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8 K& z/ L: I$ { Y4 g; V
福师《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二
+ o+ Q) ^! R( C) l* d! ?% n7 G0 B# k: {, p- P
" k- |+ z: O* h# c0 I
4 I, L6 }3 d: r8 f4 [
6 n8 a6 _1 }( c8 n" d& ~$ w P! s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 g' p* ?' x* c; Q
9 q" {# D2 |1 U$ ^1. 环境是生态学和()中的重要概念。任何从事相关领域学习和研究的人员都必须对这个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6 J g9 z: L5 R6 _& @4 Z
. 自然科学. u) p! U* ]3 a
. 环境科学
/ D) x, n4 m% b) m- [. b- P. 基础科学( S. r) o" ~% V& k n
. 理论科学
$ \' L* x; o% Y* f* X' T正确资料:
/ z8 z3 s( ` D7 ]2. 温室效应是大气中的()等气体物质的大量聚集,可以吸收近地表的太阳长波辐射,并将其反射回地表,从而使地表增温的现象。2 M! ?& T! ^3 T! F' |0 v$ }1 u
. 二氧化碳* }) I5 z+ ^# J
. 氮气
$ u* }( U* V0 ]1 N/ c/ ~* Z8 O. 氯气# U q8 H6 u, r# E& j5 W$ j
. 二氧化硫
' F8 I$ D: m9 J# ]; T: C/ z+ R1 `正确资料:0 i l% a9 ^: G0 \6 B5 `( {) r) _. p
3. 比重在4 或5 以上的金属元素统称()。如汞、镉、铅、铬、铜、铍、镍、铊等。以汞的毒性最大,镉次之。铅、铬也有相当的毒性。此外还有砷、硒,虽不属于重金属,但其毒性与重金属相似。4 E1 z% e' W3 r
. 重金属' v( v4 y) e) H7 v) g( @. W' m5 O1 F) u
. 金属
% w' \* p# A. K. 轻金属
u& I: w( u3 t3 `% Y3 L. Z# Z. 复合重金属" ?& l# y7 r4 R5 r
正确资料:' j3 X, k) N; u
4. 暴露评价是对污染物从污染源排放进入环境到被(),以及对生态受体发生作用的整个过程的评价。
" ?6 A1 Q7 P6 D8 K) ~ Y+ ?* c/ |. 生物吸收 j. t) o' G1 U4 k
. 生物转化' h9 Q: R \+ ^6 A; p* K
. 生物分解7 z7 \, [, k [- I% Q8 ]& `
. 生物利用
$ d* M! k" e# A" K7 b8 y W正确资料:
6 \0 m- m2 X! E% b5. 所谓环境是指相对于主体对象而言的背景,意即围绕主体对象以外的其他()的综合。
( ?- n0 S0 ^. g; T( G5 B. 各种因素$ g. ^' s5 ~9 G1 X/ i+ |
. 生物因素9 \" e/ v8 y9 g: d5 f0 T# i
. 环境因素
. B- b( J$ u) b* z! c1 l, |9 z- y. 人为因素
" G3 i. J8 O, q# c5 B正确资料:
& r7 g/ j0 S$ K9 D8 u$ T6. 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受()的影响,涉及生态系统中生物本身的因素,还涉及污染物的环境因素。
9 U0 s( U8 O5 m' ?' `" i; U. 多种因素
3 n3 w. |8 u3 p. R. 单种因素
4 X9 j( E! T# F0 i' L7 ~& D. 复合因素
1 P" q& u1 ]& }3 d1 P4 g. 综合因素
# R6 J2 ~$ G( [* f7 o' k, e' P正确资料:0 ?4 p3 N+ G) ~- W' z
7. 环境化学效应是在多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的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环境效果,如环境的酸化、土壤的盐碱化、地下水硬度的升高、光化学烟雾的发生等。环境酸化主要是由于酸雨造成地面水体和土壤的酸度增加,与环境酸化相反的环境化学效应是环境碱化。
& A3 y! e5 R! b7 d2 j3 A% z. 物质之间2 M$ X5 [" N( _' J: p% U+ }
. 生态之间8 I, |! [% z" m/ t9 ^; V
. 环境之间/ Q* _. u( E/ D7 U* v2 |1 v9 ]
. 人类与环境这间
. c9 L0 T/ R$ Y y" X正确资料:+ t7 h+ \( _3 w+ L+ L7 k
8. 微生物对环境中的物质具有强大的降解与转化能力,主要因为微生物有以下特点:1.微生物个体微小,比表面积大,代谢速率快。2.微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代谢类型多样。3.微生物具有多种降解酶。4.微生物繁殖快,易变异,适应性强。5.微生物具有巨大的降解能力。6.()。6 C. g! Q$ K3 a4 g$ _) }8 _
. 共转换代谢
2 H2 d" a$ A; U8 x' _. s& I. ~. 共代谢作用2 f3 i5 |# a$ f6 r9 K3 U% U
. 互交换过程4 \ h. o b* i
. 依存性
& c6 u" o$ M$ i正确资料:5 ~$ x6 S& Q @6 H V# i& Y9 K
9. 危害评价是生物毒性评价概念的拓展,对生物个体来说,危害评价就是()。
1 q) M: _1 |8 _. 毒素评价/ p5 F. w+ P# y2 U' q7 Q' L$ r& g
. 毒性评价
n' v2 [8 R- t5 G. 毒害评价. g0 J2 O1 \# V+ j8 G" L8 }
. 毒理评价% }" d7 D* z% i" N8 q! Z) A! t
正确资料:
9 `) ~" E6 k8 ?10. 监测生物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对人为胁迫敏感并具有特异性反应的();2.选择遗传稳定、对人为胁迫反应个体差异小、发育正常的健康生物;3.选择易于繁殖和管理的常见生物;4.尽量选择既有监测功能又兼有其他功能的生物。6 E$ W' i0 \9 k' B
. 生物
- j4 j y, j$ ]+ x5 m* J% s& \. 微生物
: l y4 C# K: V4 m3 @7 [. 细菌
i) b! T9 H: N; b: U. 真菌
% j& [+ d1 _7 |: ^正确资料:( z1 C# \/ s& h1 J
`. N1 b0 _) ?9 M' X/ H8 x2 F
4 j% p. ~% I. j8 N; _- } $ ^* c F& C; g5 L, y" o' Q5 h
福师《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二
5 v9 E2 `# E( n% y0 T
O$ w8 \4 t5 O" |" ~. C2 {6 w& R3 n0 F, k6 J) m
6 h" s7 N# B; _ r8 T" q+ ~. g
) Q. U O4 i9 K
二、多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 q3 w0 |$ i( T2 P, x& n
, ?7 i9 ?9 W- [; m3 V8 X1. 净化生物的筛选具体的方法有:()( _! y* a2 v& M9 A& I3 d
. 实地调查污染环境
) F' N+ _8 B+ f. 人工染毒对比试验
2 @* d. l- N5 M4 e. 调查对比法
9 P& j3 z8 X" H+ i+ o! D" {. 化验测定
0 W. A1 M" y: V: h/ n正确资料:
& R1 u) D5 [ ~5 x- m/ F2. 生态监测是指对人类活动影响下自然环境变化的监测,通过不断监视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及生物圈其他组成部分()的状况,确定改变的方向和速度,并查明多种形式的人类活动在这种改变中所起的作用。
- I& ? z' q7 H5 K! R/ O. 空气
. O3 N. x- H3 J4 @# C: W# t. 动植2物变化- `0 f% s( E. S8 F
. 外部大气圈
* J. H0 L2 j9 K7 F4 V. 地下水等
+ d ?6 O* z: _7 U3 {( a( x正确资料:
! H3 t$ ~. X' U x8 `( E. A( U3. 在自然条件下,环境是由很多环境因子组合起来的复合体,这些因子之间(),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子程度不同地发生变化;在人类的影响和干扰下,某一个环境因子受损,也将导致其他环境因子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因子的人为改变都将可能引起其他环境因子的改变,而在任何一个受损环境中,多个甚至是所有环境因子程度不同都发生了变化。
! Z4 L( g) j A, {+ D6 Q: C" I. 相互作用, q7 ?. J# W: P- m
. 互相促进6 T; I; U5 X6 a& f& F% C* I3 R
. 相互制约
' T- ^ A Y: U \6 a. 互补作用- @ F2 }9 d. u, G
正确资料:
6 P! _- S: O- Q" i- u3 Y: U/ O: N4. 水体质量的生物监测和评价:()。: ], A8 n3 s0 P1 E" y- V
. 指示生物法. k$ V) o; C7 B
. 生物指数法
5 B' ^5 ?" ^2 N0 {* k7 @6 d. 生物多样性指数
- n! Q% N3 a6 Q8 U ~* m. 营养状态指数0 K0 `* k! [+ T" P/ Z! j4 d
正确资料:3 [( f3 N# y4 }6 x1 t0 ~1 f1 i3 O
5. 根据农药的()等,分类的方法也多种多样。现根据防治对象将农药分类如下:杀虫剂、杀菌剂 、杀螨剂、杀线虫剂、除草剂 、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软体动物剂等。
; v# @. d! m1 Q! b7 }* W0 l5 n, t. 用途
; R# z# a2 {1 \1 q2 b: K8 y. 成分1 Y. {5 O1 r1 i3 G' Q
. 防治对象, ?3 l5 o) L9 d7 o$ |& P
. 作用方式
0 @8 x5 o* d7 g$ F q* f9 R正确资料:
* d5 O2 F8 n4 I: d6. 生物积累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6 |3 q) v. N4 e- M1 [9 P( @5 @* U
. 吸收& ^" r# Z- } v+ d8 W1 k
. 吸附3 X6 V6 M1 f5 B6 _
. 吞食' W6 W# H* Y& I- I0 \4 h
. 触摸/ P2 R6 x) Y: D/ m
正确资料:- t+ m0 i B* [8 ` ]0 h8 C$ D' p
7. 有机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主要有:()。; m5 }% `# H$ D9 M" i# a* j
. 土壤农药污染的微生物降解和修复
7 _2 Z" C) u: }: f0 n( P: \2 ~. 植物和动物土壤有机农药的吸附降解和转化8 S! S9 Q" |- j! I# _- P, Q
. 石油污染海洋的生物修复- u8 N0 H0 S8 ?& T
. 自然分解
/ @, R. ^- t* o! K' W正确资料:$ F" U6 O0 x3 U) K) S2 M% n$ L9 r/ c! l6 l
8. 受损环境是指在人为或自然干扰下形成的偏离了自然状态的环境,在该环境中,环境要素成分不完整或()。% U4 ]8 `7 j# ]$ q) F/ K
. 比例失调+ G4 ^/ v( O, y& g- p7 v
. 物质循环难以进行
- P7 x. e8 r& t; _) k# x- o" _! j. 能量流动不畅
- o. j0 Z* F- r! e8 n. 系统功能显著降低
; I$ v; \4 [/ L ]6 R正确资料:4 ]1 n0 X6 I( M% E
9. 水体是指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冰川和海洋等。水体不仅包括水,还包括水中的()等完整的生态系统,它是地表被水覆盖的自然综合体。水体污染是指污染物进入水体中的数量达到了破坏水体原有功能的程度。
$ {; j0 e6 f, K* k# ~$ k. 悬浮物质1 }3 r" O5 @9 G
. 溶解物质+ h# w% B" Q0 S, b
. 底泥
: m1 _/ s. v7 u. 水生生物
/ {- d1 O/ y/ Q& k x正确资料:
; G, ]; l* D' v1 P# Q `10. 外源性污染物进人动物体后,会给机体带来一系列损伤和病变,甚至死亡。动物与植物一样,能够对环境中的污染物作出一系列应答,以减少毒物对自身的伤害,从而获得对污染环境的抗性。动物的抗性机理也可以划分为()等几种途径。/ ~- A) y5 |) v5 w1 g
. 拒绝吸收
* `$ v0 R. G# V S; {& }: S' x. 结合钝化
$ Q) {: ]$ r# R. 分解转化
" h# u/ i3 k( [' G. 排出体外
, W& {* p- s3 K: I' z正确资料:
- I9 U \0 F. f, [11. 生物对污染物排出是()后导致污染物在体内含量降低的过程。
& w% m. W+ n3 t2 q E" s. 机体分泌污染物
- q/ n M. R. o2 n. 分解代谢污染物7 l& c. u6 D; q3 Q8 S3 w: B
. 机体合成染物7 ~! H! u& Y& Y" Z5 B1 b1 Z% R
. 外来污染物4 Q7 [3 @+ w3 S
正确资料:
8 V" k2 F# B. |$ V! @12. 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表现为:①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多种环境介质(水、空气、食物等)、多种渠道进入人体;②受环境污染影响的人群的反应个体差异大,包括老、幼、病、弱甚至胎儿及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敏感人群;③人群常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状况,探索敏感而特异的反应指标较难;④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可通过()作用而发生转化、降解而形成新的污染物;⑤不同污染物常常联合作用于人体,可能产生与原有污染物不同的危害作用。
T5 h/ {9 e: K' A8 ?. 空气: b0 A6 |* |1 a0 y2 t. @
. 物理/ ]6 X6 @# x; x) W, h
. 化学
+ l: W" h8 c9 c# y. 生物
9 k1 B0 C) t9 B正确资料:6 ]; P& p) }( y6 q7 m
13. 生物监测是利用()、个体、种群和群落及生态系统等层次上的变化对人为胁迫的生物学响应反应来阐明环境状况。
x( \! L# ]5 c7 D: v. 生物分子
7 ?' m' W! y% P; m. T+ v# \. 细胞; B9 W. K/ |# X# Z6 t! V
. 组织6 k4 F" B( l2 W' x( v+ D2 T
. 器官2 |" Y) n6 _& k- _
正确资料:
" ]) f4 u$ Q5 ^5 u) K14. 风险是指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换句话说,风险是指一个事件产生我们所不希望的后果的可能忙。一般概念认为,风险是相对安全而言的,与一些有害情况及对()的威胁相联系。由于系统的破坏、失误、考虑不周而导致不利事件的发生,风险就是这类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的度量。9 H5 s# A Z8 W) }( Y
. 人群7 g q, D! ?: K/ A7 ~/ x
. 环境
% Y( h6 n2 s* I' G% f; K2 u6 [4 m. 财产2 k/ J% ^, r* B
. 社会
+ N8 I* Q- r1 R8 o) E4 F3 h2 w7 B正确资料:0 J4 U7 P A* e/ u8 Y3 J7 D( T6 ?0 N
15. 生态风险评价的四个组成部分为:()。8 k. L; X* }) b) p: z
. 暴露评价
5 [) p$ u9 `1 e& V- B. 受体分析; `* a% j0 t. O7 D1 X
. 危害评价
6 c8 u; L( T1 I, V4 ?. P. 风险表征" `9 q% ~3 L+ O8 U: ]" R
正确资料:
) M5 k( X- V5 u9 @6 w" d* {16. 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转化作用:()。
3 i) d' b( }5 z1 o( ?. 对农药的分解转化作用3 _, w' A% M* F @9 E& j
. 对氰和腈的分解
4 ^7 q9 f" @; @7 F. 对合成洗涤剂的分解转化/ G' d+ Z9 T7 C, P
. 对化肥分解转化4 ]) u# S& y& n A
正确资料:* F4 L @: U- S5 h- E! k, J5 Y9 W
17. 温室气体主要有()和臭氧等,( |& _; ~% I- c& F& W
. 二氧化碳
1 [( E" `! ]) Z! ]4 t. 甲烷
: a. c( d8 @' W* d% P% v. 氧化亚氮$ J4 V4 r0 I- E% T2 G
. 氯氟烃
) h; ~; u! p) l* j# Y; l3 N正确资料:5 y% D3 b6 e$ e1 }$ ?) Y
18.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包括酸性雨、酸性雪、酸性雾、酸性露和酸性霜。目前,酸雨还包括"干沉降",即在不降水时,从空中降下来酸性物质及落尘,包括各种()。因此,酸雨也叫做酸性沉降。" n/ @+ z$ a/ O
. 酸性气体5 M; Z. M* g& P; \0 b- [: G
. 酸性气溶胶
0 r7 q! m6 d! w" X8 r, d. 酸性颗粒物; M% c. U; y5 M9 I, X/ ` ?- W
. 酸性雨
) y* ]: @3 [& h7 k( \$ L5 s. E! z正确资料:
* |$ T" \" s* w# q0 E19. 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思路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①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去除,使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减少、浓度降低;②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使其()。
' B. X6 m2 h; ^ Z. 固定性
( b4 l( |: Z2 r0 T# K. J, I, H. 降低重金屑在土壤中的移动性
) O: G% K/ U& J: c9 C. 生物可利用性
5 c# N1 T8 o! h* F% ` w+ q. 分化性4 `- j, r' u+ a( n* o" ^: C
正确资料:
: n; s) w/ W: E; V- M, k( ]! I20. 土壤污染特点: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于土壤污染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主要是对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其危害性认识不足所致。土壤污染有以下几个特点.()。) G# j, p1 a0 k2 w+ } k
. 可治理性4 k2 }! P" j+ v! {- {
. 隐蔽性和潜伏性8 X6 P/ a) |; R8 D) o8 \
. 后果严重性6 N3 c4 i( U) f3 q4 c! B* p2 ^2 v
. 不可逆性和长期性- s; j2 _1 x; O, k
正确资料:
. Q# u9 c _6 ?21. 污染物在()水平的影响主要是对生物种群的影响对生物群落的影响0 D3 k9 j( y: b& ?5 A+ O6 V0 ?
. 种群4 F' g9 j1 Q2 K. M# C
. 群落# U0 {$ `7 c2 I: J0 H7 S! Y
. 单体3 [0 K8 J6 E9 y
. 多体- f- z5 d8 I( P& _0 T5 O# C5 t
正确资料:
3 [1 _5 J* ?" `- l& S6 O' z. G. G22. 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一般是通过呼吸道、鳃、消化道、皮肤等途径。
I- |0 Z4 T! n5 ~& j: t. 呼吸道5 d4 W8 {) z( o9 `8 e$ W. Y4 h
. 鳃
6 s- b; h- G9 D, [, q# J. 消化道
) R1 u! J$ }) q& i* W4 f1 J2 y. 皮肤
) c* ]# _5 s+ f& Z1 b% O正确资料:% @; [+ [% w5 {: u" s
23. 与植物、动物一样,微生物对污染环境也具有抗性,甚至更强。由于()和生态上与植物、动物很不相同,所以它对环境污染物的抗性机理在有些方面有别于前两生物。一般来说,微生物对污染物的抗性也可分为避性、分解转化等途径。
/ B: x" t$ {, E' \& n/ r. 温度抗性
, b5 k9 f+ M# z* G X. 微生物在形态' y: W) s0 o2 m e" N! B; V; D
. 生理生化' i0 h2 J8 v y4 D6 @, V7 \
. 活力
- u. V- d" C, R) Q正确资料:. v' N h1 p) Z* z: l' W( n, H# S
24. 大气污染的来源极为广泛,可来自天然污染源,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细菌、病毒、植物花粉等,也可来自人为污染源。人为污染源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如工业企业、生活炉灶、采暖锅炉等,及流动污染源如()等交通运输工具。5 S# Q' |. I1 w- w# ^! |1 I. `; M
. 汽车% |/ K t& u1 L# Z5 ?0 Y4 l
. 火车/ \8 O, B( w, i- d
. 飞机3 R* n- o8 w/ }- n
. 轮船
' y1 F" t' N1 z7 j正确资料:
$ _1 n, ~) C4 ~8 M25. 对植物最有害的大气污染物是()、氟化氢和乙烯等;
1 T6 z7 q" }; J$ Z/ Z& f1 h. 二氧化碳+ r! F3 N. x5 a' F/ n4 b
. 二氧化硫
7 j& V8 X. X& P1 s. 臭氧
; }9 c, e U9 Y0 r/ V0 S. 过氧酰基硝酸酯4 K' \! \) O; N. v& v6 o( W! F7 k
正确资料:
" P$ k+ X. |5 _6 h- @9 V5 z3 j: P4 m2 a4 N) m6 N" e; ]
9 d5 t6 T8 ?) |, {
2 N7 D0 W/ u- q1 E. n
福师《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二$ t# h+ G- t6 s- |% k3 t5 U
! C1 R2 E: D. t' W3 n& [+ t
5 ~' Y i6 |5 D3 K
8 E/ _; T& J4 M* `5 w' k3 N
% R0 L- U6 ^" q' l8 N6 K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u/ S* g- Q1 h7 [# \# L) o4 I
5 U' T+ H! d. z$ V
1. 人类像地球上的其他任何生物一样,都需要从自然界中以植物和动物为对象获取生存和发展必需的物质原料,同时将自己的代谢产物以及不能被利用和利用不完全的物质放到自然界。
4 ^ J! K# l0 Q% A. 错误
5 L) R8 e; A c' h3 Z% w: A ^! u. 正确
0 W0 p) x8 e* x4 c4 O1 h/ `正确资料:% G" ^5 L. F$ M O
2. 环境污染对生物后代的远期影响主要包括:污染物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和环境激素及其毒害效应.6 r6 [5 L- Y) ?- P% n: s5 C
. 错误. k+ o, L% }- N4 p& N0 `+ r u! R
. 正确
w$ s5 u* a1 N( O正确资料:
' d" p; G1 x* y1 \* W3.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称之为污染源
. r5 {2 v% V2 p7 v1 V. 错误0 q% k1 `% W/ V6 F
. 正确: ]: B9 X# j/ S
正确资料:
# m) S1 N$ @( W, R4. 形态结构监测:在此类监测方法中,发展最成熟、应用最广的就是利用生物对空间进行监测。0 ?* ?' ^7 d3 Z. U4 E
. 错误# {: P( \$ D, }9 ^" t$ Y8 Z! O6 g
. 正确
) m5 D. @0 {1 }" r/ N' N正确资料:
- d& Q1 r% ^) F8 j5. 生物降解是指由于生物的作用,把污染物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实现污染物的分解或降解。
/ w+ {' r) g% j% k. 错误
1 w+ U* |1 {7 K4 d& O3 l. 正确: X# [# V: P! Q* @2 Z
正确资料:
- k! x' b% d r) V6. 微生物除了分解、转化污染物外,还能够将进人体内的污染物排出体外。
# T3 v3 O9 J3 b4 m8 f5 v. 错误
( \7 S* F6 M: G$ E0 u. 正确
5 O( L4 u- Y, b( O& C( M( K, h正确资料:
& y6 l p4 v9 X& T7. 生活在污染环境中的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吸收大气、土壤和水中的污染物,因此,可以通过分析生物体内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来监测环境的污染状况。$ m' i% \- Z+ @' ]4 p
. 错误! V* |7 g! p& j j$ L" x
. 正确
) _9 R& B( ]; ] o. n正确资料:9 b! u0 ? Z7 m7 c
8. 生物对污染物的抗性机制是外部排斥的结果。
* U F$ Q* L6 L l( M" _# Q% {. 错误4 n Q* z- M0 G. \! g' n
. 正确
6 p# x5 ^$ q$ F/ J3 ^正确资料:2 d/ R3 V) a& ~7 A# A
9.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是污染处理和净化的基础。
* R' p8 }4 ?4 m4 ?' u0 M; p: e0 V8 J. 错误
: G) S7 T; V: y1 ?( o. 正确
& Q& Z+ k5 x* O$ X* o! n正确资料:
% y3 x/ l/ Z) {10. 环境生物效应是指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好的效果。
* P: N8 a5 m# y+ F) J0 D. 错误) ^' t" N' G+ D( @( z% L
. 正确0 U# A$ o9 B7 @6 B% o5 e; o$ e, t
正确资料:' R, Q8 z% n# H! V. |0 R$ ^
11. 污染物进入动物体后,在体内经过水解、氧化、还原或加成等一系列代谢过程,改变其原有的化学结构,生理活性也相对减弱,加速了从体内的排泄过程。0 N1 B8 z, y% p! v) ?
. 错误
; [7 K6 p5 a3 ~& Y. 正确( `- {! o* U, m/ Y; N" W8 \3 e
正确资料:. M/ P7 [$ r8 r2 B4 Y2 K
12. 温室效应的形成,是空气中大量的温室气体积累的结果.
( ]" }7 f! b7 Y! g' e" Z( }0 S. 错误
" b, E2 f7 Q$ V. 正确- v8 |' w% r- C( S3 a# q5 _
正确资料:+ `. p( E- N4 O( T, ]9 a
13. 重金属作为一类特殊的污染物,具有显著的不同于其他污染物的特点。1 P- u1 m, s5 H! c5 g
. 错误/ Y4 h) w5 F. E, r1 f
. 正确
! b2 D2 ?5 ^( p% F& g正确资料:" p3 { t6 K( M( u7 y. V
14. 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也不是最关键。0 ]% W. }9 F/ g
. 错误
2 ^7 R/ ?: ^0 c1 q7 q! q3 c. 正确
9 c1 u9 U5 f8 A正确资料:- W7 H* [1 @$ w; R. m
15.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向自然环境中投入的废弃物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简称为污染。
: V. h$ A1 e+ [' D+ s5 x( j. 错误
1 s. D) I, B% c+ ~6 m' u _. z. 正确2 F, J) Z( }1 D) d+ ?
正确资料:5 y6 f! m# _( q2 {% ~
' f3 e3 L* r1 ^" ?* i! K2 ?# r0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