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春《法理学》作业4
一、资料来源(谋学网www.mouxue.com)(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 在很多车站码头规定:“禁止随地吐痰”。从法学角度讲,可以解释为:在公共场所不准在没有专门设施的地方吐痰。这一解释属于下列哪一项?()
. 目的解释
. 系统解释
. 文法解释
. 限制解释
正确资料:
2. 根据法律解释的主体和解释是否有法律效力,法律解释可以分为( )
. 扩大解释与文法解释
. 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
. 目的解释与历史解释
. 学理解释与任意解释
正确资料:
3. 按照狭义的解释,下列哪一行为属于法的适用()
. 某甲以自己未达法定结婚年龄为由,拒绝与女友结婚
. 检察机关根据群众举报对贪污行为进行侦查
. 海关工作人员对有走私嫌疑的人进行扣留检查
. 法院审判员在办案中发现两人发生口角,而依事实和法律进行劝解
正确资料:
4. 根据法律解释的方法,可以把法律解释分为( )
. 文义解释和论理解释
. 规范性解释和非规范性解释
. 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
. 学理解释和任意解释
正确资料:
5. 美国法学家史蒂文·J·伯顿指出:“(1)识别一个权威性的大前提;(2)明确表述一个真实的小前提;以及(3)推出一个可靠的结论。”这种法律推理是哪种推理方式?()
. 演绎推理
. 归纳推理
. 辩证推理
. 类比推理
正确资料:
6. 下列关于法律责任说法错误的是( )
. 法律责任是法律规定的违法者对其所示的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不利后果
. 法律责任体现了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性反映和谴责
. 法律责任可以分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违宪责任等
. 法律责任主要是惩罚性责任,一般不包括补偿性责任
正确资料:
7. 某小区的人们对新出台的《监督法》赞不绝口,这体现了他们的( )
. 政治意识
. 道德意识
. 法律意识
. 宗教意识
正确资料:
8. 下列选项没有正确揭示人权对法律作用的是()。
. 人权指出了立法和执法所应坚持的最低的人道主义标准和要求
. 人权是保证法制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手段
. 人权可以诊断现实社会中非法侵权的症结,从而提出相应的法律救济的措施
. 人权有利于实现法律的有效性,促进法律的自我完善
正确资料:
9. 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这里的子女是指未成年或丧失劳动能力的子女。此处的解释属于( )
. 限制解释
. 扩充解释
. 论理解释
. 目的解释
正确资料:
10. 关于法和宗教的联系,在下列选项中表达错误的是( )
. 法和宗教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同
. 法的起源和宗教关系密切
. 法和宗教的价值有某些相同之处
. 法和宗教都是实现社会控制的规范体系
正确资料:
16春《法理学》作业4
二、资料来源(谋学网www.mouxue.com)(共 6 道试题,共 30 分。)
1. 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减轻或免除说法正确的有()
. 法律责任的减轻或免除就意味着违法者就没有法律责任
. 法律责任的减轻或免除表明违法者不在承担法律责任上的不利后果
. 法律责任的减轻或免除的前提是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没有法律规定,就不能进行减轻或免除
. 法律责任的减轻或免除的条件包括时效免责、协议免责、人道主义免责等
正确资料:
2. 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责原则包括( )
. 责任法定原则
. 责任公平原则
. 责任合理原则
正确资料:
3. 按照法律的调整方式,法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 )
. 权利的享用
. 义务的履行
. 禁令的遵守
. 法律的学习
正确资料:
4. 下列属于社会监督的有()。
. 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 人民政协的监督
. 共青团的监督
. 人民法院的监督
正确资料:
5. 当代中国法的适用基本原则包括( )
.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 公民适用法律一律平等
.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 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E. 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正确资料:E
6. 下列属于立法解释的有()
. 全国人大常委对法律的解释
. 国务院对行政法规的解释
. 最高人民法院对法律的解释
. 北京市人大对其制度的地方性法规的解释
正确资料:
16春《法理学》作业4
三、资料来源(谋学网www.mouxue.com)(共 4 道试题,共 20 分。)
1. 法的遵守是指国家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及其他公职人员享受权利、履行义务
. 错误
. 正确
正确资料:
2. 法律权利是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有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障的手段。
. 错误
. 正确
正确资料:
3. 从宪法修改惯例来看,一般都是先召开党的中央全会,在会议上提出修改意见,然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在此,可以看出,党的政策和我国的法律具有一致性,是可以替代的。
. 错误
. 正确
正确资料:
4. 法律思想体系是按照人们认识法律的过程和水平对法律意识进行的划分,它是指人们对法律现象认识的感性阶段,是对法律现象表面的、直观的、自发的反映。
. 错误
. 正确
正确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