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大《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1. 浅海区的范围( )。
A. 水深约200-1,000m,宽度约100-200km
B. 水深约0-200m,宽度约100-200km
C. 水深约0-100m,宽度约100-200km
D. 水深约100-1,000m,宽度约100-200km
正确资料:C
2. 工程上控制填土的施工质量和评价土的密实程度常用的指标是( )
A. 有效重度
B. 土粒相对密度
C. 饱和重度
D. 干重度
正确资料:D
3. 建筑物施工速度较快,地基土的透水条件不良,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宜选用( )
A. 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
B. 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
C. 排水剪切试验
D. 直接剪切试验
正确资料:A
4. 渗流的渗透力也称动水力,其数值( )
A. 与水头梯度成正比
B. 与横截面积成正比
C. 与流速成反比
D. 与渗透系数成正比
正确资料:
5. 颗粒级配曲线越陡,不均匀系数及颗粒级配越 ()
A. 小,好
B. 大,不好
C. 小,不好
D. 大,好
正确资料:
6. 单桩的水平容许承载力通常按下法确定 ( )
A. 用单桩轴向容许承载力乘以折减系数
B. 根据桩的抗弯能力决定
C. 根据桩—土相互作用性能经计算确定
D. 通过水平静载试验确定
正确资料:
7. 最宜采用桩基础的地基土质情况为( )
A. 地基上部软弱而下部不太深处埋藏有坚实地层时
B. 地基有过大沉降时
C. 软弱地基
D. 淤泥质土
正确资料:
8. 朗金土压力理论假定挡土墙墙背光滑无摩擦,造成主动土压力计算值( )
A. 偏大
B. 偏小
C. 无偏差
D. 偏大或偏小均可能
正确资料:
9. 在基底下深度相同的条件下,条形基础端部中点的附加应力是条形基础中央部位的( )。
A. 一半
B. 一倍
C. 二倍
D. 四倍
正确资料:C
10. 碎石土和砂土定名时下列何项方法正确?( )
A. 按粒组划分
B. 按粒组含量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C. 按粒组含量由小到大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D. 按有效粒径确定
正确资料:
11. 土的结构性强弱可用( )反映。
A. 饱和度
B. 灵敏度
C. 粘聚力
D. 相对密实度
正确资料:
12. 柔性基础的上部荷载为梯形分布时,基底接触压力分布呈现( )
A. 均匀分布
B. 马鞍形分布
C. 钟形分布
D. 梯形分布
正确资料:
13. 甲、乙两粘性土的塑性指数不同,则可判定下列指标中,甲、乙两土有差异的指标是( )
A. 含水量
B. 细粒土含量
C. 土粒重量
D. 孔隙率
正确资料:
14. 基础的持力层是指( )
A. 基础底面以下的所有土层
B. 与基础底面直接接触的那层土层
C. 除与基础底面直接接触的那层土层以外的所有土层
正确资料:
15. 低承台桩基础是指( )的基础
A. 承台底面位于一般冲刷线以下
B. 承台底面位于局部冲刷线以下
C. 承台顶面位于一般冲刷线以下
D. 承台顶面位于局部冲刷线以下
正确资料:
16. 影响土压力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挡土墙的位移方向和位移量的大小
B. 挡土墙的形状
C. 挡土墙后填土的性质
正确资料:
17. 风化作用包含着外力对原岩发生的哪两种作用( )
A. 机械破碎和风化作用
B. 沉积作用和化学变化
C. 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
D. 搬运作用和化学变化
正确资料:
18. 下列确定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的方法哪种方法不适用于粘性土地基?( )
A. 现场载荷试验
B. 室内试验
C. 轻便贯入试验
D. 野外鉴别
正确资料:
19. 下面不属于朗肯理论使用条件的是( )。
A. 挡土墙的墙背光滑
B. 挡土墙的墙背竖直
C. 挡土墙后填土表面水平
D. 挡土墙的墙背粗糙
正确资料:
20. 在工程上,岩石是按什么进行分类( )。
A. 成因和风化程度
B. 成因
C. 坚固性和成因
D. 坚固性和风化程度
正确资料:
21. 侧限压缩试验所得的压缩曲线(e-p曲线)愈平缓,表示该试样土的压缩性( )
A. 愈大
B. 愈小
C. 愈均匀
D. 愈不均匀
正确资料:
22. 衡量土的粒径级配是否良好,常用( )指标判定。
A. 不均匀系数
B. 含水量
C. 标贯击数
D. 内摩擦角
正确资料:
23. 用“环刀法”测定( )。
A. 土的天然密度
B. 土的浮密度
C. 土的饱和密度
D. 土的干密度
正确资料:
24. 所谓补偿性设计,是指( )
A. 基础的整体性好,刚度大,能调整和减小不均匀沉降
B. 基础抵抗水平荷载的稳定性增强
C. 施工时基坑开挖较深,可使挖土卸去的土重替换为建筑物的部分或全部重量
D. 基础具有良好的抗震作用
正确资料:
25. 在地基变形验算时,对烟囱、水塔等高耸结构,控制的变形特征主要是( )
A. 沉降量
B. 沉降差
C. 局部倾斜
D. 倾斜
正确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