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电大】[组织行为学(专)(省)]任务04阶段性测验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事业生涯的成功与失败,主要取决于( )
父母的支持与反对
配偶的合作配合与否
主管领导的关心
本人对终身事业生涯的设想与考虑
第2题,领导者究竟要选择哪种领导方式,除了考虑下级的个性特点因素,还要考虑的另一个因素是( )
经济
人际关系
政治
环境
第3题,企业商标、厂牌、优质产品或服务等是组织文化的( )
文字表现形式
实物形象和艺术造型表现形式
现代科技方法的表现形式
标识表现形式
第4题,在实际生活中观察人的行为,不操纵自变量的方法为( )
参与观察法
非参与观察法
控制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
第5题,在布莱克和莫顿的领导(行为)方格图中,属于(9,1)格的领导方式是( )
贫乏型领导
俱乐部型领导
任务第一型领导
中间型领导
第6题,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是( )
经济性价值观
政治性价值观
审美性价值观
社会性价值观
第7题,在勒温的组织变革程序中,利用必要的强化方法将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长久保持下去,这一阶段叫做( )
解冻
改变
冻结
演变
第8题,期望理论的提出者是( )
弗鲁姆
洛克
斯金纳
佛隆
第9题,将性格类型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型,这是按照哪一个标准划分的( )
神经过程的特征
心理活动的倾向性
占优势的心理机能
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第10题,具有"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典型特点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
职能制
直线制
事业部制(或分权事业部制)
超事业部制
第11题,组织行为学最早产生于本世纪( )
20-30年代
30-40年代
50-60年代
70-80年代
第12题,当情况紧急、果断的活动极其重要时,应采用的处理冲突的策略是( )
竞争(强制)策略
回避策略
迁就策略(克制策略)
合作策略(解决问题策略)
第13题,21.组织行为学家研究认为,传统组织结构理论是一种( )
以人为本的理论
封闭式的系统理论
开放系统理论
权变理论
第14题,把人们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与心理需要两大类,其划分标准是( )
需要的功能特征
需要的对象
医学的角度
需要的作用结果
第15题,表扬、奖励员工,并让人他们参与管理,这能满足员工的( )
尊重需要
交往(或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第16题,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爱与归属需要
安全需要
第17题,美国学者提出的"7S"模型中,"硬性的S"指的是( )
战略、结构、作风
制度、结构、技能
战略、结构、制度
战略、技能、作风
第18题,在组织变革的过程中,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经验反应冷淡,总是"求稳、怕乱",以不变应万变,与变革中出现的新观念、新方法格格不入,这是影响组织变革顺利进行的( )
安全性心理
保守性心理
求全性心理
求稳性心理
第19题,气质类型中粘液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 )
敏捷活泼
小心迟疑
缓慢稳定
迅猛急躁
第20题,开辟新市场,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增加内外信息的交流等,这是组织变革中( )
组织结构方面的变革
技术方面的变革
影响环境方面的变革
人事方面的变革
第21题,组织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是现代组织变革的内在动因之一。
√
×
第22题,领导的连续流理论是泰勒提出来的。
√
×
第23题,科学管理学派把组织中的人看作是社会人。
√
×
第24题,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是马斯洛。
√
×
第25题,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首映效应。
√
×
第26题,艾桑尼是从对成员的控制方式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
√
×
第27题,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经济人假设。
√
×
第28题,完成复杂工作,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或在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同质群体将会达到最高的绩效。
√
×
第29题,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
×
第30题,某人对完成某项任务的把握性很大,因此他对干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会高。
√
×
第31题,组织机构是否设置合理是衡量组织成熟程度和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
×
第32题,集权和分权的统一的关键是上级和下级之间通过直接的交流渠道而形成的联结关系。
√
×
第33题,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工作本身的特点属于保健因素。
√
×
第34题,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性。
√
×
第35题,制度文化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
×
第36题,简述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正确资料: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个性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部分:其一,个性倾向性,即心理过程的倾向性,指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意识倾向性,包括兴趣,爱好,态度、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其二,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即心理过程的特征,主要包括气质,能力和性格。个性具有社会性、组合性、独特性、稳定性、倾向性,整体性等特征。
第37题,工程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的是( )
人与事的关系
人与机器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第38题,决策的前提是( )
决策民主化
信息
预测
法律规范
第39题,从组织应达到的功效看,组织变革和发展应达到的具体目标是( )
使组织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以利于实现组织目标
使组织具有对外适应性与灵活性,对内具有协调性和高效性的组织功能
使组织具有足够的持续性
使组织具有足够的适应性
第40题,菲德勒模式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是指领导者为被领导者所接受的程度,即信任、喜爱、忠诚和( )
愿意追随的程度
任务的结构
参与支持
职位的权力
第41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引起人的动机的因素是( )
人对实现某种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人对某种目标的重要性的评价
人所体验到的某种未满足的需要
人所表现出的各种行为
第42题,弗洛伊德认为个性中不受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本我。
√
×
第43题,每一成员在群体中都表现出自己特定的行为模式,我们称之为角色。
√
×
第44题,通过不予理睬来减弱某种不良行为的强化方式是自然消退。
√
×
第45题,组织发展的目标就是构建和谐组织。
√
×
第46题,勒温的冻结强化方式有连续强化方式和断续强化方式两种。
√
×
第47题,什么是内聚力?影响内聚力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资料:内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群体内聚力的高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1、群体的领导方式:"民主"型领导方式的组比其他组成员之间更友爱,群体中思想更活跃,而且成员相互间情感更积极,因此内聚力更高。
2、外部影响:外来的威胁会增强群体成员相互间的价值观念,从而提高群体的内聚力。
3、群体规模:小群体比大群体有更高的内聚力。
4、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和目标结构
5、班组的组合:以人际吸引、价值观和目标的一致为基础组成的班组有较高的内聚力。
6、与外界的隔离:与外界隔离的群体有更高的内聚力。
7、
第48题,彼得圣吉认为,五项修炼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技能,其中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
√
×
第49题,简述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正确资料: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即对所从事的工作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工作满意度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引发各种工作行为,就是工作态度的功能。这种功能主要包括影响对工作的知觉与判断、促进学习、提高工作的忍耐力等。一般讲,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知觉、判断、学习、工作的忍耐力等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反之,消极的工作态度,由于受中介因素的影响,使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十分复杂。
第50题,试述工作生活质量与生产率的关系。
正确资料:一般都认为,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会使人们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环境越来越满意,而满意感又会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实验研究表明,这样的模式过分简单,因而有时不免发生差错。
工作生活质量与生产率的关系是复杂的,它是通过三个途径,来提高生产率。
(1)工作生活质量措施能人们之间的交往,加强职工与组织之间的合作。不同的职务或部门取得协凋统一,有利于全面完成工作任务。这样才能提高生产率。
(2)工作生活质量措施能增强对职工激励,满足职工迫切的需要,从而激发起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当他们拥有必要的能力和技术,并且具有必要的环
第51题,人际交往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改善人际交往?
正确资料:人际交往应遵循以下原则:(1)平等原则;(2)互利原则,这里的互利包括物质互利、精神互利、物质精神互利三个方面的内容;(3)信用原则;(4)相容原则。
在组织中,改善人际关系必须从领导和群众两个方面人手。组织的领导者、管理者应主动引导群体内的人际关系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包括创造有利的群体环境和交往气氛,促进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制定必要的措施;搞好民主管理,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和训练群体成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做过细的思想工作理顺人们之间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