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学基础课程作业_B
一 单选题
1. 炭疽杆菌的致病因素不包括
(4.0 分)
a 荚膜
b 保护性抗原
c 菌体抗原
d 水肿因子
e 致死因子
2. 关于布鲁氏菌的致病性叙述正确的是
(4.0 分)
a 外毒素是主要的致病物质,通过多种途径侵入人体,引起布鲁氏菌病
b 内毒素是主要的致病物质,通过多种途径侵入人体,引起布鲁氏菌病
c 荚膜是主要的致病物质,通过多种途径侵入人体,引起布鲁氏菌病
d 菌毛是主要的致病物质,通过多种途径侵入人体,引起布鲁氏菌病
3.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是因为湿热灭菌
(4.0 分)
a 蛋白质易凝固
b 穿透力强
c 能放出潜热
d A+B
e A+B+C
4. 以细胞免疫为主的细菌是
(4.0 分)
a 大肠杆菌
b 痢疾杆菌
c 伤寒杆菌
d 变形杆菌
e 克雷伯菌
5. 内源性抗原在细胞内合成并与MHC分子结合后提呈给:
(4.0 分)
a B细胞
b CD4+T细胞
c CD8+T细胞
d 巨噬细胞
e NK细胞
6. 可在三叉神经节和脊神经节细胞潜伏状态持续存在的病毒是
(4.0 分)
a EB病毒
b 单纯疱疹病毒
c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d 巨细胞病毒
7. 霍乱肠毒素致病机理叙述正确的是
(4.0 分)
a 霍乱肠毒素不耐热,56℃经30分钟,即可破坏其活性。故肠毒素无致病性
b 霍乱肠毒素由A1和A2两个亚单位组成,两者依靠二硫链连接才可致病
c 霍乱肠毒素B亚单位为毒性单位, A亚单位识别肠上皮细胞上的受体才可致病
d 霍乱肠毒素通过激活腺苷环化酶,导致肠粘膜细胞分泌功能亢进
8. 最易引起免疫耐受的途径是:
(4.0 分)
a 静脉注射
b 腹腔注射
c 皮下注射
d 口服
e 肌肉注射
9. 溶原性转换能使宿主菌发生
(4.0 分)
a 自溶作用
b 溶血作用
c 被噬菌体裂解
d 噬菌体释放
e 毒力与抗原性变异
10. 为减少沙眼的发病率,必须做好消毒工作,下述哪种方法不能杀灭沙眼衣原体
(4.0 分)
a 眼科医生的手在70%酒精中浸泡1分钟
b 将污染的面盆用0.5%的石炭酸浸泡5分钟
c 污染的毛巾煮沸1分钟
d 病人用过的毛巾晒干1小时
e 病人用过的器械放冰箱冷冻过夜
11. 维持细菌固有形态的结构是
(4.0 分)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荚膜
d 细胞质
12. HIV致病的关键因素是
(4.0 分)
a 侵犯人体CD4+细胞,造成严重的免疫缺陷
b 合并各种类型的机会感染
c HIV有高度变异性,能逃脱宿主免疫系统的清除
d HIV基因能整合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e 并发各种恶性肿瘤
13. 可能导致人类胃炎、消化性溃疡的细菌是
(4.0 分)
a 志贺氏菌
b 肺炎球球
c 幽门螺杆菌
d 沙门氏菌
14. G—菌对青霉素、溶菌酶不敏感的原因是
(4.0 分)
a G—菌细胞壁含粘肽少,其外侧还有外膜层保护
b G—菌细胞壁含脂多糖较多
c 细胞壁缺乏磷壁酸
d 细胞壁含有脂类A
e 以上均是
15. 关于B1 细胞叙述不正确的是
(4.0 分)
a 细胞表面分子有CD5+、 mIgM
b BCR 识别细菌多糖成分
c 无Th 细胞辅助
d 产生 IgM和IgG 抗体
16. 感染中枢神经细胞,在胞质内形成内基小体的病毒是
(4.0 分)
a 狂犬病病毒
b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c 巨细胞病毒
d EB病毒
17. 一类含有核酸或蛋白质侵染因子的简单微生物是
(4.0 分)
a 亚病毒
b 真菌
c 支原体
d 衣原体
18. 细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
(4.0 分)
a pH=7.2~7.6
b pH=5.2~7.6
c pH=7.2~9.6
d pH=2~9
19. 经垂直感染导致畸胎的病毒是
(4.0 分)
a 麻疹病毒
b 风疹病毒
c 流感病毒
d 乙脑病毒
e 甲型肝炎病毒
20. 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属于
(4.0 分)
a 主动免疫
b 自然主动免疫
c 人工主动免疫
d 人工被动免疫
e 自然被动免疫
二 判断题
1. 大多数脑膜炎奈瑟菌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和触酶试验阴性
(4.0 分)
a 错
b 对
2. 杀灭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4.0 分)
a 错
b 对
3. IgD吸附了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介导I型超敏反应
(4.0 分)
a 错
b 对
4. 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肯定能够激活补体C1
(4.0 分)
a 错
b 对
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法主要用于检测血清中抗原
(4.0 分)
a 错
b 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