 k+ D/ u(6)宋明:儒家理学思潮的时代/ l6 E* ^  e9 K8 b. n8 A' j  F
重新回归的儒学,吸取了佛家和道家的理论,对自身进行改造,已经发生了变化,与汉儒以经学的经学体系已经大大不同了。所以后人又称这一时期的儒学为新儒学。a、首先,新儒学提出道统问题,并提出以继承“尧舜”、“周孔”道统为己任,所以它又被称为道学。b、道学致力重新阐释经典的义理,要上接千年之上的圣贤思想,又大谈性命。认定“理”先天地而存在,以说明道德性命之学,故又称为“理学”。C、宋明理学分为两个流派。一是以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一是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
" v/ {* h8 r8 }0 e. u& V! v% B  G(7)近代以降:西学思潮的时代% |0 X3 y4 l) u4 O5 P% L4 V- L" w
理学的思潮至清而衰,代之而起的是西学的思潮。这大体可以从洪秀全拜上帝教算起,一直到今天。这期间理论多变,新理论、新主义层出不穷,论争蜂起。在这一阶段,几千年来一直受到尊重的孔子一时间被打倒,传统的以仁义道德为核心的人性论思想受到质疑,贵义贱利的价值观受到批判。反传统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
# i- Y* l, a5 f/ y我们从总体上来认识子学发展的各个时期的特点,可以看出子学是应运而生、随时而变的,并始终左右着历史的发展方向,且每一时期的诸子思想文化思潮的兴衰都是武力无法干预的。强大的政治力量在其面前,只可推波助澜,而不能阻挡其思想洪流。各个时期的子学思想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6 @4 W7 a; @2 a# ^- t+ l) H/ @* c7 ]
8 B& K: g$ s4 p& O, U3 S5 l, f3 M+ }" F# t: o$ ]( }5 k9 v
  Y: {  u% I4 I8 N/ Z6 @
* t/ Y! K5 L" j$ e
奥鹏作业答案,奥鹏在线作业答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一
客服二
客服三
客服四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谋学网奥鹏同学群2
微信客服扫一扫

QQ|关于我们|联系方式|网站特点|加入VIP|加盟合作|投诉建议|法律申明|Archiver|小黑屋|奥鹏作业答案-谋学网 ( 湘ICP备2021015247号 )

GMT+8, 2024-11-28 00:38 , Processed in 0.11203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