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制度与政策
. r* p8 ~' b& u- m7 O
' d& _9 `6 e+ {- t6 i& |单项选择题
% I3 r- B1 g3 Q! f4 [, S1、政策背景分析的方法主要有:( )、历史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方法和模型分析方法。5 M& h* E x" O( r O2 U
A.对比分析方法2 @0 o3 C/ J3 K) g: C
B.自我辨析方法" z: ]1 g, d* e: b* a
C.循环辩证方法
- A D4 } I7 n& @5 y; R8 M D.实证分析方法
+ k, {( |2 @1 z5 W( k# j: G: e1 q单项选择题4 d% U! F6 q! d. ?' y' |# h
2、土地市场交易十分复杂,但每一次土地市场交易都是由( )三个要素构成。
8 s; A9 a2 V7 _0 |$ ? A.交易的主体、交易的方式和交易的行为
( k8 z$ g, q1 G* w: s B.交易的场所、交易的方式和交易的行为2 g+ F0 i& W, U! d$ R' e6 Q
C.交易的主体、交易的客体和交易的途径
$ l7 @5 `$ Q# N: I3 s D.交易的主体、交易的客体和交易的行为
/ Y, [8 I" M D9 x# a单项选择题6 S7 {% V6 e) o
3、土地政策修定的原则包括( )
' n: A. H1 i. d3 u9 X A.实事求是,开拓进取原则4 ^& ^; c5 U# V7 ]" `6 [: w+ H
B.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9 y' E4 c; |" v% ~: ?0 F+ c/ d
C.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原则
! \ w$ u: [8 M D.以上都是2 t9 \3 a3 @0 J8 ^8 Y/ `
单项选择题
2 M3 Y. B- p# o* \8 @7 U" E3 H. ?9 G4、土地政策修定的内容不包括( )
4 c0 c* W6 ]! ~8 u6 f A.目标修定
; o% n% t( [' A% v3 l" o B.方案修定
& C0 A8 e" q0 @ C.措施修定
) `8 R2 w) @# ~9 K. H: e D.指标修定
+ u4 ^7 x8 N' x9 I4 R6 i1 w单项选择题
" {- C! {6 q A5 Q5、我国土地储备的制度模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种:一是以上海市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二是以杭州市和南通市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三是以武汉市为代表的( )
, ^! P, e3 U6 Z" Y8 R( O9 m A.市场控制型
c7 M- U- u0 A( c6 O8 i3 o! W4 r B.政府扶持型- y* |: o/ p8 u
C.市场运作和政府主导结合型2 `4 T3 J. i6 w& o' l# B+ a5 l# b
D.内部发展型% l% w* K9 ^/ J' |5 d- p/ O6 s
单项选择题
5 d& ]. T7 a" W% O# b, A6、土地政策执行评估方法不包括( )5 }! \; O% S# N
A.直接观察法
; A2 r& j e, z5 W8 e, C( [ B.资料整理分析法
1 ~! d+ A; \* V( S6 X1 E C.询问调查法1 D. e, r, c; r5 v7 a( E
D.取证调查法
$ X2 O) F8 g* n9 W& B! ` n单项选择题
4 g* Q! U# e3 j) t3 e8 \8 A7、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土地储备的有效运作能够促进城市有计划且均衡发展,能( )
9 f+ f7 u! i' s$ q A.为社会公众提供质优价廉的住宅
& r, g2 D: c+ o l5 A+ m B.改善城市生态和生活环境: C/ R5 P+ a$ H U
C.抑制土地市场投机和平抑土地价格: J' \9 b9 z% H- A- ^5 h
D.以上三者都是& _. V' Z+ @) N& t
单项选择题: i1 s6 w: I* `+ C
8、土地政策修定的方式是( )6 I! u) s; W% a
A.土地政策的修正、合并、增删! F8 f8 v# L# e, I! R
B.土地政策的合并、增删、终结5 D' P: S Z# m5 }6 d; ~ U
C.土地政策的修正、增删、终结! B' w: c( N% H m4 D/ [. S
D.土地政策的修正、合并、增删、终结
8 K* s# n n# m2 q单项选择题
6 m, W9 ]" a* d( j9、我国土地储备的不同制度模式中各地的运行方式大体相同,包括收购、( )、出让三个环节。
5 @( |1 ^4 C3 w& ~4 v. K( C$ } A.征用
$ k3 p. \6 L' n3 }/ n3 u B.置换
- A/ G( b8 I8 K C.储备
& H1 C; b: d8 u; l6 R( @ D.转让
& `8 l! o5 m; ^& ?+ S! ?单项选择题3 n% Y& X P/ A' i9 y, k
10、土地政策的演变中哪个影响处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 )0 P( T+ j' @0 v1 K" J- b
A.政府) n5 M o7 c( N) |
B.企业
3 N% R! s& b# f! E C.社会团体
4 H. W5 V# b- a6 v: E' T! s D.家庭和个人
3 h+ H2 Z* @5 q5 E' V* ^: Q) U$ y单项选择题
/ x6 b0 s0 _. y; I8 x11、影响和制约土地政策的外部环境主要有( )8 {8 e$ A5 A9 c
A.政治环境
; Y' G5 B. N, W5 k" N1 O B.经济环境2 t( y- V0 M$ P: ^
C.社会心理环境和科技环境. V/ b/ w5 \9 @# K, r
D.以上都是/ z# L: a5 F2 r
单项选择题. _+ [! j7 m4 u3 Y
12、土地政策构成的要素是指各项政策中所包含的必要因素或最基本的单位,主要是:( ); z4 C+ R1 j! v. Q( d
A.土地政策目标、土地政策主体* v# K5 ~7 z L) ~1 B# `
B.土地政策客体: `7 ?) v% G+ l+ f0 X# N7 D9 `9 ]
C.土地政策手段
B- _5 {$ \1 _& q! } c D.以上都是. E3 h0 ?3 B/ }. ]
单项选择题0 |( F- A, [9 D1 a2 Z7 q
13、科学地确定土地政策目标,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具体性、可行性、规范性、( )
' j' @+ b) k# g8 v! v+ H, u7 Q A.原则性 L! G/ A) T$ f! F
B.现实性/ U$ ~+ r9 `+ L
C.有效性
7 S) E( Q$ L+ {7 r3 R; w6 z D.协调性
( a2 U) T3 v% l! f. F* q0 r7 o单项选择题; f1 R! {4 d* z0 H' ]
14、土地政策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主要由以下方面的原因所造成:( )
9 y. E. N( T3 z- [1 d1 z. Z. Q A.认识的主观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x% s6 a% | ^$ L# I9 h2 q: h; Z
B.认识的局限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G$ i# h" r4 [- |4 J
C.认识的局限性、社会劳动力的发展变化3 X ?1 y, J4 \4 `/ R6 o
D.认识的相对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B9 g- T% h/ v0 t
单项选择题
) o8 n, Q3 L' w, a' c5 o15、( )是指由政府委托的机构通过收回、征用、收购和置换等方式,从分散的土地使用者手中,把土地集中起来6 e3 g7 L( v3 } R/ u9 v! \9 H
A.土地储备制度3 e$ M; l! h8 {' j& f6 z
B.土地集中制度) K8 b. z/ u3 d) v8 S: f+ o
C.土地征用制度
: B9 g, R# U0 q" a) l D.土地置换制度
. p- i" r/ }4 S' f7 c单项选择题
) ~; e6 u G1 O, Z* P9 J7 j- w. r+ H16、以下哪个不是土地税收的功能( )- }- e p' j3 ]2 m5 i
A.国家的财政收入# Q) q' s! K, g( F3 v8 E
B.大力促进土地开发* J( ]. e ]- b' Q7 ?$ e
C.抑制土地投机,确保公平
3 F5 m, w- w& J) p5 k% F' x D.引导土地利用方向的调整+ U( J- U% T% `! z- l
单项选择题' W4 E: `( k4 X% @% q
17、土地政策评估的标准没有( )) o& [' M& C- T7 [
A.社会文明标准: ~0 r8 P- |/ I5 T+ e+ g
B.政策效率标准
6 I% ^* p# J" F* ~- \ C.生态价值标准
& t. G2 e9 @0 n D.社会福利标准' b! I, c1 r1 X
单项选择题
9 C, a" `, y! I; g4 V18、土地生态效益评价的内容没有( )9 Q: z5 j# b! E/ `5 {" N ^
A.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 Q, s3 ^7 K5 @ B.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_" @' D4 R/ q7 S+ s) |, |9 i
C.土地经济评价* E4 ^: F% Q( R0 F
D.土地人口承载力评价/ B3 E! n; M- `7 {. b3 e
单项选择题
: d' V0 X7 Y5 n8 b19、土地政策与土地法律的共性有阶级性、( )、规范性、严肃性4 C* }, Z& v& Q! i1 H6 c; h; u
A.严谨性5 O) ^6 H( Y) r! m
B.科学性
2 V& I' n8 J4 I4 y( f% ]$ B C.一致性
2 o% ~* M& b' R* z" r; Q/ P2 i D.社会性
! I6 e* s6 t: G0 S单项选择题2 v0 o: u+ O+ a7 W
20、制度的主要功能可归结为:( )
9 d/ s5 X9 |* w A.减少交易费用! ~4 V, Y( ^; ^
B.有利于外部性内在化
6 a7 m3 [( T# ~: X6 d* |- v+ R C.有利于形成社会分工与合作7 p3 t* m/ F; u# T# V4 C: u) c
D.以上三者都是
* b6 F5 c+ S. K1 ~7 C5 ^单项选择题, R0 q7 S6 \& D1 P
21、土地政策类型,按土地问题的发生分类,可分为( );土地利用政策;土地管理政策三大类。
' F2 a; w9 h! N) I# `7 Q! b A.土地分配政策
+ N) O# Q) B- Q5 h B.土地租赁政策$ g- Z$ q3 e% R8 b. L4 V8 M
C.土地国有政策
$ ]$ X7 Y- @6 @% `: |7 m; t" E D.土地流转政策
1 ]0 {( p$ x z" E单项选择题/ K3 k8 I9 U8 W- A6 h
22、对于纳入储备范围的土地通常以下哪种不是实施储备土地运作的方式( )
( Q w/ A( ~3 n6 l A.收回& \( \: D6 m& A" a
B.收购
; N2 k% [. K% ], ^. E3 D0 D C.征收
7 H4 ~6 ~0 O+ `5 m6 V0 u D.强征
4 g1 R& Z6 R% k% M" W3 c! w9 s单项选择题. g# j% n0 i4 D- f5 A6 G7 O! M# p6 r
23、政策背景分析的程序通常是( )
% A+ G' h) S e; {9 y# x A.选题、分析研究、搜集相关资料、形成研究报告。/ ?, a+ y7 }* h/ {" y
B.选题、搜集相关资料、形成研究报告、分析研究。
* x# f. l6 t* M; H2 ]* ? C.搜集相关资料、分析研究、选题、形成研究报告。
. l1 }) g+ Q8 i* ^6 W1 z9 i; N% j* ^9 z D.选题、搜集相关资料、分析研究、形成研究报告。
* `7 R; w; y4 Q& V! Y5 @单项选择题
9 R1 b1 E& T; g$ d3 ?/ u/ v1 f24、按照土地政策手段发生作用的方式分为行政手段、法律手段、( )。7 @" ?8 x1 S7 D4 T$ ?& x
A.经济手段
5 S2 ^4 z# e* a) _& V u: p+ ~ B.金融手段' H9 Q: ] J, \- {
C.市场手段
+ j6 u3 o+ y4 l/ N D.管理手段/ C0 g* n/ k7 w% V8 }% v
单项选择题" F I$ I. q, u7 ?4 e
25、土地政策问题不具有( )
1 n$ T7 z9 w3 Q A.主观性
) d0 r5 c* q! Y B.相对性' }$ j# G3 x0 y
C.历史性: `7 u( h; b& P' M* L. ]
D.动态性7 R+ }4 @3 i7 d$ h! r7 G o
判断题
1 u+ X' v" B' Q6 O" g/ _( H26、政策背景是起点,是政策作用对象的现状;政策目标是终点,是政策作用于对象后希望其改变成的理想状况;政策手段是起点和终点的桥梁,是政府所采取的如何把其认为不合理的现状改变成理想状况的一系列措施。( U1 ?* J( K5 D( b; }/ K
A.√
7 P2 B9 I& z* U3 v B.×. b F+ f8 f; K" J+ b* J% F8 J- q+ R1 a
判断题
0 K4 C: b! r7 e27、土地政策的生态效益是通过两个方面来表现的。一是通过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不断地为人类提供所需要的农业生物产品;二是通过生态环境的变化,不断满足人类对生态环境质量的需要。
" A9 }( ~8 V+ ^3 |# Y/ Q A.√
. I2 D3 G2 k2 z4 D2 z1 S; O B.×7 o i" n6 d! z
判断题
% H) e# A$ r4 w8 m5 l) @- _28、土地政策效果评估涉及到政策影响和政策效率的评估,由于评估内容复杂,所用的方法应力求全面科学。土地政策效果评估所用的方法有定性评价法和定量评价法两大类。- z: {3 S; U7 K% {: Y _( M
A.√* K9 W* |% V+ ^0 V
B.×' ~/ w' X/ K" E `
判断题
- O, Q) X4 l- A! f8 ^29、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使用权权责不清,是土地流转中的核心问题。
' N# A% P& _" m* \6 E A.√- H' D# W- ?' [9 @% g N
B.×
" ]" s. D. c* F1 ~判断题9 Z* v: F$ q& ]" |% ~
30、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可归结为是依附在稀缺资源上的产权的合理界定问题,不同的政策安排会产生相同的资源配置效率。
6 B+ X2 q5 r& p+ a7 Q A.√" U+ u4 l @' V5 y b# Z
B.×
% B% U& k8 S- C# d. B3 @; ~判断题; u. ]: c/ V1 {- z& @
31、土地政策评估主要包括政策方案评估、政策效果评估两个基本内容。
6 h- G2 Q! k! X' S. _" W5 c# V A.√. m+ W3 C$ d- T `* c d5 R6 ~
B.×
& t( n7 M+ X; `7 q! o8 d; \判断题
_" Z! ? T( j. [* H32、奴隶社会土地流转则以土地分封和井田制度为主,这两个特点构成了奴隶制社会土地制度和土地流转的特点。
7 ^% j$ D/ ]: @# o2 o ~( [4 P A.√5 w: [+ v8 C1 h: C& W
B.×
* H0 Y6 N. R: D6 u* ^8 |判断题
. L6 L/ a. M9 U6 n) B33、各国储备土地的取得方式,大多以协议购买为主,但为实现以合理的价格购得都市发展需要的土地或者防止土地投机行为,各国均有相关的措施和手段与之相配合,而经常采用的有效手段就是征收权和优先购买权,或者以秘密方式通过协议价格购买。 ]! V- `0 r) L9 m. O) v4 b7 q
A.√
, c& }) u5 A9 c2 k1 o B.×* e. F0 o$ X" N% X( L
判断题
$ Y1 N6 Y! G8 f _; T* g34、土地政策方案设计是一个动态过程,可分成设想、分析、初选、评定、淘汰等环节,一般存在着轮廓构想和细节设计两个基本步骤。0 D' ^! ~% P% H! o. j- {) \/ J. N1 {
A.√
) E( L( x# r5 d: [* r! r B.×
; ~8 O4 |+ ? W# n+ c判断题) y; X' `0 w" X- ]" j+ _) y
35、制约土地政策的基本或根本因素,一是社会劳动方式;二是一定社会劳动方式下人地关系及其中人与人关系的矛盾。因此,土地政策必然随着社会劳动力发展及社会劳动方式和人地关系中人与人关系的变化而演变。
1 r- l/ M9 |) q6 i2 u A.√. x! Y+ o) ^5 J# Q" z: G+ m" W# F
B.×
3 a4 G5 ^ w3 }5 o# X判断题
; P- |( u) f) z: M+ E: M# b36、我国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通过实行土地有偿有期限使用制度,形成国有土地市场。! v# y) x1 G! I" r9 r
A.√+ ~5 d0 i, X; R, T
B.×1 K" j/ a# D- c9 v1 k* f3 F9 }
判断题+ D. P7 [; \: H5 ^' ?& ~
37、土地政策实质是国家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干预。
! e' ^# { J0 _1 U9 M A.√/ ^& r6 P: [ R! c$ ^" p+ E1 a
B.×# }# P o# Y# J; O6 ^6 V; k
判断题% a, W( W1 p# H0 k, {
38、现实的政策主体是政府。
+ Z9 b+ a/ {8 _% P/ H/ R, w A.√
) v% N, ?6 T8 b+ M9 Y5 Q' ? B.×! S( W# ]) b; f, \5 [
判断题
9 U( _% ^9 g8 q* p. y0 v- w39、土地储备制度建设是我国土地要素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方政府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而进行的有益探索。
1 @) {% z) b1 O0 B, g A.√
# O1 {' t! i7 r S& j B.×
& K. w* E/ p* m6 R9 e( _' ?( y判断题
! k4 T% |1 ^% g40、土地政策的决策,是整个政策制定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政策一经决策颁布,就发生政策效力,变成人们的行动准则,从而产生物质性和精神性的效果。* V9 D0 ^; y% c: D \$ w+ T
A.√
3 @" c9 s. k- L# [% G& q% k+ A { B.×) G3 @2 u4 q8 i
判断题
, T. ~# ]5 ?" U2 f8 {0 Y' ~41、土地政策变迁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土地政策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更有效益的土地政策对另一种土地政策的替代过程;另一方面土地政策还可以被理解为对一种更有效益的土地政策的生产过程。
; ]/ _0 v1 Z2 T7 N A.√9 u* W/ U1 t/ v' q
B.×" @1 k' E8 c' G& R% D
判断题
# Z! c* j1 ~ B- {/ D42、土地储备起源于美国。& c- y! W9 A) ~8 \6 s4 M* Q' y8 c( I7 w
A.√
1 R! x2 \! E4 o2 [9 p B.×/ r9 y# M! k: F2 W( I8 \8 X
判断题
: X# y1 _" X: P2 V# ]* b6 |43、土地政策成本效能分析是针对政策不能货币化的土地政策效率评估而提出来的,多数情况应用于政府非经济性的社会政策评估。它主要是分析、评估一项政策在实现既定目标上产生的功效,以及由此而需要投入的成本。
" i! [ m( T% _; `% @) v A.√
! `+ p8 N- S) Y- u3 J& K B.×; C' d/ F3 g+ d) e
判断题+ |: A' ^8 G; {4 i! X
44、封建时期,除了国家“官田”以外,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地主对土地享有充分的所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 U! p% i, @" b! l0 p A.√) \/ Z& T' {" F! W; ~7 V) [
B.×
2 l1 \3 |* N3 m$ T; l判断题
+ k! }2 [. T9 p2 M4 x45、土地税收以土地面积、土地所有权属和土地价格作为征税依据。% x, \% b. ]" ^9 N" ]' K
A.√
* V& k7 m; k7 p7 x B.× o0 h h3 _0 a; Q0 X+ u
判断题1 `. d' }. ~1 e: l: ~1 J0 q- e
46、土地政策随着社会劳动发展及社会劳动方式和人地关系中人与人关系的变化而产生、演变,土地政策的内容随社会劳动力发展而不断丰富,并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和内容。; m) R5 q+ o' M
A.√0 `6 o" c1 }( j. q: x
B.×
% O+ i! q6 H- y' b6 C0 B判断题' t* R1 }6 }! T! D6 N
47、合理的土地产权政策,不仅是保护土地产权人正当利益的体现,也是保护土地资源不受破坏,使土地资源得以合理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的根本性措施。
2 c! t% M5 b" i A.√
, w& K6 u f& W, s W B.×
; u5 T& K6 Z; e判断题
8 N# A' ~ |7 d6 D48、土地政策方案评估方法常用的方法是一般比较法,是根据土地政策标准和具体指标测算方案的影响和效果,并从几种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的方法。
4 Y3 e4 U* O+ K. q3 k( l; O A.√
, u" C4 V$ [5 j B.×
5 u* u; s9 ^: _7 k8 J判断题; R" Q% L( C- I1 l* }# y: ~
49、土地政策的任务始终是,协调或消除土地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建立理想的人地关系,以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使千秋万代社会福利最大化。9 X5 B: [+ {! O. H; t
A.√) A' p/ N1 c: w$ d/ j& A0 [
B.×
1 R) M+ W# K; q判断题* k# E4 M+ p$ G: y# a1 I5 o7 C2 i( R
50、根据土地用途不同,土地金融可分为农地金融和市地金融两大类。4 z8 N; m8 ~% h: F
A.√0 k" t f0 Q0 S1 ]- D7 W+ k2 ^
B.×
' i" S' {/ H0 @6 f1 d' a8 K+ E判断题) I/ I- A+ t" f- K' u
51、土地产权内容与结构的不断丰富是土地政策随社会生产力进化方向演变的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丰富产权权能,优化产权结构,提高有限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显得日益重要。" I/ X8 U2 h. z% g1 w
A.√6 @- ?5 X" y l2 [) @
B.×
1 t, E$ {' l0 X7 Y) k% [判断题
6 b. b1 ?, G8 X! y52、土地政策执行的基本条件有必须的政策资源、顺从的目标群体、合格的政策执行者。/ q/ m& p; H" u, V% |+ Y/ W
A.√8 q; v& ]8 q+ k
B.×! F5 \& [0 u1 v
判断题
/ I& E0 i1 ` B- O# E; {53、进行土地生态效益评价,首先要选定土地评价因素,确定各因素评价指标,为各种土地生态等级确立恰当的标准。# n8 K. ~1 b: S" i! y
A.√
5 l7 V1 J0 v+ } B.×$ `4 `/ i1 z' H' d F8 f1 O
判断题
5 r2 }# _! z$ F5 {1 A. d54、根据土地政策的特质,政策评估的主要具体标准为两个:一是政策效率评价,一是经济效益评价。
$ d4 }7 ?6 K6 A5 ^ A.√; k: ~/ B$ x3 x& s, F
B.×* v+ ?, J# Q( |4 ?7 ~
判断题- d1 G& M0 i/ E& P
55、土地政策方案评估方法常用的方法是标准比较法,是根据土地政策标准和具体指标测算方案的影响和效果,并从几种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的方法。! m% G" V1 u3 n1 G( L2 E+ Q) C0 e
A.√) e+ d2 j" A) Y8 [5 V; N
B.×$ c4 H1 e' ]0 l
判断题8 T- Q$ k% D% a% K U( W" h
56、土地政策问题的提出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过程,通常存在发现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相互依存的阶段。) e- _9 b4 h: m5 R
A.√
5 @# a; B; i3 p0 y: D: I* D/ d B.×
/ a5 h7 j+ |; J& O判断题 H- G: ~9 n2 j$ _
57、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社会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就是政策产生与发展的历史。* I* g; g3 p- B( F* s
A.√6 e, v4 m- h7 l6 I* U
B.×1 _- _, Z8 a7 J- C' `- e0 n3 o7 r
判断题/ H5 m- @2 ?3 A; k. L/ V+ B
58、政策是政府用以规范、引导和协调有关团体和个人行动的规则。# T8 E/ T$ F9 k6 ?1 J1 |
A.√
1 T! J' [! B6 V9 w; z" W B.×
( R6 s& \7 o! c( ?5 |9 S2 w判断题; C) a4 k* s1 x }* ]% l* K
59、在评价土地政策持续性时,必须从土地经济学角度,研究其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土地评价因素的确定,特别是土地经济系统生产力等。" i* t ~$ F5 w; L4 ]1 F
A.√
" M) J- y( j" e( \6 g8 z, Z5 d B.×
$ U9 Y5 A" H/ @9 ]3 S5 a4 z判断题
& H6 v$ [" a" p/ P: W0 S+ \# w% a60、土地政策归结起来有两大目标:1)保障需求目标2)生态系统与环境目标。
5 ~1 X: |! a s* U, V5 U A.√
- } J5 M% o( e6 M: s$ T" B2 T6 P B.×& w1 k. {, z. u#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