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在汉代识字教育所采用的字书中,流行最广且一直保存至今的只有( ),它的编者是汉元帝时的黄门令史游。
A. 《千字文》
B. 《史籀篇》
C. 《三字经》
D. 《急就篇》
标准资料:D
2. 20世纪20年代的“活教育”实验,是由( )主持的。
A. 陈鹤琴
B. 梁漱溟
C. 晏阳初
D. 黄炎培
标准资料:A
3. “书院”作为一种教育组织正式形成是在哪个朝代?( )
A. 元代
B. 宋代
C. 唐代
D. 明代
标准资料:B
4. “学田”制度是在哪个朝代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的?( )
A. 元代
B. 宋代
C. 唐代
D. 明代
标准资料:B
5. “学在官府”不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
B. 夏代
C. 西周
D. 东周
标准资料:D
6. 《白鹿洞书院揭示》是( )制定的。
A. 王守仁
B. 湛若水
C. 阮元
D. 朱熹
标准资料:D
7. 洋务派开设了以培养制造和驾驶等技术人才为主的学堂,代表性的是( )。
A. 京师同文馆
B. 天津水师学堂
C. 福建船政学堂
D. 天津武备学堂
标准资料:C
8. “化性起伪”是( )提出的。
A. 孟子
B. 孔子
C. 荀子
D. 老子
标准资料:
9. 西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再设的一个中央官学机构是( )。
A. 国子学
B. 宫邸学
C. 四门学
D. 鸿都门学
标准资料:
10.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首任教育总长是( )。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严复
D. 蔡元培
标准资料: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以下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
A.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B. “有教无类”
C. “学而优则仕”
D. “因材施教”
标准资料:A
2. 东林书院的办学特点是( )。
A. 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讲会制度。
B. 推崇程朱理学,反对当时流行的王守仁“心学”。
C. 容纳各种实学。
D. 讽议朝政,裁量人物。
标准资料:A
3. ( )是阮元举办的两所著名书院,对清代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书院官学化和科举化的风潮中独树一帜。
A. 白鹿洞书院
B. 岳麓书院
C. 诂经精舍
D. 学海堂
标准资料:
4. 下列对汉代太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为博士置弟子员,标志着太学的正式设立。
B. 汉代太学的正式教师称为博士。
C. 汉代太学内部的考试基本上采用设科射策的形式。
D. “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汉代出现的。
标准资料:
5. 以下对苏湖教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创立的。
B. 是胡瑷在苏州、湖州讲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及教学管理方法。
C. 其主要做法是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
D. 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最早的。
标准资料:
6. 以下属于明末清初进步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的是( )。
A. 批判理学教育理论。
B. 主张培养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
C. 提倡实学,重视自然科学和技艺的学习。
D. 提倡"主动"、"习行"的教学方法,反对理学家"主静"、"读书穷理"的治学方法。
标准资料:
7. 以下对战国时期教育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明初国子监还实行“历事制”,规定国子监生学习到一定年限,分到政府各部门“先习吏事”。
B. 明洪武八年,朱元璋令在乡社中设立社学,“延师儒以教民间子弟”。
C. 明清普遍设置的蒙学主要是私塾 ,蒙学教师一般称为蒙师。
D. 明国子监内设立有“绳愆厅”,俨然校内公堂和监狱,对学生进行审讯和惩罚。
标准资料:
8. 孔丘对弟子们普遍传授的主要教材是( )。
A. 《诗》
B. 《书》
C. 《礼》
D. 《乐》
标准资料:
9. 以下对韩愈的教育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师说》中提出的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
B. 其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教育家的最显著特点是师道思想。
C. 提出从“教”、“养”、“取”、“任”四个方面来综合考察人才的系统理论。
D. 制定《白鹿洞书院揭示》。
标准资料:
10. 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包括( )。
A. 批评当时的儿童教育存在三大弊端:重机械记忆,不重启发思维;重消极防范,不重积极诱导;普遍采用体罚,摧残儿童的身心。
B. 从快乐是人心之本的观点出发,主张教育儿童要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培养其"乐学"的情绪。
C. 主张儿童教育要一导之以礼","讽之读书","开其知觉",使儿童德、智、体、美均衡发展。
D. 强调科学安排教学计划,使儿童每天的活动有:定的次序,动静交错,学有余力。
标准资料: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秦始皇“书同文字”的文教政策破坏了文化的多样性,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资料:
2. 西周时期所谓的“乡学”就是设在农村中的学校。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资料:
3. “监生历事制度”是明代出现的一种教学实习制度。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资料:
4. 唐玄宗发布《求儒学诏》,亲自注《孝经》,颁布行天下。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资料:
5. 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资料:
6. 明代的国子监学生物质待遇优厚,管束也较宽松。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资料:
7. "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顺应了社会历史进步潮流,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资料:
8. “积分法”作为一种学生学业考核方法,始于宋代,到元代趋于完善。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资料:
9. 孔子的“六艺”教育中,“书”是指教学生识字、写字,以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资料:
10. 设置地方教育行政长官“提举学事司”是元代官学制度有别于宋代的特点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