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电大】[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省)]02任务阶段性测验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当代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从能力本位转向内容本位,以保证学生有效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调整课程结构,吸纳新出现的学科领域;小学和初中阶段诸学科的连续性日益增加。
√
×
第2题,"教育即生长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除了促进儿童内部本能的生长以外,没有外在的社会目的。
√
×
第3题,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只有社会目的,没有个人目的。
√
×
第4题,20世纪90年代,现代教育目标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生存"作为面向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
√
×
第5题,确定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符合义务教育的要求。
√
×
第6题,素质教育的最基本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育发展。
√
×
第7题,学生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
√
×
第8题,《美国2061计划》的主要阶段性成果为: ①《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教育改革总报告和五份分报告;②《科学文化标准》具体规定了实现目标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领域。
√
×
第9题,素质教育所讲的能力,除过去所讲的体力和智力外,还包括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理想、信念等。
√
×
第10题,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教育同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是我们确立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理论依据。
√
×
第11题,课程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8项具体目标,构成了这次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
√
×
第12题,素质教育的任务,就是对儿童和少年实施全面的基础教育,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
√
×
第13题,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
×
第14题,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与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
×
第15题,课程资源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
√
×
第16题,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 )形成了以培养产业社会建设者为教育目标的"产业社会性学力"。
美国
中国
日本
第17题,综观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上,强调( ),即所谓"教育为大众""科学为人人"。
公民教育
素质教育
大众教育
第18题,( )的最基本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
全面教育
基础教育
第19题,( )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当从人的本性的需要出发。
个人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
价值澄清理论
第20题,( )是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第21题,为适合儿童的生长发展和社会变化的需要,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确定了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和指导思想( )。
培养具有丰富的人性和社会性,能够自立于国际社会的日本人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开展宽松的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基础,充实发展个性的教育
使各个学校能够发挥主动性,创造出有特色的教育,兴办特色学校
正确资料:培养具有丰富的人性和社会性,能够自立于国际社会的日本人
第22题,确定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人才观与人才素质的结构理论
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正确资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第23题,当代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课程内容发展的趋势有( )。
加强道德教育
始终抓住基础,及时更新内容
发展智力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重视信息技术知识和个人知识
正确资料:加强道德教育
第24题,社会本位论的主要观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教育只有社会目的,没有个人目的
教育的结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加以衡量
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人",而不是培养公民
正确资料: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第25题,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
课程改革尚缺乏一个宽松、良好的外部环境
课程改革发展不平衡
课程改革的理论建设十分薄弱
专业队伍人才缺乏
正确资料:课程改革尚缺乏一个宽松、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26题,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构想有哪些?
正确资料:1.充分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正确理解和处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3.把思想品德素质作为学生最重要的素质。4.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5.培养人格健全和有鲜明个性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