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选题(共 14 道试题,共 70 分。) V 1. 对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的资格称为( )
A. 责任能力
B. 权利能力
C. 行为能力
D. 权力能力
2. 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社会作用的核心是 ( )
A. 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要件
B. 促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C. 促进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
D. 确认和维护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和阶级关系
3. 法和国家的一般关系是( )
A. 法高于国家,是国家的基础
B. 国家权力大于法,是法的根据
C. 二者互相依赖,互相支持
D. 二者相互独立,互不依附
4.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法律”一词应 作()
A. 限制解释
B. 扩充解释
C. 字面解释
D. 严格解释
5. 经济基础决定法意味着( )
A. 经济的要求即是法律
B. 法律没有自己的历史
C. 法没有相对独立性
D. 法从经济关系中自动产生
6. 通常所说的“令行禁止”就是( )两种行为的合称
A. 主义务与从义务
B. 公义务与私义务
C. 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
D. 绝对义务与相对义务
7. 下列关于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不正确的表述是()
A. 党的政策是法的指导或灵魂
B. 社会主义法律制约党的政策
C. 法律总是高于和大于政策,政策总要服从法律
D. 党的政策和法律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8. 下列各项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正式意义上的渊源的是 ()
A. 党的政策
B. 国际条约
C. 军事法规
D. 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9. 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这一用语最早来源于 ( )
A. 罗马法
B. 前苏联社会主义法
C. 欧洲中世纪法
D. 近代资本主义法
10. 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 )的关系
A. 一般与特殊
B. 整体与局部
C. 理论与实际
D. 论与史
11. 我国社会主义守法的关键是( )
A. 党员守法
B. 党和国家干部模范守法
C. 公民守法
D. 政法干部守法
12. “在住宅区内机动车车速应限制在每小时20公里以内”这一规则是()
A. 义务性规则
B. 委任性规则
C. 任意性规则
D. 授权性规则
13. 划分法的历史类型的标准是( )
A. 法的制定的机关及法律的效力
B. 法的某些共同性或历史传统
C. 法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
D. 法的阶级本质和经济基础
14. 当代中国建立了各国家机关分工配合的法律解释体制,拥有国家立法解释权的机关是()
A. 国务院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最高人民法院
D.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多选题(共 6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法律体系的内容有( )
A. 宪法
B. 国际法
C. 军事法
D. 环境法
2. 根据《立法法》的要求,下列哪些事项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加以规定( )
A.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B. 教育制度
C. 对私有企业的财产征收制度
D.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制度
3. 某日,陈某因生活琐事将肖某打伤。当地公安局询问了双方和现场目击者并做了笔录,但未做处理。两年后,该公安局对陈某做出了拘留10日的处罚。陈某申诉,上一级公安局维持了原处罚决定。陈某提起诉讼。法官甲认为该公安局违反了《人民警察法》关于对公民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的规定,因此应当撤销其处罚决定。法官乙认为,如果因公安局的迟延处理而撤销其处罚,就丧失了对陈某的违法行为进行再处理的可能,因此不应当撤销。依据法理学的有关原理,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 陈某与该公安局之间不存在法律关系
B. 法官甲的观点说明法律具有程序性的特征
C. 法官甲的推理属于形式推理
D. 法官乙的观点属于司法解释
4.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主要渊源是()
A. 行政法规
B. 法律
C. 宪法
D. 国际条约
E. 习惯
5.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体现了法律秩序所具有的( )
A. 强制性
B. 普遍性
C. 实在性
D. 客观性
6.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享有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议案即享有立法提案权的机关和个人包括()
A. 全国人大常委会
B. 全国人大常委会各专门委员会
C. 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D. 全国人大各代表团或30名以上的人大代表
E. 全国人大各代表团和10名以上的人大代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