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选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在目前光纤通信系统中应用最广的光纤是( )。
A. 石英系光纤
B. 石英芯、塑料包层光纤
C. 多成分玻璃纤维
D. 塑料光纤
2. 智能电网的发展对中低压通信接入网的网络结构、覆盖范围、技术应用、( )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A. 人员素质和业务管理
B. 带宽需求和业务管理
C. 人员素质和物流管理
D. 带宽需求和物流管理
3. 发电厂中装设各种自动装置的最大优点是( )。
A. 快速反映
B. 调节有功
C. 调节无功
D. 快速送电
4. 对于基带CSMA/CD而言,为了确保发送站点在传输时能检测到可能存在的冲突,数据帧的传输时延至少要等于信号传播时延的( )。
A. 1倍
B. 2倍
C. 4倍
D. 1.5倍
5. 通信网的基本结构形式有五种,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
A. 网型、星型、树型、环型、总线型
B. 网型、星型、线型、复合型、环型
C. 网型、星型、复合型、环型、总线型
D. 网型、环型、线型、复合型、树型
6. 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大致可分为塔式、( )、碟式三种类型。
A. 杯式
B. 段式
C. 槽式
D. 柱式
7.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物理架构上可分为( )等3个层次。
A. 主站、通信信道、现场终端
B. 主站、通信信道、子站
C. 子站、通信信道、现场终端
D. 主站、子站、现场终端
8. 推出OSI参考模型是为了( )。
A. 建立一个设计任何网络结构都必须遵从的绝对标准
B. 克服多厂商网络固有的通信问题
C. 证明没有分层的网络结构是不可行的
D. 以上叙述都不是
9. 波长为10mm的电波属( )。
A. 长波
B. 中波
C. 短波
D. 微波
10. 在分组交换网中信息在从源节点发送到目的节点过程中中间节点要对分组 ( )。
A. 直接发送
B. 存储转发
C. 检查差错
D. 流量控制
11. 智能电力需求侧管理在传统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主要包括( )。
A. 自动需求响应
B. 智能有序用电
C. 远程能效检测和诊断
D. 以上都是
12. 光纤WDM明线技术中的FDM模拟技术,每路电话( )。
A. 2kHz
B. 4kHz
C. 6kHz
D. 8kHz
13. RS-232标准接口电路采用( ) 。
A. 同步方式
B. 开放型
C. 平衡型
D. 非平衡型
14. 无源光网络(PON)是一种点到多点的光纤接入技术,它由( )组成。
A. 光线路终端(OLT)、汇聚侧、用户侧
B. 光线路终端(OLT)、光分配网络(ODN)、光网络单元(ONU)
C. 汇聚侧、用户侧、光分配网络(ODN)
D. 汇聚侧、用户侧、光网络单元(ONU)
15. 交换式局域网增加带宽的方法是在交换机多个端口之间建立( )。
A. 点—点连接
B. 并发连接
C. 物理连接
D. 数据连接
16. 智能用电环节采用了多种通信技术,如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用了光纤、( )、230MHz、电力线载波、RS-485等通信技术,智能小区/楼宇采用了( )和电力线载波等技术。
A. WCDMA、光纤复合低压电缆
B. GPRS/CDMA、光纤复合低压电缆
C. GPRS/CDMA、PON
D. GPRS、蓝牙
17. 坚强智能电网的三个基本技术特征是( )。
A. 信息化、自动化、可视化
B. 专业化、自动化、可视化
C. 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
D. 数字化、集成化、互动化
18. 智能电网将使人们的生活( )。
A. 更便捷、更低碳、更经济
B. 更便捷、更舒适、更经济
C. 更舒适、更低碳、更经济
D. 更便捷、更舒适、更低碳
19.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是在传统交流输电的基础上,将( )与( )相结合。
A. 电力电子技术,现代控制技术
B. 输电技术,现代控制技术
C. 电力电子技术,输电技术
D. 输电技术,控制潮流
20. 信息在两端节点之间传输时,若要经过多个中间节点转发,则称这种传输方式为( )。
A. 存储一转发
B. 集中传输
C. 分布传输
D. 广播
21. 建设宽带网络的两个关键技术是骨干网技术和( )。
A. Internet技术
B. 局域网技术
C. 接入网技术
D. 分组交换技术
22. 电力光纤到户是指在低压通信接入网中采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LC),将光纤随低压电力线敷设,实现到表到户,配合无源光网络技术,承载( )等业务。
A. 用电信息采集、智能用电双向交互、“三网融合”
B. 用电信息采集、智能用电双向交互、“四网融合”
C. 配电自动化、智能用电双向交互、“三网融合”
D. 配电自动化、智能电网双向交互、“四网融合”
23. SDH网管系统的软件层级结构的最高层是( )。
A. 设备层
B. 网元层
C. 网元/子网管理层
D. 网络管理层
24. 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 )。
A. 设备状态检测、电力生产管理、电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智能用电
B. 电能消耗测量、电力生产管理、电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智能用电
C. 电能消耗测量、电力生产管理、电力资源分布、智能用电
D. 电能消耗测量、电力生产管理、电力资源分布、智能配电
25. 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为若干时间片轮换地给多个信号使用,每一时间片由复用的一个信号占用,这样可以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多个数字信号,这就是( )。
A. 频分多路复用
B. 频分与时分混合多路复用
C. 空分多路复用
D. 时分多路复用
26. SDH传输网最基本的同步传送模块是STM-1,其信号速率为( )kbit/s。
A. 155520
B. 622080
C. 2488320
D. 9953280
27. 直线视距传输信息的信道是( )。
A. 短波信道
B. 中波信道
C. 微波信道
D. 光纤信道
28. GSM的多址方式为( )。
A. FDMA
B. TDMA
C. CDMA
D. FDMA-TDMA混合技术
29. ( )技术能够保证电网公用信息的一致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并在智能电网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A. 统一建模
B. 数字仿真
C. 超导电力
D. 海量数据处理
30. G.652光纤可以将2.5Gbit/s速率的信号无电再生中继传输至少( )公里左右。
A. 200
B. 400
C. 600
D. 800
31. 智能小区综合了计算机技术、综合布线技术、( ) 等多学科技术领域,是一种多领域、多系统协调的集成应用。
A. 光纤技术、控制技术、测量技术
B. 通信技术、遥控技术、测量技术
C. 通信技术、控制技术、测量技术
D. 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互动技术
32. 光纤WDM中的光纤通信2.5Gbit/s SDH系统,TDM数字技术,每路电话( )kbit/s。
A. 32
B. 64
C. 128
D. 256
33. 电动汽车充电模式主要包括( )。
A. 交流充电、直流充电、电池更换
B. 交流充电、车载充电、电池更换
C. 交流充电、直流充电、非车载充电
D. 快速充电、直流充电、电池更换
34. 以下不属于广域测量的关键技术是( )。
A. 卫星始终授时技术
B. 同步测量技术
C. 相量计算算法
D. 低频振荡技术
35. 以下属于变电站时间同步技术的是( )。
A. 非同步脉冲方式
B. 复杂网络始终协议方式
C. IEC 61588精准时间协议
D. 以上都是
36. 配电系统少人值守变电站应具有的基本功能是( )。
A. 自动重合闸功能
B.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功能
C. 遥控功能
D. 遥信功能
37. 在下面通信方式中,属于有线通信的是( )。
A. 微波中继通信
B. 卫星通信
C. 载波通信
D. 短波通信
38. 双向互动服务的主要内容有( )。
A. 信息发布、业务受理、客户交费、接入服务、增值服务
B. 信息提供、业务受理、客户交费、接入服务、增值服务
C. 信息提供、业务受理、客户交费、有序充电、增值服务
D. 信息提供、业务受理、客户交费、接入服务、社区服务
39. 光纤可分为( )。
A. 单模和多模
B. 细光纤与粗光纤
C. 屏蔽与非屏蔽
D. 有线与无线
40.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属于下列哪个层次的传输规约( )。
A. 物理层
B. 链路层
C. 网络层
D. 应用层
41. 异步通信方式的特点之一是( )。
A. 设备复杂
B. 设备简单
C. 传输效率高
D. 时钟要求高
42. 智能电网调度在以下哪些方面较传统电网有较大提升?
A. 电网可控性
B. 安全性、灵活性
C. 能源资源配置
D. 以上都是
43. 智能电网一体化信息平台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
A. 信息网络、数据(容灾)中心、集成服务、信息展现
B. 网络控制、数据资源、集成服务、信息展现
C. 网络控制、数据资源、系统服务、信息展现
D. 网络控制、数据(容灾)中心、集成服务、信息展现
44.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基础平台包含( )、操作系统 、( )、信息传输与交换、( )6个层次。
A. 硬件;数据库;公共平台
B. 硬件;数据管理;公共服务和功能
C. 软件;数据库;公共平台
D. 硬件;数据管理;公共平台
45. 厂站RTU向调度传送开关变位是( )。
A. 遥测
B. 遥信
C. 遥控
D. 遥调
46. SDH网络单元主要有( )。
A. 同步光缆线路系统
B. 终端复用器
C. 分/插复用器
D. 同步数字交叉连接设备
E. 以上所有
标准资料:E
47. 目前光纤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的调制─检测方式是( )。
A. 相位调制—相干检测
B. 强度调制—相干检测
C. 频率调制—直接检测
D. 强度调制—直接检测
48. ( )是指通过对变电站内信息的分布协同利用或集中处理判断,实现站内自动控制功能的装置或系统,其可行性依赖于网络通信和CPU处理能力。
A. 顺序控制
B. 数据控制
C. 站域控制
D. 信息控制
49. 当系统间需要高质量的大量数据传输的情况下常采用的交换方式为( )。
A. 虚电路交换
B. 报文交换
C. 电路交换
D. 数据报
50. 同步通信特点之一是( )。
A. 设备简单
B. 效率高
C. 效率低
D. 无时钟要求
谋学网www.mouxue.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