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鹏】[东北财经大学]东财《资产评估》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收益现值法只适用于( )前提下的企业价值评估。
A、企业改制
B、企业产权变动
C、企业持续经营
D、企业破产
第2题,无形资产是指由( )控制的不具有独立实体,而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并能带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特定主体
第3题,某项在用的低值易耗品,原价750元,预计使用期为1年,现已使用9个月,该低值易耗品的现行市价为1200元,由此确定该在用低值易耗品的评估值为( )。
A、300元
B、900元
C、750元
D、1 200元
第4题,决定企业价值大小的因素是( )。
A、企业资产的数量
B、企业管理水平
C、企业技术装备水平
D、企业整体获利能力
第5题,某生产线设计生产能力为每天生产1000件产品,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使该生产线开工不足,每天只生产750件产品,假定规模经济效益指数为0.7,则该生产线的经济性贬值率为( )。
A、19%
B、18.2%
C、17.8%
D、25%
第6题,残余估价法是指建筑物与其基地合并并计算收益,而以( )以外的方法能求得土地的价格时,从建筑物及其基地所产生的收益中,扣除归属于基地的部分,即可得到归属于建筑物的纯收益,将此残余的纯收益再以建筑物的还原利率还原,即可得到建筑物的收益价格。
A、市场法
B、收益还原法
C、成本法
D、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
第7题,就我国目前的条件,市场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 )。
A、广泛运用
B、不被运用
C、运用不普遍
D、与其他方法结合运用
第8题,被评估机器设备生产能力为月产20吨产品,目前市场上生产能力为月产30吨产品的同类型设备,市场售价为150万元,假定规模效益指数为0.65,则被评估机器设备的重置成本为( )。
A、120万元
B、115万元
C、125万元
D、110万元
第9题,运用市场法评估产成品价值可按( )公式进行评估计算。
A、产成品实有数量×含税销售价格
B、产成品实有数量×不含税销售价格
C、产成品实有数量×含税销售价格-销售费用
D、产成品实有数量×不含税销售价格-销售费用
第10题,设备成新率是指( )。
A、设备综合性陈旧贬值率的倒数
B、设备有形损耗的倒数
C、设备有形损耗率与1的差异
D、设备现实状态与设备重置成本的比率
第11题,工业用房通常用( )估价。
A、市场法
B、成本法
C、收益法
D、残余估价法
第12题,产成品评估中的成本法是根据清查核实后的产成品的实有数量乘以产品的单位定额成本或社会平均成本在加上合理( )确定产成品的评估值。
A、利息
B、税金
C、费用
D、利润
第13题,货币资金按其( )进行评估。
A、重置价值
B、市场价格
C、清算价格
D、账面价值
第14题,在正常情况下,上市债券的( )可以作为它的评估值。
A、发行价格
B、票面价格
C、内在价格
D、现行市场价格
第15题,折现率或资本化率应参考( )而定。
A、企业实际收益率
B、企业客观收益率
C、行业平均收益率
D、行业基准收益率
第16题,对无形资产是否存在的一般判断依据包括( )。
A、效益性
B、竞争性
C、排他性
D、共享性
E、市场性
,C
第17题,无形资产的特点包括( )。
A、可分性与共享性
B、对有形资产的相对依附性
C、研发成本与获利能力的弱对应性
D、市场透明度低
E、使用范围广
,B,C,D
第18题,资产重置成本的估测方法包括( )。
A、重置核算法
B、功能比较法
C、价格指数法
D、收益现值法
E、市场类比法
,B,C
第19题,建筑物的功能性贬值是指由于( )等造成的建筑物功能不足或浪费形成的价值损失。
A、建筑物用途与使用强度不合理
B、建筑物使用年限已久
C、建筑物设计以及结构上的缺陷
D、建筑物的装修、设备与总体功能不协调
E、外界条件变化,影响建筑物效用的发挥
,C,D
第20题,评估对象性质的特殊性通常表现在以下( )资产上。
A、非经营性资产
B、经营性资产
C、非竞争性资产
D、特殊空间位置资产
E、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
,C,D,E
第21题,资产评估档案管理包括( )。
A、立档
B、存档
C、保管
D、使用
E、销毁
,C,D,E
第22题,资产市场价值评估的基础条件包括( )。
A、评估的特定目的
B、资产自身状况
C、评估时的市场条件
D、评估的方法
E、资产评估规范
,B,C
第23题,资产评估的工作原则包括( )。
A、独立性原则
B、客观公正性原则
C、委托性原则
D、收益性原则
E、专业性原则
,B,E
第24题,企业价值的表现形式有( )。
A、企业总资产价值
B、企业投入资本价值
C、企业股东权益价值
D、企业长期负债价值
E、企业流动负债价值
,B,C
第25题,对专利技术水平的鉴定包括( )。
A、技术的适用性
B、技术的成熟程度
C、技术的寿命周期
D、专利技术被替代的可能性及时间
E、专利技术的产权状况
,B,C,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