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班级授课组织便于发挥()作用。
A. 教师的主导作用
B. 学生的作用
C. 学生的创造性
D. 书本的作用
2. 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取向。
A. 忠实取向
B. 相互适应取向
C. 课程创生取向
D. 发展取向
3. 核心课程的概念起源于()的观点
A. 斯宾塞
B. 赫尔巴特
C. 泰勒
D. 杜威
4.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讨论、探究与解决问题,学生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
A. 提示性教学方法
B.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
C. 教学对话
D. 课堂讨论
5. 课程决策权力分配的趋势是()。
A. 走向均权化
B. 分权制
C. 集权制
D. 分权与集权并重
6. 当课程组织谋求学科逻辑、学生的心理逻辑、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几方面,即是()
A. 混合取向的课程组织
B. 社会问题取向的课程组织
C. 学生兴趣和发展取向的课程组织
D. 学生取向的课程组织
7. ()是卢梭的观点。
A. 教育即经验改组
B. 教育即生活
C. 教育即生长
D. 教育即儿童天性的自然展开
8. ()是借助各种静态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标本、绘画等来提示内容的教学方法
A. 呈现
B. 展示
C. 示范
D. 口述
9. 主体取向评价的核心是()。
A. 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
B. 追求对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与改进
C. 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
D. 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10. 在课程研究史上,是()开课程研究重视教师主体性的风气之先河
A. 斯腾豪斯
B. 布鲁纳
C. 瓦根舍
D. 奥苏伯尔
11. 杜威以()作为其教学理论的核心基础
A. 经验主义
B. 个人主义
C. 民主主义
D. 操作主义
12. 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价值取向是()
A. 学生兴趣
B. 学科兴趣
C. 实践兴趣
D. 技术兴趣
13. ()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既在一些主题或观点上相互联系,又保持各学科原来的相对独立。
A. 相关课程
B. 融合课程
C. 广域课程
D. 综合课程
14. ()是指每一个学生个体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A. 表现性目标
B. 教学性目标
C. 生成性目标
D. 行为性目标
15.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学习者的需要
B. 教师的需要
C. 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D. 学科的发展
16. 在儿童学习“公共汽车”、“出租车”、“火车”等概念的基础上,掌握“交通工具”的概念,这样的学习属于()
A. 下位学习
B. 上位学习
C. 归属学习
D. 并列结合学习
17. 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A. 尊重学习者的个性
B. 了解学生现状
C. 了解社会生活的需求
D. 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需要
18. 教学方法受特定的()的制约
A. 教学特点和教学水平
B. 教学要素和教学组织
C. 教学时间和教学结构
D. 教学价值观和教学内容
19. ()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提示活动教授课程内容、学生接受并内化这些内容的方式。
A. 呈现
B. 展示
C. 示范
D. 提示型教学方法
20. 课程创生观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的()。
A. 执行者
B. 开发者
C. 监督者
D. 评价者
华师《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
二、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的步骤:()
A. 启动阶段
B. 实施阶段
C. 传播阶段
D. 合作阶段
BD
2. 下列属于典型的学科课程的有()
A. 科目本位课程
B. 学术中心课程
C. 综合学科课程
D. 活动课程
BC
3.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教育价值有()
A. 体现教育的民主性追求
B. 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C.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和问题解决能力
D. 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BC
4.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
A. 情境
B. 协作
C. 会话
D. 意义建构
BCD
5. 下列对教学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 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B. 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C. 教养和教育的统一
D. 教师主导学生的过程。
CD
6. 教学组织即比较灵活的具体教学过程的组织,这可以区分为()
A. 同步学习
B. 分组学习
C. 个别学习
D. 集体学习
BC
7. 有关课程实施与教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课程实施内在地整合了教学
B.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和基本途径
C. 教学内在的整合了课程设计
D. 课程实施研究与教学研究具有内在的互补性
BD
8.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是()
A. 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
B. 注重直觉思维
C. 注重内部动机
D. 注重信息的灵活提取
BCD
9. 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观点有:()
A. 把理想视为课程的有机构成
B. 强调系统知识
C. 课程开发的方法为“工作分析”,主要是指对人类的职业领域的分析
D. 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安排内容,以便用一种适当的教学顺序获得它们
BCD
10.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有()
A. 为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B. 为课程与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
C. 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D. 为课程与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BCD
11. 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确定为课程与教学目标要贯彻的原则是()
A. 民主性原则
B. 科学性原则
C. 民族性与国际性统一的原则
D. 教育先行原则
CD
12. 下列属于目标达成模式的步骤的是()
A. 建立目的和目标
B. 把目标分成较细的类目
C. 选择和发展评价所使用的测量技术
D. 搜集有关表现的资料
BCD
13. “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把课程变革视为一种技术化、理性化的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A. 研究
B. 开发
C. 传播
D. 采用
BCD
14. 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大致包括的基本环节有()
A. 确定教育目的
B. 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
C. 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
D. 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
BCD
15. 范例教学的基本特征有()
A. 连续性
B. 基本性
C. 基础性
D. 范例性
CD
华师《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永恒主义,要素主义,结构主义等课程流派属于社会问题取向的
A. 错误
B. 正确
2. 卢梭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A. 错误
B. 正确
3. 课程实施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是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
A. 错误
B. 正确
4. 自主型教学方法的最根本的特征是教师的指导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
A. 错误
B. 正确
5. 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中,超越论认为当教育及课程的主体地位真正确立起来之后,学校课程与其他社会生活经验的关系就是一种对话、交往、超越的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6. 地方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
A. 错误
B. 正确
7. 螺旋式课程是由直线式课程发展而来,在课程组织过程中,这两种组织方式很难截然分开,常常交替存在
A. 错误
B. 正确
8. 课程创生取向——教学设计是一个持续创造的过程,指向于人的解放
A. 错误
B. 正确
9. 教学方法的本质是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 错误
B. 正确
10. 建构主义认识论认为教学即是对学生施加控制的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11. 过程取向的评价本质上是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的
A. 错误
B. 正确
1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是同一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13. 课程内容的发展趋势既引进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信息技术知识,又把学习者的“个人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
A. 错误
B. 正确
14. 卢梭认为教育应使儿童从社会因袭的束缚与压抑中解放出来,回归人的自然的状态,遵循人的自然倾向,使儿童自由成长。
A. 错误
B.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