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籍日裔学者( )在《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中分析了企业管理与文化的关系。
巴纳德
菲尼普.塞尔茨尼克
威廉.大内
特雷斯.迪尔
2.
()企业文化为企业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对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常常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
“黏结剂”功能
“方向盘”功能
“发动机”功能
离合器功能
3.
()是一种个性突出且相对稳定的企业文化类型。
成长型企业文化
成熟型企业文化
衰退型企业文化
务实型企业文化
4.
企业文化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企业文化的()。
客观属性
亚文化属性
本质属性
“两分属性”
5.
()是企业规范化和信念化了的意识表现,反映企业经营管理中积极的主观意识。
企业整体价值观念
企业精神
企业伦理道德规范
企业风貌与形象
6.
()是指企业文化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
“黏结剂”功能
“方向盘”功能
“发动机”功能
离合器功能E润滑剂功能
7.
企业文化理论的核心就是以()为中心。
人
技术
管理
资金
8.
最早将文化这个概念用于企业管理、研究企业价值观念以及社会文化传统等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
切斯特.巴纳德
菲尼普.塞尔茨尼克
威廉.大内
特雷斯.迪尔
R.帕斯卡尔
9.
企业文化模式按时间的继承性分为()。
传统模式
现代模式
实际模式
目标模式
特殊模式
10.
沃特曼于1987年在《创新经营》一书中提出了以人的能力为核心的7C模式:即( )、人员和作风。
战略
结构
制度
技能
最高目标
11.
R.帕斯卡尔的“7S”模式是指( )。
战略、结构
制度、人员
作风
技能
最高目标
12.
企业文化的从属特征主要体现在。
无形性与有形性相统一
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统一
观念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超前性与滞后性相统一
吸收性与排他性相统一及经济性与社会性相统一
13.
企业文化从内容特质上可以分为()。
目标型企业文化
竞争型企业文化
创新型企业文化
务实型企业文化
团队型企业文化和传统型企业文化。
14.
企业文化管理理论出现之前,在管理学中的三个理论学派是()。
技术学派
行为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
人文科学学派
自然学派
15.
从团队的角度来划分焦虑类型,可以分为()。
基本存在的焦虑
与工作相关的次生性焦虑
深层焦虑
一般焦虑
特殊焦虑
16.
美籍日裔学者威廉.大内在《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中分析了企业管理与文化的关系。
√
×
17.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的基本信仰、追求和经营管理的基本理念。
√
×
18.
企业文化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企业文化的本质属性。
√
×
19.
最早将文化这个概念用于企业管理、研究企业价值观念以及社会文化传统等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威廉.大内。
√
×
20.
企业文化理论的核心就是以管理为中心。
√
×
21.
企业运营和管理受到两只手的影响,企业文化是其中的“有形之手”。
√
×
22.
企业文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这是企业文化的客观属性。
√
×
23.
从认识论的角度讲,企业文化是一种以管理为核心的新兴理论。
√
×
24.
沃特曼于1987年《在经济衰退中进行管理》一书中提出了以人的能力为核心的7C模式:即战略、结构、制度、人员、作风、技能、最高目标。
√
×
25.
第二世界大战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风行世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