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谋学网(www.mouxue.com):(每小题15分,总计75分。)
, X% \/ f5 d8 B/ K' _0 }1、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6 Y# r' T& {* o6 Y% l) }
2、简述自然地理背景的三级差异。3 A" |0 T+ h. R7 }
3、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 l# | B9 B0 k% M: W; o% Z
4、简述气象气候与旅游的关系。 Q/ a; \6 I, j: z- B3 w
5、简述中国人文旅游资源的分布。$ Y; m; b+ P( A8 H* M
5 g1 H- ~2 m0 f- C
二、 案例分析(总计25分)
9 J1 R$ y( ?7 s2 x案例阅读:华山抢险等事件
. _5 ?' O% P2 u5 g# C7 B/ X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发生多起因忽视对旅游容量的控制而造成的安全事故:首先在苏州园林中曾因游人过多导致有人被挤得落入湖中,假山也受损——山西某地举行灯会时,游人数量大大超过预计规模,人们互相拥挤、踩踏,致使发生伤亡事故;其次在华山一条狭窄、陡险的山路上,人们拥挤得成了一道人体组成的墙,上不去,下不来,寸步难行。忽然有人从高处跌落,虽然第四军医大学的师生和其他游人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进行抢救,依然有人伤亡。这就是“华山抢险事件”。由此可见旅游容量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敦煌莫高窟的监测实验表明,如果40个人在洞窟中逗留37分钟,空气中的温度、湿度及二氧化碳含量就超过了正常含量的6倍。而每个游客每小时呼出的水气的67%,约21克水,呼出的二氧化碳的52.3%,约4.7升,在离开洞窟时将留在窟内,其所产生的酸性气体,必然会导致珍贵的壁画变色。& a; j" @( L* L. L, h2 o
请根据案例分析这些旅游景点出现了一些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如何来解决旅游热点景区的容量问题。, K8 d4 T" D$ V6 \ ];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