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作业答案-谋学网-专业的奥鹏在线作业答案辅导网【官网】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微信登录,扫一扫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VIP会员,3年作业免费下 !奥鹏作业,奥鹏毕业论文检测新手作业下载教程,充值问题没有找到答案,请在此处留言!
2022年5月最新全国统考资料投诉建议,加盟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奥鹏课程积分软件(2021年最新)
查看: 4663|回复: 0

宝塔区甘谷驿镇顾屯流域治沟造地工程规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2 13: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谋学网
宝塔区甘谷驿镇顾屯流域治沟造地工程规划

摘要

宝塔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其沟道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大。本文以宝塔区甘谷驿镇顾屯流域为例,进行治沟造地工程规划。本规划遵循“沟头拦洪蓄水、沟道层层设防、坡面绿化种草、排洪综合配套”的总体思路和整流域推进,连片区开发,当年施工、当年见效的实施要求,通过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对顾屯流域进行全面整治。治理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提出了田、坝、路、林、渠、排水、退耕还林以及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综合治理模式,为陕北沟道治理规划探索出新的道路。

关键词: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治沟造地  沟道治理规划















目    录
1前言        1
1.1本文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5
2项目概况        7
2.1 项目区所在区简况        7
2.2项目区基本情况        8
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12
3.1基础设施条件        12
3.2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12
3.3项目区水资源概况及供需分析        13
3.4 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14
3.5 公众参与        14
4工程规划        16
4.1工程规划目标        16
4.2工程规划原则        16
4.3 工程设计标准        16
4.4 工程设计依据        17
4.5 工程总体设计        19
5单项工程设计        22
5.1 土地平整工程        22
5.2 灌溉与排水工程        24
5.3 田间道路工程        28
5.4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28
6施工组织设计        34
6.1施工条件        34
6.2 天然建筑材料        34
6.3 施工布置        34
6.4 主要工程施工        34
6.5 施工进度        36
7土地权属调整        37
7.1 土地权属现状        37
7.2土地权属调整原则        37
7.3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37
8项目实施与运行管理        38
8.1 项目实施        38
8.2 运行管理        39
9投资估算        40
9.1 编制说明        40
9.2投资构成        41
9.3 资金筹措        42
9.4进度计划        42
10效益分析与耕地质量评价        43
10.1 社会效益        43
10.2 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        43
10.3 经济效益        44
10.4 耕地质量评价        45
11结论与建议        46
11.1 结论        46
11.2 建议        46
参考文献        47
附录        50





1前言
1.1本文研究背景
环境与发展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主,21世纪的我们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其中以环境问题最为突出。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紧迫而艰巨的任务[1]。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进行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加之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我国水土流失存在分布范围广、面积分布大、侵蚀类型多样、危害严重等问题。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宝塔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2-5]。现状呈现出基本农田数量少、产量低的生产特点[6,7]。
宝塔区现状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山顶和缓坡上,山顶缓坡地坡改梯,并采用水平沟、大垄沟等水保种植措施。坡脚缓坡面上采取直接种植作物的方式。沟底打坝淤地,也形成基本农田的重要组成部分[8-11]。但随着退耕还林劳力的解放,小康生活水平的实现,山顶上修建梯田,距村远、距水远、距路远,地块分散、耕作误时、费工。坡耕地没有水保措施,种植条件差。六七十年代采用治沟、打坝造田的措施形成淤积条件的坝地,由于长期洪水冲刷,排水不畅、地块不平整、坝地盐碱,导致部分坝地无法耕种,能耕种的坝地产量也很低。同时沟道内交通条件差,车辆、机械均难以进入。这种靠天吃饭的传统耕作模式已经无法吸引农民种植的积极性,种地往往是赔本生意,大量劳动力流失,导致基本农田数量减小,形成恶性循环[12-16]。如何解决宝塔区基本农田不足的现状,提高农民基本农田保有量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小流域综合治理(Smallwatershedmanagement)又称流域治理、山区流域管理、流域管理、集水区经营,其概念是:为了充分发挥水土等自然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等各业用地,因地制宜地布设综合治理措施,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对流域水土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17,18]。
李仁辉 [19-24]等人对国内外小流域治理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刘震[20]分析认为国内外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萌芽与探索阶段(1950—1979年),以基本农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时期,把水、坝、滩地和梯田确立为主攻目标,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但由于没有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有的地方东治一坡、西治一沟,单纯进行工程建设,或者单纯开展生物措施治理,结果未能形成综合防治体系,治理的效果并不理想。确认与试点阶段(1980—1991年),把“小流域综合治理”作为一条重要的经验推出来,水土保持工作也由此扭转了单项措施分散治理的局面,走上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轨道。这一治理思路的确立,也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惑水土保持工作的方法论问题,为实现各种措施的优化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但由于当时投入能力的限制,这一阶段小流域治理依然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治理的成效也相对有限。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发展阶段(1992—1997年) ,各地在总结多年小流域治理经验的基础上,相继提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小流域治理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发展水保特色产业的思路,并积极付诸实施。把小流域治理纳入市场经济发展的轨道,积极运用价值规律、供求关系指导治理开发,调整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走出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治理开发路子,提高了治理开发的效益。大流域规模化防治阶段(1998年至今),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引入以大流域为规划单元、小流域为治理设计单元的规模化防治阶段。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全面加大了封育保护的力度,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在工程布局上,着力推进水土保持大示范区建设,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水利水保部门统一规划,分部门实施,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在建设内容上,以调整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为中心,以节约保护、合理开发、科学利用、优化配置水土资源为主线,努力推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
张新玉,杨元辉[23]研究表明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我国在长期水土保持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经验,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础和核心。 小流域综合治理不仅是水土保持最成功的技术路线,也是全社会参与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载体,更是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品牌,成为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代名词。通过 25 年的不懈努力, 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了巨大成效。一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高产稳产。据对比观测,梯田平均年增产粮食1 125kg/hm2。凡是治理过的流域,北方人均基本农田增加 2 亩(0.133 hm2)左右,南方增加 0.5 亩(0.033 hm2)左右,解决了当地群众的温饱问题。二是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群众收入。各地发挥区域优势,将治理开同特色产业开发紧密结合, 围绕水果、蔬菜、药材、畜牧等产业作文章,建成了一批名特优商品基地。三是提高了区域防洪减灾能力,减轻了下游洪涝灾害。小流域综合治理层层设防,有效提高了流域抗洪减灾能力。 小流域治理还可有效减少对下游河道的淤积,有效预防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四是改善了生态环境,维护了国家生态安全。经过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地区,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黄河上中游地区经过连续治理,目前初步治理率达到了40%,在一些重点治理区更是达到了将近 80%。五是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社会进步。经过综合治理的水土流失区,开始呈现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一批过去封闭、落后、荒凉的穷山村,发展成了开放、富裕、 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山村。
张艳红[24]对我国小流域治理发展进行了总结,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开始进行小流域治理研究,在土壤侵蚀机制、抗蚀性、抗冲性、预测预报、综合措施和效益评价等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综合措施方面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综合措施体系。主要体现于工程、生物和耕作措施紧密结合。工程措施包括坡面防护工程 山洪和泥石流排导工程及小型蓄水用水工程;生物措施是水土保持的根本性措施,主要包括人工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耕作措施主要是水土保持耕作法。
范堆相[25-38]等人对小流域治理模式、措施、效益、评价等进行研究。范堆相[26]研究认为小流域治理在我国的兴起,不仅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而且也反映了跨世纪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以占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 22%的人口,现在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 08hm2。因此, 保水保土保肥任重道远,在一个小流域我们不可能实行土地休闲轮作,这就要求小流域治理目标一是要较高的产出,为现有人口提供一定的生产资料;二要持久的生产力,不仅为现代,而且为后代所利用。我国建国50 周年以来,在各地的小流域治理中,按照科学规划坚持不懈连片治理效果显著。
董志恒,杨晓雪[28]研究认为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治理和开发的基础,能为林草措施及农业生产创造条件,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 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并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经济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治理措施。林草措施可以使小流域治理与开发融为一体。在小流域中,建设乔、 灌、 草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不仅可以增加地面植物覆盖,减少暴雨溅蚀和径流冲刷,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同时也为当地人民提供一定的木料、 燃料、 肥料、 饲料或其他林副产品。坡面工程,沟道治理以及林草措施实施后,应进行工程管护。 及时修补人畜破坏和出现暴雨冲断的田坎,梗上植物也要每年抚育2~3 次;应经常对截留沟和沟头梗清淤,遭遇大暴雨后,对跌水检查修复,以保证工程措施的保土保水效益的最大发挥。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采取 “防治并重,治管结合,因地制宜,工程措施、 林草措施、 耕作措施相结合” 的方法,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因害设防,合理布局。 实践证明,这一治理模式是可行的,其效果显著,对条件类似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具有借鉴作用。
李森成,李晓兰,林国艳[30]研究认为小流域治理技术的特点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实行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模式。 实践证明:小流域治理既能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能调动广大群众治山治水造林的积极性。
王正秋[39-49]等人对陕北小流域治理模式、措施、效益、评价等进行研究。王正秋[39]研究表明小流域治理已经成为陕北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无定河、黄甫川流域属于国家重点治理区,延河、佳芦河是世界银行贷款水土保持项目进行重点治理。但是陕北目前除一些典型小流域智力水平较高,科学配置各项治理措施外,其余诸多的小流域,措施配置单一、“综合”不到位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梯田、经济林成为小流域治理的主体,林草措施、小型蓄水工程、沟道治理、道路建设基本都是为了完成治理面积而设,根本没有实施。植物措施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中央组成部分,虽然政策上都强调加强植物措施建设,但造林种草质量低下、年年造林不见林、年年种草草甚少的状况并没有从根本扭转。
鲁塞琴[40]研究表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应以县为单位,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采取工程、 生物和耕作措施,防治结合,集中连片,综合治理,逐步建立起措施配置合理的水土保持工程体系。
刘国彬,杨勤科,郑粉莉[41]研究表明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是解决黄土高原人口、 资源、 环境矛盾,实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治理水土流失最有效的办法和关键性措施。建立健康的流域生态系统,是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 实现黄土高原山川秀美的目标。安塞纸坊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实践过程,体现了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不同目标的实现,生态系统由退化状态逐步走上健康发展。
党维勤[42]研究表明可持续小流域综合治理原则应坚持以质量为中心,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以建立高效水保生态农业为重点,工程、生物、 耕作3 大措施并举,进行山顶、 坡面、 沟道立体开发,拦、 蓄、 排、 灌、 节合理配套,山、 水、 田、 林、 路综合治理,强化防治面源污染,因地制宜、 宜林则林、 宜草则草、 集中连片、 注重规模,狠抓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达到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有效地保护水土资源、防治面源污染和改善当地的生态与环境。
其治理模式应该是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经过认真分析,找到流域生态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点,重点发展有特色的产业,真正实现流域的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 社会稳定的和谐社会。
杜锋[44]研究表明伴随着小流域综合治理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正确指导和规范小流域治理的实施,科学配置水土保持各项措施,治理后保护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流域各个行业协调发展,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是综合治理的核心问题(梁会民和赵军2001)。因此,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效果准确评价,可以规范和正确指导小流域治理的实施, 促进小流域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对流域系统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进行客观评价,是检验治理成效的必要步骤,也是制定小流域综合治理决策方案的科学依据。正确的评价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效益,可以规范、指导和改进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选择、建设和管理方式;可以解决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提高该区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治理效果。目前针对不同目的和地区特点的评价方法很多,但对于形成一套统一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方法尚未达成一致,因此结合已有研究成果,选取适合的效益评价方法,对于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小流域水土保持的作用和效益,是十分有意义的,也是必要的。
毛泽秦[49]对纸坊沟小流域进行半个多世纪的不间断治理研究,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治理程度已达 81. 4%,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形成了独特的水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模式,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和小流域水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促进作用。
王世英[50-53]等人对沁县等地小流域治理模式进行创新,通过大户带头示范、建设精品小流域、引资开发治理、等方式完善治理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全村小流域治理的大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贫困村跃入富裕村。
王宗煜[54]对延安市小流域治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问题和建议。,延安市的小流域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延伸, 治理面积在逐年增大, 治理工作受制约的因素也在增加,今后治理的任务还很艰巨,当前小流域治理暴露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流域” 概念不强, 整体防御能力不够。二是治理投入不足,后续管护资金不到位。三是治理方式混乱, 管理体制不顺。四是制定合理的水库运行管理方案。
曹安莹[55-57]等人对小流域综合治理重点问题进行分析。曹安莹[55]研究表明小流域是我国生态水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维持小流域供输水作业是极为关键的。从近年来水土资源报告分析,小流域正面临着水土流失、洪水泛滥等诸多问题,严重威胁了周边地区环境的安全。改造的工作包括:成立工作小组。小流域所在乡镇政府每年预留一部分资金服务于竣工后的水土保持工程。加强管护制度。一旦发现工程遭到人为或自然的毁坏,或者旱年树木大面积枯死,或者涝年出现水毁工程,保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完善和维修。改善工程质量。坚持集中、连续、规模治理,提高工程质量。从实施开始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采取集中治理、连续治理、规模治理,从而使该流域形成了规模大、质量优、效益高的特点。增加治理力度。沟壑是水土流失及侵蚀程度最严重的部位,该流域在荒坡治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沟壑治理力度,采取沟坡兼治及工程锁沟,植物封沟等措施,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蔓延。倡导综合治理该流域遵循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原则,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全面发展,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调整农、林、果、荒用地比例。
杨儒文[57]研究表明小流域综合治理存在规划深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偷工减料、后期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其解决对策是: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改革投资体制、狠抓工程施工质量、强化工程建后管理。
综合以上的研究进展看,对于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效果是有共识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成为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治理措施也有很多,主要是工程、林草措施相结合。随着生态环境建设的不断推进,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小流域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基本农田数量与环境治理的矛盾逐渐表现出无法调和的态势。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同时并能有效增加基本农田数量,是延安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新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坡面治理,将治理重点转为荒废的沟道。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论文以宝塔区甘谷驿顾屯流域为例,进行治沟造地工程规划。通过对顾屯流域沟道治理,实现增加基本农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促进生态自然修复的目的。论证得出治沟造地工程是宝塔区基本农田建设的新方向。
本论文遵循“沟头拦洪蓄水、沟道层层设防、坡面绿化种草、排洪综合配套”的总体思路和整流域推进,连片区开发,当年施工、当年见效的实施要求,通过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对顾屯流域进行全面整治。治理后提出了田、坝、路、林、渠、排水、退耕还林以及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综合治理模式,为宝塔区沟道生态建设探索出新的道路。
通过对宝塔区顾屯流域治沟造地工程规划,流域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基本农田数量显著增加,基本农田质量得到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和留乡务农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图1-1   项目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2项目概况
2.1项目区所在区简况
2.1.1地理位置
宝塔区位于陕西省北部,延河中游,属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区区之一。地理坐标界于东经109°14′10″ ~ 110°05′43″,与北纬36°10′00″ ~ 37°02′05″之间。北依延川、子长,南接甘泉、富区、宜川,东临延长,西与安塞相临,境内东西宽76km,南北长96km,海拔高度860 ~ 1525m。全区总土地面积3556km2。
交通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宝塔区北承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榆林,南接八百里秦川,京延、西延、神延铁路和210国道,延靖、延黄高速公路贯通南北,乡乡实现了道路黑色化,乡村道路基本达到了砂石化,三条省道和地方干线交织成网,民航班机可直飞北京、广州、西安等地,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区内建材、家电、日用百货等批发市场辐射周边各县,已成为陕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交通枢纽。
2.1.2自然条件
宝塔区为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华北陆台鄂尔多斯台地的一部分。地层以中生代和新生代为主,中生代及新生代晚第三纪红土层所形成的古地形是现代地貌形成的基础,经中更新世地壳的强烈抬升,形成了900 ~ 1500m的古黄土高原,经长期水蚀和其它外营力的剥蚀,发展成今天的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其特点是地面破碎,沟壑密布,山高沟深。
宝塔区地势东北、东南高,中部隆起,呈两个环状向东倾斜的丘陵河谷地形。全区属黄土粱峁状丘陵沟壑区,宏观地貌以黄土粱峁、丘陵为主,按其地貌组成要素和地形特征,全区主要可划分为三大类型区:即北部梁峁状丘陵沟谷区、南部黄土梁状丘陵沟谷区和中部河谷阶地。
宝塔区属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春季干燥少雨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降温迅速风大,冬季雨雪稀少,光热资源比较充足。年平均气温22.65℃,最高气温39.7℃,最低气温-25.4℃。多年平均降雨量556mm,最大824.2mm,最小328.14mm,降雨集中,历时短,易形成暴雨。
宝塔区土地资源划分为十种主要土地类型:黑垆土残原耕地类、黄绵土梁地类、黄绵土峁地类、黄绵土坡耕地类、黄绵土轮荒地类、红土沟壑荒坡类、红土 红胶土冲沟荒坡类等,其中以黄棉土面积最大,占全区土壤总面积的63.87%。是流域内主要的耕种和被侵蚀的主体,其发育在黄土母质上,表层疏松,无层理结构,胶结较弱,质地均一,透气性能好,适耕期长,但因母质易分散,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平均含氮量0.0671-0.046%,有效磷、钾含量一般,土壤酸碱度适中,PH值在8.5以上,微量元素较缺。土壤资源的突出特点是地表切割强烈,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尤其梁峁沟谷坡最突出。
宝塔区南部有保存较好的地带性植被,东部自然植被为灌木草丛,生长稀疏;北部自然植被稀少,河谷山坡有零星小片块状的杨林、白桦林及山杏林,大面积荒山为草本灌丛。
通过该区的两大河流为延河、云岩河。地表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延河、云岩河,建有边墙渠水库和周边水库,地表水资源利用率为3.8 %。
2.1.3主要自然灾害
宝塔区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区,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我区自然灾害种类多,出现频率高,严重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暴发频率比较高的自然灾害依次是:旱灾、风灾、暴雨洪灾、冰雹灾害、霜冻灾害和水土流失灾害等。
干旱是我区发生频率最高、危害范围最广、对区域社会经济影响最为严重的一类灾害,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年平均1次。其次是风灾,年出现大风日数平均达25天,最多达32天,瞬时最大风速达2.2m/s。另外,区境内霜冻灾害年均出现3次,冰雹灾害年均出现2次;虽然暴雨洪灾年均出现仅7次,但受灾区域集中、损失相当惨重。
2.1.4社会经济状况
(1)行政区划及人口状况
宝塔区辖11镇9乡3个街道办事处,611个行政村,总户数12.82万户,总人口40.37万人,人口密度105人/km2,其中农业人口20.7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51.42%。农村劳动力6.96万个,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7‰。
(2)经济发展状况
截止2009年底完成生产总值326.9亿元;完成财政收入8.74.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77元,粮食总产64541550㎏,平均单产1780kg/km2 ,人均产粮480kg/人。
2.1.5土地利用情况
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全区总土地面积3556km2,其中农业用地90.57万亩,占16.98%;林业用地174.3.58万亩,占31.23%;牧业用地29.87万亩,占5.6%;工矿、交通、居住生活等用地74.3.68万亩,占12.5%;水域33.60万亩,占6.3%;荒山荒坡123.68万亩,占23.19%;难利用地22.40万亩,占4.2%。
全区耕地总面积中,基本农田面积70.64万亩,占78%,坡耕地面积19.93万亩,占22%,大于25度以上的坡耕地面积 3.9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3%,占坡耕地面积的19.6%。
2.2项目区基本情况
2.2.1自然条件
2.2.1.1气象
该项目区属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光热资源比较充足。年平均气温22.65℃,最高气温39.7℃,最低气温-25.4℃。多年平均降雨量556mm。
2.2.1.2 地形地貌
该流域属于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二副区,经长期水蚀和其它外营力的剥蚀,发展成今天的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其特点是地面破碎,沟壑密布,山高沟深。
2.2.1.3  土壤与植被
土壤主要有黄棉土、黑垆土、红土等,其中以黄棉土面积最大,是流域内主要的耕种和被侵蚀的主体,其发育在黄土母质上,表层疏松,无层理结构,胶结较弱,质地均一,透气性能好,适耕期长,但因母质易分散,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平均含氮量0.0671-0.046%,有效磷、钾含量一般,土壤酸碱度适中,PH值在8.5以上,微量元素较缺。
植被分森林和森林灌丛草原两个基本类型。乔木树种有山杨、辽东栎、刺槐、榆树、毛白杨、白蜡等;灌木有山桃、柠条、狼牙刺、沙棘等;草本植物有冰草、铁杆蒿、羊茅、沙打旺、草木樨等。
2.2.1.4 光热资源
a)光能资源
项目区全年太阳总辐射量128千卡/cm2,生理辐射为60.62千卡/cm2;年平均日照百分率55.1%,但光能利用率不高。
b)热量资源
项目区热量资源较好,年日照时数2397.3h;≥0℃的积温5035.1℃;≥10℃的积温3268.4℃。
2.2.1.5水文地质
项目区沟壑纵横,起伏较大。上部覆盖有黄绵土、亚粘土等,下部堆积物主要为砂砾石、亚砂土等,总厚度300~400m,含水层埋藏深,储水较丰富,单位涌水量多数大于400m3/日。
2.2.1.6 工程地质
根据《中国地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查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未超过Ⅶ度。
2.2.1.7天然建筑材料
项目工程建设覆土就近取土,块片石由县城附近采石场购买,至项目区平均运距约40km,砂子由当地附近购运,运距22km。水泥、汽、柴油等从宝塔区采购,至项目区中心运距约为40km。
2.2.1.8自然灾害
项目区暴发频率比较高的自然灾害依次是:旱灾、风灾、暴雨洪灾、冰雹灾害、霜冻灾害和水土流失灾害等。
2.2.2社会经济状况
顾屯涉及甘谷驿顾屯村、何家村、疙瘩村、背河村4个行政村。流域总面积24.12km2。总人口1099人,有劳动力569个,人口密度45.24人/ km2。2011年甘谷驿顾屯小流域粮食总产量为23.75t,人均粮食446kg。农村产业以种植业为主,其次是畜牧业和副业,人均纯收入为4100元。

表2-1                         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表
乡  镇        行政村        土地面积 (hm2)        耕地面积(hm2)        总人口  (人)        劳动力     (个)        人均纯收入(元)        人均耕地(hm2)
甘谷驿        顾屯村        217.35        80.5        350        174        4100        0.23
        何家村        140.40        52        260        141        4100        0.20
        疙瘩村        124.15        45.98        209        103        4100        0.22
        背河村        166.32        61.6        280        151        4100        0.22
合  计        648.22        240.08        1099        569        4100        0.22

2.2.3土地利用现状
2.2.3.1土地利用结构
根据项目区实测1:2000现状图分析,项目区总土地面积为220.10hm2,项目区除去交通等永久性占地外,项目建设规模213.17hm2,包括耕地、园地、农村道路以及其他草地等。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详见表2-2。
2.2.3.2土地利用程度
项目区位于治沟造地内,属基本农田区,耕地占到总面积的49.6%,行洪河道内及周边有部分林地和其他草地分布。项目区土地利用程度各项指标值为:土地垦殖率为53.41 %,土地利用率为72.84%。由于部分农田过于零散,加上道路等原因,当地群众有撂荒弃种现象,耕地复种率90%左右。
a)土地垦殖率=﹝耕地规模﹞÷﹝项目区建设规模﹞×100%
         =113.86÷213.17×100%=53.41%
b)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面积﹞÷﹝项目区建设规模面积×100%           =155.28÷213.17×100%=72.84%
c)耕地复种率=﹝全年农作物总播种地面积﹞÷﹝耕地面积﹞×100%
             =102.47÷113.86=90%
2.2.3.3耕地质量现状
根据调查,项目区当剖面深度在0-20cm时,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35%,全氮含量0.028%,全磷含量为0.15%,全钾含量1.7%,PH值为8.5;当剖面深度在20-40cm时,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31%,全氮含量0.018%,全磷含量为0.13%,全钾含量1.82%,PH值为8.7,项目区耕地质量中等。
项目区交通条件差,大部分田块地势相对较陡,光热积暖条件一般,水源不足。项目区土地经整治后,梯田地面坡度基本上为3°~ 5°,土层将变厚,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和排洪设施将得到全面配套,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整治后区内耕地可达到发展农业的条件。
表2-2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               单位:hm2
地类名称        地类
代码        甘谷驿镇
                顾屯
水浇地        012        0.00
旱  地        013        113.86
园  地        021        4.72
有林地        031        3.65
灌木林地        032        7.19
其他林地        033        3.47
天然牧草地        041        57.07
农村道路        104        5.28
公路用地        102        0.00
村  庄        203        2.5
采矿用地        204        0.15
河流水面        111        4.28
内陆滩涂        116        0.00
其他草地        043        17.93
合计        220.10
2.2.3.4 土地利用经济效果
通过实地调查和乡镇提供的统计资料得知,项目区亩均农业投入约160元(包括化肥、种子、耕播、收获等),当地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一般玉米亩产600kg/亩。项目区亩均产出约1040元,土地利用经济效果较好。

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基础设施条件
3.1.1治沟工程现状
顾屯沟道内过水河槽两侧的沟谷阶地,部分被当地农民自发平整,田块大小不一,田面高低不平。由于耕作不便,除部分田块用于种植粮食外,其他田块有的用于栽植枣树,沟谷距塬面高差约30~70m,坡度在25°以上,沟道内无控制性治沟骨干工程,顾屯沟道内有常流水,水量很小。
3.1.2交通条件
项目区交通方便,公路从项目区穿过。区内生产道路比较少,存在问题主要是现有道路路基太低,防洪排水设施不健全,雨季将无法通行,时间长了影响农业生产,造成弃耕。另外,部分路段过窄或者过陡,小型农用机械较难通行,给项目区机械化生产造成障碍,尚需重新规划布局,提高标准。
3.1.3项目区灌溉设施状况
项目区为沟道内台地整理等,无灌溉设施。
3.1.4电力设施状况
项目区紧靠居民点,项目区农村电网已全面到户,各村均配备有变压器,变压器容量可供群众正常生产生活使用,项目用电完全有保障。
3.1.5农田防护工程状况
项目区周边林草等天然植被较好,项目区内树木多为杨树、槐树等。
3.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3.2.1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处沟道,田块零星破碎,难以机械化耕种,无法规模化生产。沟地排水基本为自然形成的冲沟,冲沟下游切割较深,下游淤积,局部呈“S”形,占地面积较大并对农田有较大威胁,导致现有沟地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2.2气候因素
该项目区属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光热资源比较充足。年平均气温22.65℃,最大降雨量824.2mm,最小降雨量328.14mm,降雨集中,历时短,易形成暴雨,年均降雨量556mm,降水年际变化大、季节性分配不均,大气降水相对较少,降水时间与农作物需水时间不同步,旱涝不均,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粮食单产低,降水利用率很低,是制约土地利用的制约因素。
3.2.3基础设施因素
项目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够系统完善,没有保证农业灌溉的水源工程,现有耕地大小不一,高低不平,全部为旱地低产田。沟地因沟道切割、冲蚀,严重影响了利用程度。由于治沟工程系统不完善,标准太低,加之年久失修,耕地得不到有效防护,耕地损毁,质量和数量都有所降低。本项目是在将小地块合并平整的基础上,规划布局田间道路、排洪设施,优化耕作条件,提高土地生产力。
3.2.4土地利用程度
项目区土地经营规模是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规模小、经营分散、经济实力弱、市场化程度低。因此,变小规模经营为适度规模经营,是本区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
3.2.5水土流失现状
项目区地处水土流失强度以上侵蚀区,主要有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剥蚀表土,降低肥力,削弱地力,劣化土壤结构,导致土壤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因此有必要修建高标准的沟台地,增加防护措施,疏通排洪沟渠,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削弱水土流失对土地利用的限制。
3.2.6资金投入情况
近年来当地政府、集体和个人,在沟道土地整治,提高基本农田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实施面积小,分散零星,根本满足不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项目区水利设施配套花费高,当地群众心有余而力不足,亟需通过项目带动解决。
3.3项目区水资源概况及供需分析
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本次规划不考虑灌溉,故不再进行水资源分析。
3.4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本项目区原土地利用缺乏统一规划治理,防洪防涝标准不足,田间道路比较零乱,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通过田、水、路、林网的配套建设,统一规划整理,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
经分析,本项目新增耕地来源于对项目区沟道内分布的其它草地、次生盐碱地等未利用地进行整治。项目实施后,可新增耕地42.24hm2,新增耕地比率16.02%,符合治沟造地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率10%以上的要求。
3.5公众参与
3.5.1设计阶段公众参与情况
为确保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项目的顺利实施,区主管区长亲自主持,计划、土地、农业、水利、环保等有关部门进行协调,抽调有关专业人员对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进行技术论证,为治沟造地土地整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广泛地听取了项目区内村民和土地承包者的意见,对项目区的土地整治达成了共识,为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在本项目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深入到每个村组,每一个地块,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了解项目详情,集思广益,提出整理对策,对需要新建和维修的排洪设施、道路等共同踏勘现场,提出可行方案,一同对方案进行优化和具体化。设计人员依靠群众还对施工所需建筑材料进行了调查,对材料地材质量、料场储量、运距等都进行了详细勘察核查。
3.5.2公众对项目的主要意见及处理情况
在本项目的实地踏勘中,为了真实了解当地群众对实施该项目的意见,设计人员同延安市国土资源局宝塔分局有关人员一同到项目涉及村组进行走访,就项目区土地资源、水文地质、水利设施现状、地下水以及作物种植结构等情况,与项目区涉及的顾屯村、何家村、疙瘩村、背河村4个行政村的村组干部及群众代表进行了座谈,了解当地的发展规划和群众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根据群众反映,目前制约项目区农业经济发展主要存在3个限制性因素:
(1)现有田间生产道路、泄洪设施配套标准较低,密度小,数量不足。
(2)耕地田块大小不一,高低不平,因此土地平整工程是关键。
(3)由于项目区无农田防护和排水设施,耕地易受暴雨冲毁威胁,需通过项目实施,建设高标准的排水设施。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在项目踏勘过程中,在当地土地管理所及乡(镇)村组干部的协助下,编制组对项目区土地平整范围、田间道路、灌溉与排水工程设施、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现状等逐村进行调查,就工程方案布局全面征求当地相关部门和村组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优先考虑群众亟待要求解决的问题。
项目区周边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使得该项目区群众对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项目有了实质性的认识,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在对该项目区实地走访调查、座谈的过程中,项目区村民充分认识到开展治沟造地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对实施该项目有很高的热情。
3.5.3项目实施公众参与方案
当地群众非常支持本次土地整理项目,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并主动与国土部门达成意向:在工程施工中由当地群众监督施工质量,保证工程按质保量完成。


4工程规划
4.1工程规划目标
该项目是本着增加耕地面积、稳定粮食产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坚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落实政府决策和公众参与相结合、项目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一致、与相关行业规划相协调的原则,按照《陕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和《陕西省治沟造地工程技术指导意见》,通过对甘谷驿镇沟道内的土地进行综合整治,合并小地块,变未利用地为耕地,配套农田水利设施及田间道路,完善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从根本上改变当地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为当地发展现代农业创奠定基础。
4.2工程规划原则
根据陕西省关于治沟造地土地整治的有关精神,实施治沟造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与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相统一,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结合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特点确定规划原则如下:
(1)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杜绝人为地质灾害的诱发,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2)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促进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3)治沟造地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专项规划和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工程规划、农田防洪规划、治沟造地工程规划的要求。
(4)以小流域(片)为基本治理单元,相对集中连片,项目区有明确的区域范围,禁止选在退耕还林区。项目区土地界址清楚、无权属纠纷,整治后土地使用和管护主体明确。
(5)采用先进工程措施和专业队伍与农村建设队伍相结合的形式,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6)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紧密结合项目区自然环境特点,使建设内容实事求是。在整理地块的选择、措施的应用及设施的配套上,因地制宜,先易后难,调动社会各个部门的积极性。既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又要考虑经济效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政府决策和公众参与相结合。在充分听取各部门、当地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落实政府决策,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争取更大的支持和更多的参与,促进该治沟造地土地整治理项目的实施。
4.3工程设计标准
依据国家土地开发整理建设标准,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陕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标准》及《陕西省治沟造地工程技术指导意见》,确定本项目建设标准。
4.3.1工程等别
工程建设规模 213.17 hm2(3197.6亩),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等别为Ⅳ级。
4.3.2土地平整标准
(1)项目区田块沟谷坝地和台地长度100~300m,宽度不小于50m;沟道两侧需修梯田的区域,应统筹兼顾,梁、峁、弯各种地形相互结合,沿等高线集中连片布置,按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的原则进行田块布置,宽度不小于15m,长度不短于50m,以便满足机械耕作的要求。
(2)新增耕地的耕作层土壤厚应达到30cm以上。
(3)沟谷台地应田面平整,高差控制在±5cm。梯田田边1m左右,应保留10°左右的反坡,做到外高内低;田坎高度在1~4.7m,地埂高0.3~0.5m,顶宽0.3~0.5m,埂内坡1:1,外坡与侧坡一致;田坎侧坡可在70°~85°。
(4)通过耕作和培肥措施,促使土壤尽快熟化,促进水、肥、气达到协调,使耕作田块的质量比整理前大幅度提高,满足适种农作物长期耕作的基本要求。
4.3.3灌溉与排水工程
农田防护标准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16453.3-2008)规定,参照工程实际,设计防御标准主沟按2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设计,支沟按1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设计。
坝地排洪沟系设计标准采用10-20年一遇最大洪水总量一日排除。
4.3.4田间道路
田间道路面宽4m,路基高出地面0.3m~0.5m,泥结石路面层厚度15cm;生产路路面宽2.0m,路基高出地面0.3m,路面为粘土夯实层;农田道路通达率95%以上。
4.3.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
(1)农田防洪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
(2)经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水土流失治理率应达到80%以上。
4.4工程设计依据
4.4.1法律依据、相关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6)《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发〔1998〕257号);
(7)《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007号;
(9)《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3〕287号。
(10)《关于做好沟道土地整治工作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陕国土资耕发〔2011〕25号。
4.4.2技术标准
(1)《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 - 2000);
(2)《陕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建设标准》(试行);
(3)《陕西省治沟造地工程技术指导意见》(试行);
(4)《陕西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试行);
(5)《土地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1011-1013-200;
(6)《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16453.3-2008);
(8)《造林技术规程》(GB/15776-2006);
(9)《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技术规范》(DB/T328.1~9-2003);
(10)《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2008);
(11)《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1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13)《陕西省治沟造地项目实施指南》;
(14)《陕西省治沟造地项目竣工验收指南》。
4.4.3相关规划及基础资料
(1)《宝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延安市农业资源调查与农业综合区划报告集》(1986);
(3)《延安市实用水文手册》;
(4)《延安市沟道手册》;
(5)延安市国土资源局宝塔分局、水利局提供的项目区有关数据、图件资料。
4.5工程总体设计
根据项目区所具有的主要矛盾,结合当地生产传统和习惯,在工程技术上可行、经济合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兼顾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布置。
首先进行土地平整,项目区土地利用布局以农用地为主,由于没有可靠地水源保障,规划耕地全部为旱地。通过对项目区沟道内<25o的其他草地进行坡改梯、薄改厚,改善土壤和耕作条件;对田坎进行归并,切小并大;对空闲及沟道两侧其他草地进行整治等,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其次完善沟道防洪排涝工程,修建主沟排洪渠及支沟排洪沟工程,使主沟道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标准,支毛沟达到10年一遇标准。
此外改善交通条件,在项目区修建连接各主要居民点及当地主要公路的田间道路,进入田间的生产路与主要田埂结合,构成项目区完善的交通网络。
最后结合当地林业和道路规划,建设项目区田间道路及排洪渠岸的生态防护林及开挖坡面的生态护坡植被,完善项目区内农田生态防护工程的建设等。
项目区内有农村中心居民点,但经征求当地政府和群众意见,并经反复论证,本次土地整理暂不进行迁建,也不涉及农户的搬迁,因此,本次设计不作搬迁建设用地规划。
4.5.1土地利用布局
项目区位于顾屯流域沟道内,高低起伏,气候与沟道周边相一致,光热资源丰富,当地农作物种植以玉米为主,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项目区耕地质量中等,主要以河淤土为主,宜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综合考虑当地气候、土壤、水土资源、种植习惯等因素,本次规划土地利用布局以原有中型拦泥坝为骨架,合理配置小型坝,拦、蓄、排相结合,坡改梯、闸沟造地、盐碱地改造从上游到下游,从支沟到主沟,点线面结合,统筹安排,层层设防,围绕村庄,形成完整的沟道防护体系。
4.5.2田块布局
土地平整工程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农田灌溉和道路建设等基本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目的是达到梯田化,便于机械化耕作,提高机耕质量。项目区大部分耕地布局混乱、田块高低不平,地块破碎,属于典型的“望天田”或“跑水田”,急需进行整平。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要求,田块布置应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田间机械作业,有利于水土保持,满足灌溉和排水要求,便于经营管理。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土地平整工程以规划的田间道路和排水渠为基本框架,根据地面坡度不同,按坝地、沟台地和沟道两侧缓坡区及陡坡区土坎梯田,划分土地平整单元。
项目区整治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对比情况见4-1。

表4-1                 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地类名称        地类
代码        规划前
(hm2)        占总面积
比例(%)        规划后
(hm2)        占总面积
比例(%)
耕  地        水浇地        012        0        0.00         0        0.00
        旱  地        013        113.86        51.73         144.12        65.48
园  地        园  地        021        4.72        2.14         0        0.00
林  地        有林地        031        3.65        1.66         8.37        3.80
        灌木林地        032        7.19        3.27         23.05        10.47
        其他林地        033        3.47        1.58         3.47        1.58
草  地        天然牧草地        041        57.07        25.93         13.64        6.20
其他农用地        农村道路        104        5.28        2.40         6.13         2.78
        沟  渠        117        0        0.00         16.00         7.27
建设用地        村   庄        203        2.5        1.14         2.5        1.14
        公路用地        102        0        0.00         0.28        0.13
        采矿用地        204        0.15        0.07         0.15        0.07
未利用地        河流水面        111        4.28        1.94         2.39        1.09
        内陆滩涂        116        0        0.00         0        0.00
        其他草地        043        17.93        8.15         0        0.00
合  计                        220.1        100        220.10         100.00

4.5.3灌溉与排水工程
项目区内主沟道与多条支毛沟有降雨汇水径流冲刷形成的沟槽,过水河槽宽约1.0~2.5m,深0.5~1.5m,部分地段淤积严重。为预防河水冲毁农田,本次规划以过水河槽为基础,整修排水渠道,主要对部分弯曲地段去弯取直,同时对河水极易冲刷的地段进行浆砌石保护。
根据沟道地形条件,充分利用现状稳定的高岸、陡坎等有利地形布设堤防及护岸工程。
4.5.4田间道路工程布局
项目区已有较多的田间道路,但是大部分为土路,或间距大、曲段多、路面差的情况。因此,田间道路工程布置尽量和项目区内原有道路衔接,并考虑尽量利用原有道路,同时方便生产和生活,满足交通运输、农机行驶和田间生产及管理的要求。项目区设田间道、生产路两级道路,其中田间道主要为农产品及货物运输,作业机械向田间转移及为机械加油、加水、加种等生产操作过程服务,路面为泥结石,厚度为15cm,宽度为4m,高出地面0.3~1.0m;生产路为人工田间作业和收获农产品服务,能满足小型农用机械的通行,路面为原土夯实路面,宽度为2m、高出地面0.15m。路边坡均为1:l。
田间道布置:在项目区原有路网基础上,按照上述原则,新建1条贯穿整个沟道的主干田间道,田间道总长10566m。
生产路布置:生产路随地势走向沿田块边际布设,与田间道相交,并尽量保证每个田块均有生产路通过田间道与项目区内外主要交通相连,长9493m。
4.5.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根据项目区气候特点,防护林按照田、水、路、林统一考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并依托田间道路及排洪渠岸布设,布置主林带走向基本与主害风方向垂直,东西方向田间道路两侧种植速生杨,每侧1行,株距2m。根据项目区原有树木情况,需新植树47409株。
为防止土地平整后,在田面覆土取土区产生新的水土流失,计划沿取土陡坎每隔5 ~ 8m高设置一宽2m的平台,并在平台上设置排水沟。坡面防护采用草灌结合、以灌木为主的经济防护模式。


5单项工程设计
5.1土地平整工程
5.1.1主沟道土地平整工程
项目区主沟道内地势开阔,地面坡度一般在5°以内,主要为自然淤成的沟台地,地面高低不平,部分区域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需要进行田面平整和覆土,以达到便于机械耕作、便于排水、改良土壤等,满足高产稳产对水分及土质的需要。
具体包括平整土方和覆土两方面工作:主沟道部分沟段主要问题是由于天然泉眼外露、排洪渠淤积、过水不畅等造成部分湿草地和盐碱地,需要结合覆土改造排洪渠,治理和预防土壤次生盐碱化发生,恢复现有沟地。覆土土源从规划的取土场取土及采用部分梯田改造富余土方等;主沟道下游存在的问题是田面不太平整,需要对部分田面冲沟进行填土平整等,同时结合土地平整对排洪渠裁弯取直、挖深加大保证过流。
5.1.2支毛沟土地平整工程
需整治的支毛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田块排洪多为自然冲沟,洪水冲蚀、切割严重,地块破碎、高低不平,土地利用率低;2、沟道上游部分排水不畅,有渍湿草地和盐碱地,不能耕种;3、现有缓坡台地和梯田布置零乱,不能满足小型农业机械进行耕作要求。
针对上述主要问题,支毛沟整治的总体思路为:1、统筹规划沟道的地面排水工程,保证田块不受渍涝危害;填埋自然冲沟,集中连篇平整土地,覆土加厚耕作层,治理渍湿草地和盐碱地,采取地块合并、田面平整等措施,整治宽行梯田;2、闸沟造地:在主沟道上游相对沟道长度较短的支毛沟内,汇水面积较小、造地效益相对较好的沟道段落,采用从沟道周边人工机械取土方法对沟道进行截断封闭,进行人工造地。
5.1.3田块布置
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要求,田块布局应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田间机械作业,有利于水土保持,满足灌溉和排水要求,便于经营管理。项目区田块布置遵循以下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2)挖填土方量最小原则,合理确定开挖线;
(3)确保农田保收;
(4)田面高程应和排洪渠道相协调;
(5)整理地块作业采取保留熟土措施。
5.1.4田面高程设计
本项目主要采取梯田建设的形式平整土地,建立并划分生产单元,以便配套水利设施。根据项目区的特点,依地形和耕作条件划分田块,按照移动土方量最小、单块田块基本挖填平衡的原则确定开挖整平高程,然后按照开发和整理地块的不同要求确定覆土厚度,进而确定田面平整后最终高程。各田块田面设计高程详见规划图。
5.1.5田坎设计
田坎设计应遵循安全稳定、少占地、用工少。由公式确定:
Bm=Hctgθ
Bn=Hctgα
B= Bm- Bn=H(Hctgθ- Hctgα)
H=B/( ctgθ- ctgα)
B1=H/sinβ
式中: θ—原地面坡度(゜);
α—埂坎坡度(゜);
H——埂坎高度(m);
B——田面净宽(m);
Bn——埂坎(m);
Bm——田面毛宽(m);
B1——原坡面斜宽(m)。
田坎大于2m时,应设地边埂,并对田坎进行削坡处理,坡度控制在1:0.5~1:0.7之间。
5.1.6平整土地土方量计算
采用南方cass7.1软件中的三角网法进行计算,此方法是计算机将要平整的地块划分为若干个小三角形。
由DTM模型来计算土方量是根据实地测定的地面点坐标(X、Y、Z)和设计高程,通过生成三角网来计算每一个三棱锥的填挖方量,最后累计得到指定范围内填方和挖方的土方量,并绘出填挖方界限。
5.1.7覆土工程土方量计算

—为覆土厚度,平均取0.3m,
a—原田块平均宽(m);
b—原田块平均长(m);
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覆土厚度按50cm考虑。
覆土土源可利用规划的取土场、部分梯田改造富余土方等。
项目区土地平整依地形和耕作条件划分田块,并且按照移动土方量最小、单块田块基本挖填平衡的原则确定开挖整平高程,因此,本项目田块之间土方不进行调配。
5.1.8土壤熟化措施
项目区内新增的耕地由于土地肥力较低,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可种植一年紫花苜蓿或毛苕子,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肥力;除部分区域覆土外,其它区域应增施有机肥料,增加地力。
经逐块量算汇总,土地平整规模为133.12hm2。其中农用地平整113.86hm2,表土剥离与回填113.86hm2,客土回填23.66 hm2;未利用地平整30.26hm2,土地翻耕23.04hm2。
5.2灌溉与排水工程
由于严重缺乏水源,该项目区耕地不考虑配套灌溉设施,主要是建设配套沟道排洪设施。项目区主沟洪水标准按20年一遇考虑,规划在项区沟道沿一侧山体设置排水渠,排除设防标准内区间洪峰流量汇入,保护农田不被水淹。
5.2.1洪峰流量计算
a)洪峰流量计算
方法一  推理公式法
依据工程经验及排洪渠功能作用,排水设计流量按项目区20年一遇3 h 最大降雨强度确定。采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16453.3-2008)3.2.1式(3)进行计算:
Q=0.278 KiF
式中—设计流量(m3/s);
i—降雨强度(mm/h);
F—汇流面积 (km2),
K—径流系数。
查《延安地区实用水文手册》,项目区最大3h 平均降雨为39mm,变差系数CV为0.55,偏差系数CS与变差系数CV的比值CS/CV为3.0,从皮尔逊Ⅲ型曲线上查得相应频率的模比系数KP值为K10=1.73,K20=2.08,根据工程所在小流域的地形、土壤、植被等状况,依实际经验取洪峰径流系数K=0.45。代入上式计算得洪峰流量结果如下表:
项目区洪水计算成果见表5-1。
表5-1                      推理公式法洪水计算成果表
参数部位        桩号        汇流面积(km2)        洪峰流量(m3/s)
顾屯主沟        3+000 以上        8.067        39.358
        3+000~6+000        16.133        78.711
        6+000~ 10+000        24.20        118.069
左1毛沟                0.980        4.781
左2毛沟                0.643        3.137
左3毛沟                0.289        1.410
右1毛沟                0.807        3.937
右2毛沟                0.877        4.279
右3毛沟                0.470        2.293
右4毛沟                0.501        2.444
右5毛沟                0.652        3.181
右6毛沟                0.59        2.879
右7毛沟                0.323        1.576
右8毛沟                0.313        1.527

表5-2                         推理公式法洪水计算成果表
断面名称        频率P=5%
顾屯主沟道        118.069m3/s

方法二 经验公式法
  QN=KNFn
式中—设计流量(m3/s);
KN—重现期为N的经验指数;
F—汇流面积 (km2)
查《延安地区实用水文手册》表7-8,工程所在地经验公式参数Kp=31、n=0.61。代入计算得洪峰流量结果如下表:








表5-3                    经验公式法洪水计算成果表
参数 部位        桩号        汇流面积(km2)        洪峰流量(m3/s)
顾屯主沟        3+000 以上        8.067        110.779
        3+000~ 6+000        16.133        169.071
        6+000~ 10+000        24.20        216.516
右1毛沟                0.980        30.620
右2毛沟                0.643        23.679
右3毛沟                0.289        14.538
左1毛沟                0.807        27.199
左2毛沟                0.877        28.615
左3毛沟                0.470        19.559
左4毛沟                0.501        20.336
左5毛沟                0.652        23.881
左6毛沟                0.59        22.469
左7毛沟                0.323        15.559
左8毛沟                0.313        15.263
表5-4                    经验公式法洪水计算成果表
断面名称        频率P=5%
主沟道        216.516m3/s

经综合分析选用推理公式法作为工程的设计依据。
5.2.2主沟排水渠断面设计
排水渠考虑经济采用梯形土质断面(特殊地段采用浆砌石砌护),由 确定断面尺寸。
Ao=(b+ Ho)×Ho
Xo= 2.82Ho+b
Ro= Ao/ Xo
CO=1/n•RO1/6
根据项目地形和土壤质地,排洪渠底坡纵比降为1/500-1/700,内坡比1:1,渠底宽3m,计算后渠高2.14 m即可满足排洪要求,为安全起见,确定排洪渠深2.5-3.1m,设计水深2.5-2.95m,渠口宽12-16m,计算流速1.5-2.0m/s,满足不冲不淤。
5.2.3水面线推算
(1)起始断面及起始水位
本次水面线推算共在项目区1:2000实测地形图上布设10个断面,由于在项目区下游河道没有水利工程(坝),所以选水流控制条件较好(河道较顺直,断面变化小)的1#断面作为起始断面,由下游往上游推求水面线,起始水位按曼宁公式推求,成果见起始水位表。
表5-5                           起始水位表
断面名称        频率P=5%
顾屯1#断面起始水位(m)        949.92
(2)河道糙率n值的确定
顾屯沟河道糙率根据河道特性确定,项目区河床为沙、卵石或风化基岩组成,底坡尚均匀,床面不平整;两侧岸壁由土质、石质,陡坡,长有杂草,灌木等组成,形状较整齐;顺直段夹于两弯道之间,距离不远,断面尚规整。参照水力学河道糙率一览表综合分析,其平均糙率取0.034。
(3)水面线计算
水面线采用伯努利方程的演化公式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Z1+V12/(2g)=Z2+V22/(2g)+hf+hj
式中:Z1、Z2-------上下游断面水位( m);
V1、V2 --------上下游断面平均流量流速(m/s);
Hf=Q2*ΔL/K2--------沿程水头损失(m),其中ΔL为河段长,k为流量模数;
Hj=ζ*V2/(2g)----局部水头损失(m),其中ζ为损失系数,按如下情况选定:突然扩散时ζ:0.3-1.0;逐渐扩散时ζ:0-0.3;顺直及收缩ζ:0。
水面线计算成果见水面线计算成果表表5-6。
5.2.4堤防设计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本工程堤防等级4级,其安全加高值为0.6m,考虑到工程实际,堤顶超高不考虑波浪爬高影响。
根据沟道实际地形,同时考虑节约土地,本工程采用重力式梯形断面结构形式。
表5-6                      水面线计算成果表
断面号数        断面间距
(m)        二十年一遇洪水位
(天然水位)        二十年一遇洪水位
(设计水位)
1#断面        0        949.92        949.92
2#断面        1285        962.33        962.54
3#断面        2108        971.12        971.32
4#断面        3216        983.85        983.54
5#断面        4240        990.22        989.64
6#断面        5249        999.86        1000.02
7#断面        6261        1102.35        1102.55
8#断面        7225        1126.63        1125.83
9#断面        8234        1142.41        1142.61
10#断面        9216        1160.86        1160.86

5.2.5毛沟排水沟断面设计
考虑毛沟排水流量较小,本次规划结合田间生产路布局,在路一侧或两侧设排水沟,断面采用自然土质断面,部分段采用浆砌石渠槽。
5.2.6建筑物设计
(1)排水系统建筑物布设
该项目建筑物包括:跌水、过路涵管和生产桥。
跌水布设于排水沟出现较大跌差的地方;桥涵布设于田间道、生产路与排洪渠及排水沟相交处。
该项目共布设跌水83座,生产桥9座。
(2)排水系统建筑物设计
1)管涵
为了解决因排洪渠道阻隔而影响生产路交通的问题,特在生产路与排洪渠交叉处设置了一些管涵,以满足生产需要。
2)跌水
渠道跌水采用C15现浇混凝土修筑,各个跌水结构尺寸依据渠道设计流量。
5.3田间道路工程
田间道路建设包括田间道路和生产路。田间道路全部采用泥结碎石路面,村与田块之间按4.0m宽设计;生产路采用素土碾压路面,生产路宽2.0m。
项目区规划田间道路13.39km,生产路10.66km。
5.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项目区沟道土地平整以及覆土取土造成大量开挖裸露面,这些坡面坡度都较陡,需要进行防护。设计以生物防护为主,开挖坡面要求分级开挖,完善排水。
5.4.1削坡设计
沟台地周边陡坡削坡直立高度应在2m以下,根据土质条件,高边坡开挖坡比不小于1:0.75,分级开挖高度控制6m,留置平台宽度2m。
5.4.2排水工程
坡面汇水面积大于1hm2要在坡顶设置顶宽0.5m高0.5m的挡水埂,平台设置口宽0.4m深0.3m的土质排水沟。
5.4.3坡面防护措施
采用草灌结合、以灌木为主的经济防护模式护坡。开挖平台及顶部栽植单排小灌木,株距1m,穴状整地,一穴两株,苗木选择当地适生的紫穗槐。削坡坡面采用穴播种草,选择草木樨与紫花苜蓿1:1混播。
5.4.5 项目工程量
表5-7                      土地整治土方量表
田块编号        田块面积(hm2)        设计高程(m)        土方推移(m3)
1        1.86        1100        17494.19
2        0.95        1095        8935.21
3        1.23        1090        11568.74
4        0.84        1005        7900.60
5        0.65        1000        6113.56
6        2.46        1085-1095        23137.48
7        1.08        1080        10157.92
8        0.71        1077        6635.57
9        1.19        1074        11183.25
10        0.49        1078        4596.46
11        0.18        1081        1736.25
12        1.88        1063.65        17672.90
13        1.08        1066.94        10175.79
14        1.36        1071.25        12781.11
15        2.02        1074.05        19030.11
16        2.22        1078.83        20920.61
17        1.89        1082.39        17764.13
18        0.57        1087.16        5336.67
19        0.53        1087.12        4940.70
20        0.86        1091.45        8095.30
21        0.54        1087.73        5035.69
22        1.42        1092.17        13328.51
23        0.33        1095.56        3090.64
24        0.56        1097.22        5313.16
25        0.82        1096.25        7686.16
26        0.52        1100.81        4861.69
27        0.52        1105.51        4867.34
28        0.58        1065.32        5467.41
29        0.53        1062.54        4939.76
30        0.57        1057.66        5385.58
31        0.56        1079.36        5291.52
32        0.52        1079.56        4855.11
田块编号        田块面积(hm2)        设计高程(m)        土方推移(m3)
33        0.55        1075.22        5192.77
34        0.58        1073.92        5468.35
35        0.55        1070.15        5197.47
36        0.61        1064.82        5736.40
37        0.65        1058.25        6113.56
38        0.51        1055.14        4796.79
39        0.45        1057.2        4232.47
40        0.43        1060.75        4044.36
41        0.44        1050.83        4138.41
42        0.40        1047.28        3762.19
43        1.03        1048.52        9687.64
44        0.71        1044.01        6677.89
45        2.19        1040.24        20598.00
46        0.60        1036.4        5643.29
47        0.85        1031.87        7994.66
48        0.43        1034.24        4044.36
49        0.58        1030.58        5455.18
50        0.85        1035.66        7994.66
51        0.89        1030.21        8370.88
52        0.94        1022.29        8841.15
53        1.94        1015.98        18246.63
54        1.13        1023.65        10628.19
55        0.87        1015.28        8182.77
56        1.67        1009.81        15707.15
57        1.21        1000.57        11380.63
58        1.81        991.37        17023.92
59        1.18        985.36        11098.47
60        0.89        994.36        8370.88
61        0.52        990.19        4890.85
62        1.03        985.12        9687.64
63        0.77        1000.21        7242.22
64        0.79        995.27        7430.33
65        1.75        988.18        16459.59
66        0.70        980.42        6583.84
67        0.98        971.04        9217.37
68        0.53        974.16        4984.90
69        0.65        970.05        6113.56
70        2.10        995.62        19751.51
71        2.01        990.85        18905.01
72        0.69        1055.61        6489.78
73        0.11        1063.39        1034.60
74        0.18        1060.88        1692.99
75        0.57        1056.29        5361.12
76        0.57        1054.37        5361.12
77        0.50        1055.59        4702.74
78        0.55        1051.97        5173.01
田块编号        田块面积(hm2)        设计高程(m)        土方推移(m3)
79        0.55        1050.08        5173.01
80        0.46        1055.89        4326.52
81        0.57        1051.87        5361.12
82        0.58        1049.27        5455.18
83        0.57        1048.98        5361.12
84        0.51        1046.26        4796.79
85        0.54        1044.12        5078.96
86        0.80        1056.29        7524.38
87        0.47        1040.16        4420.58
88        1.11        1041.67        10440.08
89        0.50        1036.04        4702.74
90        0.54        1041.09        5078.96
91        0.80        1035.88        7524.38
92        0.55        1050.14        5173.01
93        0.45        1045.89        4232.47
94        0.50        1039.24        4702.74
95        0.52        1033.77        4890.85
96        0.72        1028.23        6771.95
97        0.61        1027.11        5737.34
98        0.53        1026.91        4984.90
99        0.54        1024.08        5078.96
100        0.55        1023.42        5173.01
101        0.63        1026.28        5925.45
102        1.39        1030.41        13073.62
103        1.51        1025.77        14202.27
104        1.49        1020.7        14014.17
105        0.55        1015.04        5173.01
106        0.50        1014.14        4702.74
107        0.48        1018.08        4514.63
108        0.48        1017.95        4514.63
109        0.80        1014.44        7524.38
110        0.55        1056.29        5173.01
111        2.20        1016.21        20692.06
112        2.50        1012.27        23513.70
113        0.50        1056.29        4702.74
114        0.47        1009.22        4420.58
115        0.50        1007.05        4702.74
116        0.50        1003.47        4702.74
117        0.50        1000.39        4702.74
118        0.73        1012.07        6866.00
119        0.89        1009.54        8370.88
120        0.89        1006.19        8370.88
121        0.89        1001.29        8370.88
122        0.89        998.33        8370.88
123        0.51        1007.14        4796.79
124        0.52        1002.81        4890.85
田块编号        田块面积(hm2)        设计高程(m)        土方推移(m3)
125        0.49        1000.22        4608.69
126        0.51        996.34        4796.79
127        0.52        1005.25        4890.85
128        0.50        1003.68        4702.74
129        0.49        1000.02        4608.69
130        0.53        998.82        4984.90
131        0.52        994.46        4890.85
132        0.51        993.81        4796.79
133        0.50        996.64        4702.74
134        0.52        999.31        4890.85
135        2.20        995.27        20692.06
136        0.80        990.79        7524.38
137        0.90        986.23        8464.93
138        0.50        992.08        4702.74
139        0.40        987.94        3762.19
140        0.43        986.1        4044.36
141        0.80        982.61        7524.38
142        0.80        1056.29        7524.38
143        1.50        986.83        14108.22
144        0.52        984.46        4890.85
145        0.52        982.1        4890.85
146        0.52        979.54        4890.85
147        0.50        976.17        4702.74
148        0.50        981.8        4702.74
149        0.85        982.47        7994.66
150        0.85        978.84        7994.66
151        0.85        975.42        7994.66
152        0.85        975.41        7994.66
153        0.85        977.48        7994.66
154        0.85        981.74        7994.66
155        0.71        978.49        6677.89
156        0.60        976.42        5643.29
157        0.60        973.6        5643.29
158        0.60        970.88        5643.29
159        0.60        968.44        5643.29
160        0.81        970.65        7618.44
161        0.53        969.78        4984.90
162        0.53        966.14        4984.90
163        0.53        964.28        4984.90
164        0.53        962.75        4984.90
165        0.53        960.47        4984.90
166        0.55        985.53        5173.01
167        0.55        980.04        5173.01
168        0.55        975.84        5173.01
169        0.55        965.71        5173.01
170        0.55        961.01        5173.01
田块编号        田块面积(hm2)        设计高程(m)        土方推移(m3)
171        0.55        965.79        5173.01
172        0.54        1056.29        5078.96
173        0.54        978.54        5078.96
174        0.54        972.1        5078.96
175        0.54        965.83        5078.96
176        0.54        961.44        5078.96
177        0.54        957.49        5078.96
178        0.54        959.92        5078.96
179        0.60        958.7        5643.29
180        0.70        954.19        6583.84
181        0.92        951.08        8653.04
182        0.92        953.61        8653.04
183        0.96        955.24        9029.26
合计        144.12                1355506.62

表5-8                          工程量汇总表
编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2        3        4        5
一        土地平整工程                           
1.1        表土剥离与回填        100m3        178.31          
1.2        土方推移        100m3        13555.07          
1.3        田埂(坎)修筑        100m3        236.61          
1.4        覆土        100m3        2793.90        
二        灌溉与排水工程                           
1        排灌工程                           
1.1        排水沟渠        km        20.73         
2        建筑物                           
2.1        跌水        座        83         
2.2        生产桥        座        9       
三        田间道路工程                           
1        田间道(B=4.0m)        km        13.39         
2        生产路(B=2.0m)        km        10.66         
五        生态环境工程                           
1        坡面防护工程        hm2        23.66         


6施工组织设计
6.1施工条件
项目区降雨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工程实施尽可能安排在冬季农闲时节。项目区涉及的顾屯村、何家村、疙瘩村、背河村4个行政村全部进行了农网改造,10KV线路通过各村组,各村组均安装了数台变压器。虽然该工程施工相对集中,但施工点用电量较小,不需要架设专用线路,用电方便可靠,电源供给有保障。目前通往项目区道路通行情况较好,为施工交通和运料提供了便捷和保障。
6.2天然建筑材料
工程所需土料多分布于项目区周边,施工时一般按就近原则开采,其储量丰富,该料场土料粘粒含量,塑性指数及天然含水量等均符合填筑要求;工程所需砂、石料均可从项目区临近石料场购买,来源有保障,规格符合施工要求。
6.3施工布置
项目区包括顾屯村、李家村、疙瘩村、背河村4行政村,各村之间交通方便,且便于各施工点之间的联系。规划在顾屯村内设置1个料场,料场设在居民点附近,料场内兼混凝土搅拌站,用于现砼工程的施工。生活设施与预制场相连,即方便生产,又方便生活。
6.4主要工程施工
6.4.1施工顺序
(1)施工准备、施工放样
施工准备是为项目施工做准备。主要是指“三通一平”和施工临时建筑工程的建设,“三通一平”是指通路、通水、通电和场地平整。施工道路主要依靠现有交通道路。
(2)土地平整工程
土地平整主要是对现有耕地中大平小不平、零散破碎的小块地块合并整平,对未利用地进行平整覆土。
施工顺序:施工放线      挖填土方推运     推土机平整       局部人工整平      人工整理田埂      交付验收。
(3)排水、灌溉渠道工程
施工放样、挖沟筑埂、检查断面尺寸及沟底比降。
施工顺序:施工放线     机械填筑土渠    人工修整    机械碾压    放中心线    人工开渠口    人工修整土模    混凝土衬砌     伸缩缝渠堤整理     交付验收。
(4)田间道路工程
施工放样、路基修筑、路面铺筑、检查质量、整改。
施工顺序:施工放线     路床整形碾压    路基土摊铺碾压     预混料拌合     机械摊铺      压路机碾压     人工整修路肩     散铺磨耗层。
(5)清理现场、竣工验收
6.4.2主要工程施工
(1)土地平整工程
土地平整是保证灌水质量,提高灌水劳动生产率,节约灌溉用水的一项重要措施。土地平整既要符合地面灌溉要求,又要便于耕作和田间管理。其基本要求是:①平整后的田块内各点的田面高程应比最末一级固定渠道的渠底高程低;②平整后的田面坡度应满足灌水要求,由灌水方向保证一定的坡度,对本工程而言,田面坡度应满足畦灌灌水技术要求;③满足一定的平整精度。一般畦灌地面高差±3cm;④平整后的土地应保持一定的肥力,为此平整时应尽量保留表土,一般挖方处保留表土20~30cm,填方超过50cm时,必须使熟土上翻,回填熟土层厚20~30cm。
当平整过程中遇到沟边平整时,沟坎边应至少保留5~10m工作面。
土地平整应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工施工为辅。施工过程包括:土方开挖、运输、填筑与压实等。常用的施工机械主要为推土机和铲车。如若采用其他大型机械进行施工所引起的高程变化是允许的。
(2)排水工程施工
1)施工宜选在非汛期的农闲季节,按照规划确定的排洪河道布置路线进行施工放样,定好施工线。
2)根据排水沟道的设计断面尺寸,沿施工线进行挖沟和筑埂,筑埂填方部分应将地面清理耙毛后均匀铺土,每层厚约20cm,用打夯机夯实厚约15cm,沟底或沟埂薄弱环节应加固处理。
3)排水沟道的弃土和局部取土坑应结合筑渠、修路和土地平整加以利用。
4)在排水沟道出口处,做浆砌石衬砌,在每一道跌水处,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专项施工。
5)竣工后,及时检查断面尺寸及沟底比降,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求,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处理。
(3)田间道工程施工
1)施工放样
根据路基挖填高度、路基宽度、边沟大小和边坡坡度,结合实地地形,在实地放出样来。
2)路基修筑
在路基开始修筑前,先要根据路基放样的边桩清理路基范围内的杂草、淤泥等。根据设计图纸资料,路基填土应按整个路基宽度分层填实,每层厚度不应大于30cm,土块必须打碎,填够一层时,把表面整理平顺后,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如发现路基有松软情况,应及时把该处土壤挖掉,换上好土重新压实。
3)路面铺筑
一般使用灌浆法。将定量的面层石料铺撒在路基层上面,用耙耙平,整形后碾压一二遍使石料稳定,随即把粘土和水调成的泥浆均匀灌满,等泥浆下注还没有干以前,就撒的石砾或石屑,进行碾压。最后进行加铺磨耗层及保护层,整形碾压。
4)竣工后,及时检查田间路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求,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处理。
6.5施工进度
根据项目建设规模以及工程建设内容,规划项目建设期为1年,各单项工程施工进度见表6-1。
表6-1                          施工进度计划表
编号        阶段
名称        工程
项目        施工时间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1        准备
阶段                                                                                                       
                                                                                                               
2        施工
阶段        土地平整工程                                                                                               
                                                                                                               
                排水
工程                                                                                               
                                                                                                               
                道路
工程                                                                                               
                                                                                                               
                坡面防护工程                                                                                               
                                                                                                               
3        竣工验收阶段                                                                                                       
                                                                                                               




7土地权属调整
7.1土地权属现状
项目区土地归属甘谷驿镇的顾屯村、李家村、疙瘩村、背河村4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为220.10hm2,项目建设规模213.17hm2。各行政村之间的界线明确,土地权属清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要求全部登记在册,未有土地纠纷。
7.2土地权属调整原则
土地权属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
(1)依法、公开、公正、公平、效率和自愿的原则;
(2)有利于稳定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则;
(3)有利于生产、方便于生活的原则;
(4)尽量保持村界的完整性;
(5)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7.3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3﹞287号《关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土地整理工作必须按照注意保护土地产权人的合法权益,既要避免国有土地资产的流失,也不能随意调整集体和个人的土地。该项目整理前延安市国土资源局宝塔分局应与村民委员会对原土地权属标桩量界,对其数量、面积、质量、分布、用途详细登记造册,建立档案,避免开发后土地权属发生纠纷。
延安市国土资源局宝塔分局和甘谷驿镇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和调处项目区内土地权属、使用方面的业务。根据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执行集体土地权属不变的原则,整理后的土地分配要保证土地面积、质量不低于原有水平。对新增的耕地面积,甘谷驿镇的顾屯村、李家村、疙瘩村、背河村4个行政村委会应在区政府和国土部门的指导下,按照以发展高效农业为主,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统一规划,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可以集体经营或村委会决定采取有偿使用的办法交付农民使用,也可以采取承包、租赁、合资、股份、集体经营等多种综合开发途径,增加集体和农民的经济收入,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
按照以上法规、政策和原则,本项目区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相对简单。①不存在行政区界之间的权属变更;②尊重原有行政区域界线,开发整理的土地归原所在区域行政村集体所有;③村民委员会在本村区域内对村民承包地使用权进行调整,并保证面积、质量上有所提高。

8项目实施与运行管理
8.1项目实施
8.1.1组织机构
甘谷驿镇沟道土地整治项目,在宝塔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实施,成立“宝塔区甘谷驿镇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管区长任组长,延安市国土资源局宝塔分局长任副组长,水利、农业、电力、财政、计划及所涉及乡镇主要领导任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延安市国土资源局宝塔分局,办公室主任由延安市国土资源局宝塔分局长兼任,主持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下设财务小组,权属调整小组,施工小组,监督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是:负责编制实施方案、施工设计、工程招投标、工程质量、检查、验收、资金和物资使用、资金审计以及项目组织协调等全过程监督管理工作。权属调整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土地权属纠纷负责协调解决。项目领导小组依据各成员单位的职能,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并把项目的实施工作作为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的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建立奖罚机制全面形成统一协调,分工明确,责权利结合的组织领导体系,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8.1.2管理制度
(1)建立工程建设“五制”,即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公告制和合同制。同时还要吸收管理单位和地方镇政府参加,共同协调、处理规划实施中有关社会问题。
(2)建立严格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进行全面质量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工程监理的有关规章制度。施工单位建立自检队伍,共同把好工程质量关。
(3)制定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实行项目目标管理制,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的对工程进度和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进行严肃处理。
8.1.3实施控制措施
(1)质量控制
工程施工严格按规范进行,并按施工网络计划控制施工进度。质量控制注重施工前和施工中的过程控制,以预防为主,加强对工作质量、工序质量和中间产品质量的检查,以良好的工作质量保证工程质量。质量保证的具体措施如下:
1)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重点部位和关键工序均设质量管理点;
2)实行逐级技术交底制度;
3)做好生产班组的自检、互检和专检工作。施工前对工程所采用的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并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使用。施工中实行工序交接单制度,上道工序完成,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交接,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对施工中的隐蔽工程要边施工边验收;
4)加强质量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
5)完善经济责任制,工程质量的优劣与奖金挂钩,严格奖惩制度。
(2)资金控制
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甘谷驿镇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由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设立专户、专款专用,严格执行“先报再审后批用”原则,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项目建设中去。实行报账制,按项目投资计划和工程进度,项目负责人和工程监理人员签字,项目办审核后予以报销。
加强资金使用的追踪检查和审计,严格财务制度,定期对资金的拨付、到位、配套、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实行阶段与年终审计、年度审计与竣工验收审计,规范资金使用,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3)进度控制
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充分发挥劳动力利用率。流水线施工,便于管理。充分利用机械和设备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调配精良的施工队伍,做好外界环境协调和内部关系协调。
8.2运行管理
8.2.1管理机构
项目完成后,为了加强管理,坚决杜绝“重建轻管”的现象,保证项目建设成果发挥长远效益。甘谷驿镇政府成立甘谷驿镇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项目基础设施管理处,负责排洪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8.2.2管理措施
项目实施后,所有基础设施由区国土部门移交甘谷驿镇进行管理。由甘谷驿镇政府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明确负责人,责任人由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负责人下设数名工作人员。负责人定期向镇政府主管领导汇报,出现问题及时解决,解决不了时由镇政府主管领导出面协调。
8.2.3经费筹措
建议项目后期管护经费的筹措办法,对于有明确受益来源的,按照受益面积明确费用标准;对于没有明确收费来源的,由甘谷驿镇负责维护和管理,协调各受益村组缴纳维护经费。

9投资估算
9.1编制说明
9.1.1编制原则及依据
(1)编制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兼顾国家、项目承担单位和承包商的利益,以提高项目区社会利益、经济利益、生态效益为原则,反映社会平均先进工效和管理水平。
2)坚持实事求是,体现项目自然地理条件和施工条件因素,合理选用指标,依据充分,体现材料及设备采购要求,考虑材料市场价格变化因素,真实体现项目投资规模。
(2)编制依据
估算编制以财综【2011】128号文发布的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为准,不足部分以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国土资耕发[2006]61号《陕西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估算指标》、《陕西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办法及费用标准》(2004)、《陕西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及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2004) 作为补充。
9.1.2取费标准和计算方法
(1)基础价格
1)人工预算单价:宝塔区属于陕西省六类工资区,根据编制给定,甲类工人工预算单价采用51.04元,乙类工采用38.84元。
2)材料预算价格及设备预算价格采用采用当地实际调查且运至工地施工仓库(或现场堆放地点)价格。施工用电1.0元/kwh,施工用水4.0元/ m3,施工用风0.12元/m3。
3)施工机械台班费采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台班费定额》,其中、动力燃料费、养路费及车船使用税等按有关规定计算。
(2)砂浆及砼材料单价
参照定额附录中的砂浆及砼材料配合比表,分别计算砂浆及砼材料单价。
(3)工程单价的确定
1)项目施工费由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组成。
2)措施费取费基数为直接工程费,按规定土石方、砌体工程取4.2 %,砼工程5.2%、安装工程取5.9%。
4)间接费取费基数为直接费,建筑工程中土方及砌体工程5%、石方及砼工程6%、其他工程5%;安装工程按人工费的65%计取。
5)利润取费基数为直接费与间接费之和,费率3%。
6)税金取费基数为直接费、间接费、利润三项之和,费率按市区、县城镇以外3.22%计算。
(4)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由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拆迁补偿费、竣工验收费和业主管理费组成,各项费用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有关规定计取。本项目不涉及移民拆迁工程。
(5)不可预见费
按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费和其他费用之和的3%计算。
9.1.3工程量计算说明
主要工程量依照设计文件、图纸、有关规范和相关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计算。
9.2投资构成
项目估算总投资由建安工程费、其他费用和预备费构成。项目总投资3102.75万元,平均单位面积投资14.99万元/hm2(9492元/亩)。各项费用及所占总投资比例见表9-1。

表9-1                     各项费用及所占总投资比例表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投资金额(万元)        占总投资比例(%)
        (1)        (2)        (3)
一        工程施工费        2729.51         87.97
1        土地平整工程        1032.35         33.27
2        农田水利工程        1149.12         37.04
3        田间道路工程        483.29         15.58
4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24.75         0.80
5        其他工程        40.00         1.29
二        其他费用        348.48         11.23
1        前期工作费        128.75         4.72
2        拆迁补偿费        13.65         0.00
3        工程监理费        51.40         1.88
4        竣工验收费        93.26         3.42
5        业主管理费        75.07         2.75
三        不可预见费        24.75         0.80
总     计        3102.75         100.00
本项目特点是以土地平整为主体,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其他工程为配套的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项目。各项费用占总投资的比例和各单项工程占建安工程费的比例基本经济、合理,切合项目实际,符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规定和要求。各单项工程占建安工程费的比例见表9-2。
表9-2                     单项工程占建安工程费比例表
序  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投资(万元)        占建安工程费比例(%)
1        土地平整工程        1032.35         37.82
2        农田水利工程        1149.12         42.10
3        田间道路工程        483.29         17.71
4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24.75         0.91
5        其他工程        40.00         1.47
建安工程费合计        2729.51         100.00
9.3资金筹措
本项目建设资金全部申请国家财政投资。
9.4进度计划
项目计划建设期为1年,因此,年度投资为3102.75万元。

10效益分析与耕地质量评价
10.1社会效益
10.1.1定性分析
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田间道路、排洪设施和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全部配套完善,并且净增加耕地面积30.26hm2,对维持宝塔区耕地占补平衡起到很大作用。另外,通过合理合法的权属调整,明晰了土地产权关系,可以减少今后土地利用中可能引发的各种纠纷,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
10.1.2 定量分析
(1)土地利用率
整理前土地利用率=(整理前项目区已利用面积÷项目区建设规模)×100%
即:整理前土地利用率=(155.28÷213.17)×100%=72.84%
整理后土地利用率=(整理后项目区已利用面积÷项目区建设规模)×100%
即:整理后土地利用率=(202.99÷213.17)×100%=92.22%
土地利用率增量=整理后土地利用率 - 整理前土地利用率
即: 92.22% -72.84%=19.38%
(2)新增耕地面积和新增耕地率
新增耕地面积=项目实施后耕地面积 - 项目区原有耕地面积
即:144.12-113.86=30.26hm2
  新增耕地率=(新增耕地面积÷项目建设规模)×100%
即:30.26÷213.17×100%=13.75%
(3)新增耕地可供养人数
新增耕地可供养人数=新增耕地面积×(项目区总人数÷耕地总面积)
即:30.26×(1099÷144.12)=230(人)   
10.2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
10.2.1定性分析
项目建成后,通过田、水、路、林综合整治,项目区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为逐步实现生态农业打好基础;通过水利设施配套完善,可有效增加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土地垦殖率和绿色植被覆盖率提高了,为农作物生长和当地群众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10.2.2定量分析
1)土地垦殖率
整理前土地垦殖率=(整理前耕地规模÷项目区建设规模)×100%
即:
土地垦殖率=113.86÷220.10×100%=53.4%
整理后土地垦殖率=(整理后耕地规模÷项目区建设规模)×100%
即:土地垦殖率=144.12÷220.10×100%=65.4%
土地垦殖率增量=整理后土地垦殖率-整理前土地垦殖率
即:
      65.4%-53.4%=12%
2)绿色植被覆盖率
整理前绿色植被覆盖率=(整理前植被规模÷项目区建设规模)×100%
即:(94.03÷213.17)×100%=42.7%
整理后绿色植被覆盖率=(整理后植被规模÷项目区建设规模)×100%
即:(143.63÷213.17)×100%=54.5%
绿色植被覆盖率增量=整理后绿色植被覆盖率-整理前绿色植被覆盖率
即:54.5% - 42.7%=11.8%
10.3经济效益
(1)净增产值
1)项目实施后,净增耕地面积30.26 hm2
奥鹏作业答案,奥鹏在线作业答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一
客服二
客服三
客服四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谋学网奥鹏同学群2
微信客服扫一扫

QQ|关于我们|联系方式|网站特点|加入VIP|加盟合作|投诉建议|法律申明|Archiver|小黑屋|奥鹏作业答案-谋学网 ( 湘ICP备2021015247号 )

GMT+8, 2025-1-22 21:47 , Processed in 0.10880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