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师10秋学期《德育论》在线作业一
6 ?; n/ x, y% X) O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试卷得分:100+ s0 z+ b8 J' u4 k& M
# F; D" a8 a3 F, E$ k5 n? 单选题
; ~4 K4 d5 Q6 t7 M# O7 l? 多选题 4 |1 u( F( L& a$ s
? 判断题
" m% [9 H3 z. e、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得分:40; j z2 D6 V7 p+ _
1. 学生一时失足犯了严重的错误,也要坚持说服教育,启发其认识和改正错误,这是根据( )
3 J& n/ N2 g# Q5 o+ S6 h* Y6 L A.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8 Q& b; U7 w* @
B.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6 [/ w7 n0 Z% o5 n2 x$ t
C. 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I; g7 R) A& }0 R/ Y
D.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 d2 ]# e8 n+ ^$ z9 w$ D正确资料:C 满分:2 分 得分:26 s/ g; b) ~+ R' B( I/ i8 `& J
2. “道之以政,齐之以礼,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句话是哪一位教育家说的( )
9 U# B) o) b" r m# V) i, x5 m A. 孟子6 m" c5 P7 q3 v0 ~5 ]
B. 孔子
9 [' \5 P; T4 `3 ^1 T C. 朱熹9 }% ?( |* X5 l6 ?" h" k; I% w
D. 董仲舒' b& L9 K0 v. n0 @- h) Q: p
正确资料:B 满分:2 分 得分:25 u5 U1 U$ W3 ~- ~& M7 L8 B
3. ( )提出了“伴随学习”的概念。 D, [+ a3 c* a2 M
A. 马卡连柯9 D6 {) ^7 K! O; ^; L
B. 杰克逊4 l$ h& S& N9 F) D& H/ O7 g
C. 杜威
7 P9 q+ [: @* B7 e7 H D. 克伯屈
( t$ R/ E3 S2 C/ K0 [) t7 h* D- J正确资料:D 满分:2 分 得分:2( V3 }6 K: Z0 h: V
4. 德育过程的实质是( )。 $ S' s8 F0 @/ \7 \. h
A. 将学生的思想品德认识转化为品德行为+ t5 I3 I, [/ R0 }* q
B.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1 I9 `9 C8 j0 A% i# Y% @ q: f& K9 R* b C. 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2 G; t4 W8 l. P# P5 |" H0 H, | D. 教育者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 x8 ?) q! q: x. _正确资料:D 满分:2 分 得分:2
* N e( _5 V! y9 Z$ o5. 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把对全体学生的普通要求和对其中优秀分子的要求区别开来,这表明( )。 8 h( J/ q; [4 W; {2 ~
A. 德育目标的组成部分更加完整0 N" S6 e; X: C& \1 a5 [$ c3 i
B. 德育目标具有层次性& x* T$ X: O7 t& x0 P
C. 德育目标顾及了年龄特征
8 f8 j. S* Q, \, ^' _! R7 O/ q D. 德育目标具有超前性
* b3 u7 z$ ?& O: E8 Q正确资料:B 满分:2 分 得分:2
0 z4 f; E& X! E* G0 v: P" x" |/ m6. ( )应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 b) L0 k5 }# p: e _. e A. 德育内容
. ?0 M" Z, w" ~4 H B. 德育方法2 a T# p: }: S3 f' V9 ?" J/ ~
C. 德育评价3 B, i: u: E+ Q" O8 ?4 c( v
D. 德育目标
4 b7 s, \0 V* n5 M! e7 y8 f* Z正确资料:D 满分:2 分 得分:2
; R$ E5 `" o" K2 P6 {( @7. 德育过程理论研究的基本任务是( )
# D& Y& `3 d/ X5 s A. 制定德育内容' g: @2 H2 D, t- w, h
B. 研究德育方法
6 B$ }+ E- P( B$ o( _& ^# } C. 揭示德育过程的本质及其基本规律2 B9 C" ^- w9 w ~5 m5 E7 {; c' t
D. 寻到德育目标+ S# |* g! D* U" E! l6 r; d6 d
正确资料:C 满分:2 分 得分:2& @; K7 Y7 o4 b# ~
8. ( )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具有人类生活的普活性。 2 q/ j: @2 w3 V
A. 基本文明规范! Y1 k1 n3 x* k3 @6 m, `2 ~
B. 传统美德0 L. L; R5 d9 u+ q5 @
C. 伦理观念
8 w; |* o: y+ ^0 U! P$ U D. 社会风气
0 I: o! z" h2 L: {/ n正确资料:A 满分:2 分 得分:2
3 D9 w$ I% y* O o! [; j9. 从理论角度对“传统品格教育”提出批评的主要理论家是( )
1 o. a& h% x* H* O' K! R A. 顾明远
* v5 l, j& Q7 g( U( [ B. 亚里士多德 H$ w6 Y9 }+ Y% x* ^5 D8 [
C. 杜威& f5 u/ ]: C' \& v/ X' g
D. 皮亚杰4 g' e) e* u y
正确资料:C 满分:2 分 得分:2. Z- A1 ^9 ^0 B, E5 R7 @
10. 包若维奇的活动—动机理论,以( )为核心来揭示儿童个性的发展。
* O+ _. T P" r3 O: |1 O A. 活动
, F7 X7 j$ t+ [3 d, H B. 动机" ^* C8 h, y# Y6 ^! J/ m
C. 人际关系
0 C% d$ I- r0 z1 W; z0 h3 e" c) E D. 认知能力
" A" _# ]# V/ f; [- W& J正确资料:B 满分:2 分 得分:2. X( m$ } J# O
11. 何者是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 - G: b$ e* m/ G1 L
A. 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5 ~4 S! q' G( b7 l; t+ {4 t( v B. 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V6 `$ T: H0 B: ?) w3 G0 ^% Q; f
C. 各科教学2 i4 R( y i3 N
D. 社会实践活动4 s5 v0 ]; y, R) G! u) I) y
正确资料:C 满分:2 分 得分:22 }# i2 z9 U( E
12. 个别教育的对象是( )
, O4 r$ b" }8 ^, K A. 专指后进生. r6 H4 F* C" W# P. ]
B. 专指特殊学生
: v. C `& n1 N, `" @ C. 不包括优秀生
3 E9 h2 ?5 W* ?7 j, j) q$ L6 c O D. 既包括后进生,也包括优秀生、一般生和特殊学生0 u; H" n4 s: c4 p# `/ s- h, N# |" C
正确资料:D 满分:2 分 得分:2
. H( w+ D5 t2 M3 ?/ J6 D0 f' J13. 什么是一个人一生中接受品德教育的开端( )。
8 `6 W' P8 @6 j) s" m A. 社会德育7 Y8 N+ `: a9 z) {5 q2 c
B. 学校德育
! A0 w3 k3 [: B. c" n! ~8 _ C. 家庭德育4 t* v- a. p7 g' w' J
D. 工作单位实施的德育
, N2 h- m4 O* i* g# z正确资料:C 满分:2 分 得分:2! \% V3 _# \) ] C) Z
14.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是哪一位教育家说的( ) # u: X$ Z% u1 n% j1 ?
A. 孔子8 s0 d& k) @" X7 R8 |2 Y4 R
B. 荀子 w! ?/ f8 O' o: q9 b* m
C. 老子
! {- M/ N1 L6 x% Q2 b D. 孟子
" L2 `5 `9 C) ?: Z- {" |# ~正确资料:D 满分:2 分 得分:2
C& J: ^* T/ b( ]6 _15. 品德是一种什么现象( )。 + K: _2 _1 j! z% S% ^8 _: b M
A. 是一种社会现象" j0 ?% ?2 I1 Z% R; ~- h6 N
B. 属于个人意识范畴,是一种个体现象
2 l6 ~) j$ T& B& V C. 是一种生物现象4 w" x( g0 k! }4 x8 k+ P* f0 ]" P+ ^/ ~
D. 是人的偶然的表现
" ]+ [( Y6 o/ u, L, y' s [$ `正确资料:B 满分:2 分 得分:29 N6 X* H% I Q1 P0 k
16. ( )是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是为形成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 u @4 e( z3 [2 x! e
A. 政治教育) h2 M! h2 Y- p2 u7 c# O
B. 道德教育, I( o& ~; _7 K7 Z" J
C. 思想教育6 c$ D4 W& W- L$ G* g1 \- a
D. 法制教育) ~ c2 G7 c) H6 K m% g8 h5 [
正确资料:C 满分:2 分 得分:2
/ Q6 S( j# M- c8 H# k' W17. 德育评价也是教育者进行教育的手段,受教育者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接受教育的过程,这表明德育评价具有何种功能( ) 6 U8 |& K. r) @5 K- u
A. 信息反馈功能
. s6 j3 }% @* c ^4 C' q$ E2 H9 a7 H B. 管理功能
' I+ t; w: p6 y& m: u( n* V+ v C. 教育功能" s* c# V, K5 Y% K @9 D
D. 研究功能
5 r5 G6 n7 x3 ?+ Z正确资料:C 满分:2 分 得分:2" e" }9 z9 K9 z w8 _
18. ( )曾经指出“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
4 ]' G) _+ M. S& L A. 马克思: e. Q) k: c* w6 C; e& v
B. 亚里士多德
6 K; w3 M8 Q7 S: Q/ ^$ R8 X S3 j C. 恩格斯
2 p2 q) V% i3 ~7 q& x' s D. 皮亚杰 f9 [. g/ g1 J4 K' J8 U
正确资料:C 满分:2 分 得分:2/ \! ^! G0 \$ x& C7 k+ @& f
19. 德育过程依据的是( ) , x0 @9 B. f8 L7 L
A. 个体的认识活动规律9 P$ Z( A) A# V5 S( z( c8 |- C
B. 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 O m8 Q: w1 s# b. I) D: Y0 E C. 受教育者生理发展的规律与技能技巧的掌握规律
7 e% W8 ~- o7 k% I( `( I1 j D. 受教育者审美能力发展规律
+ W9 G+ J8 t& ^& D正确资料:B 满分:2 分 得分:2
/ j+ }' ~6 \3 ]5 V+ Y20. ( )是德育指导思想的核心。
& m$ i9 i' y* m# G" o) B A. 德育管理% v! q+ _) r% f
B. 德育方法' B7 `# L v1 \0 L
C. 德育评价3 H1 p% I/ ?; X3 J
D. 德育内容、德育目标
: n: G! j( K, ~! y' @正确资料:D 满分:2 分 得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