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什么是推理能力
2 I9 D- M/ n/ h8 M1 y参考资料:& A* M0 Q6 e, J; U
2、什么数据分析观念
+ h, V1 F( R8 v- w, T& X+ M4 |参考资料:9 r8 Z+ y$ n( e$ f$ e1 ]9 f& Y
3、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是什么. @5 }8 C# f+ D
参考资料:4 S. |0 y- V% D; Q! N& z# @
4、什么是符号意识
6 z: v2 [) U: \+ Z M( n8 s6 o5、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是什么* q/ e$ f' _0 a$ T$ q
6、什么是运算能力! i( D) K# W. t ?5 U" e4 ^7 E+ s( |. s
7、什么是模型思想* [1 f/ y% O- K$ f
8、数学思想的价值, Z% r- x- n% n) G4 D. T
9、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四基”目标要求,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四基”目标。
. R+ k/ x' z/ U. @0 X! O10、什么是几何直观与有效培养几何直观的策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几何直观的策略。1 P% V* _ B* i- F6 w m
11、什么数据分析观念,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数据分析观念的策略。
* x1 M. j0 J) y" k1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综合与实践”领域要求与教学如何的实现' H8 X$ T5 {* R0 _% h
1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测量”要求与教学如何的实现。
& @. D f' X# S) F7 W! ]* m14、数学本质的认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数学本质的学习
: @+ }1 k. o0 X) D15、什么是空间观念与有效培养空间观念的策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空间观念的策略。( E6 k7 i& }) i
16、结合课程标准认识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进行有机整合的教学要求9 W# b. }+ y+ b( m" J
17、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思考”要求与教学如何的实现+ ~1 D# |" p- ?3 E
18、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基本技能目标要求与教学如何的实现
1 |* w6 d n0 K9 f19、结合课程标准认识谈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教学要求
& ^6 B1 E, d. [* A6 q1 r20、数学文化的认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数学文化的渗透。9 S, m' M2 C& ^
21、什么是运算能力,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运算能力的策略。; Z) {. x+ a# u; ^8 N. S0 R
2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图形的运动”要求与教学如何的实现
1 ~$ r, l7 q$ I, n23、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结合课程标准认识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角色与行为要求
7 M: L2 x* [% e# ]% d* _24、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式与方程”要求与教学如何的实现+ A; H. r' t2 W) t( K. U
25、什么是符号意识与有效培养符号意识的策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符号意识的策略。
5 i: n2 |0 V; u6 h7 j26、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图形的认识”要求与教学如何的实现0 @' y1 {7 R. u0 n4 N1 G- R
27、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图形的位置”要求与教学如何的实现0 }3 X4 {+ |9 \2 {; V" ]
28、案例学习与案例分析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9 a+ ]# L$ B8 e% ]. y# F1 R; D
29、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目标要求与教学如何的实现。
0 x9 ?; b; | B/ _$ e$ {) O6 S30、进行案例分析的要素有哪些
% S8 R1 L( M9 R! x/ i$ O3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要求与教学如何的实现。
" X9 O# ^7 b) }32、什么是模型思想,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模型思想的策略。
( r6 a5 n" L. v3 c8 t33、3、“认识角”教学片段评析【案例描述】师:(出示六边形问学生)六边形有几个角呀?生:(齐答)6个。师:真不错。想不想动手做一个“角”?(学生很快拿出工具动手做了起来。)师:试试看把你的活动角变大,又变小,你发现了什么吗?生1:拉开变大,靠拢就变小。师:(拿出用两根天线做成的角,让学生看)同学们,你们看我现在把一条边拉长(把做的“角”拿在手上,边说边拉),另一条边再拉长,这时“角”变了吗?生:(齐答)变了,变大了。师:(有些着急)没有变呀。你们看?(边说边将拉长的两边放回去)(学生用怀疑眼光看着,沉默了一会儿才有几个人说没有变)。师:(高兴地)是的,没有变,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大家知道了吗?生:知道啦!【问题】试对上述教学片段中的操作活动和教师所提的问题进行评析。
q- {5 O2 s. R' q7 k) Z34、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片段评析【案例描述】师:(用多媒体显示三个花坛: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如果三个小朋友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发绕各自的花坛走一圈。你猜,谁最先走完一圈?请用1个手指表示选择绕三角形花坛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用2个手指表示选择绕四边形花坛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用3个手指表示选择绕五边形花坛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师:看来,大家的选择不尽相同。下面,请前后6人为一个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说说各小组选择的理由。生1:三角形花坛虽然只有三条边,但是,它的每条边都是很长的,而五边形花坛虽然有五条边,但是每条边都是很短的,所以,我们小组认为绕五边形花坛走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生2:我们觉得绕五边形花坛走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因为看上去五边形花坛的一条边是三角形花坛一条边的一半,三角形花坛还多出半条边,所以,绕三角形花坛走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生3:我认为绕四边形花坛走的小朋友会最先回到起点,因为四边形花坛的四条边都是比较短的。【问题】试对该片段中的小组合作进行评析。
9 G( g/ F0 Y7 }, F6 K% n35、1、“图形的拼组”教学片段评析【案例描述】师: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教师事先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张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并且在长方形纸的中间画有两条互相垂直的虚线,正方形纸上画有两条对角虚线),沿着虚线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把长方形纸对折后得到两个小长方形。生2:我把长方形纸对折后发现两个小长方形一样大。生3:两个小长方形一样大。生4:我把正方形纸对折后得到两个三角形。生5:两个三角形一样大。……师:长方形的两条对边相等吗?生:(齐)相等。【问题】试对本片段中教师的提问进行评析。8 r" \' N/ \! h1 ^" J8 f
36、3、“平均数问题”教学片段评析【案例描述】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又长高了不少。谁愿意告诉大家自己的身高?(五位学生汇报身高:149厘米、146厘米、136厘米、132厘米、142厘米。)师:根据这些数据,你能估计一下五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吗?生1:我估计可能是142厘米。因为平均身高应该接近中间身高。生2:我估计可能是141厘米。因为最高的与最矮的相差17厘米,所以,我想平均身高应该与最高身高相差8.5厘米,所以是149-8.5≈141厘米。师:究竟五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你有没有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自主验证,全班交流。)生3:(149+146+136+132+142)÷5=141(厘米)师: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验证平均身高的呢?生4:我们每次测验后都要算平均分。比如算小组的平均分是把全组8位同学的分数连加,再把所得的和除以8,所以,我想计算平均身高的方法也应该是这样的。师:运用旧经验,解决新问题。真不错!生5:我想平均身高应该是总身高除以人数,所以我想出了这样的计算方法。师:能动脑分析,真能干!【问题】试对本片段的教学方法进行评析。
+ y+ r* h" J+ W# N, K) u37、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片段评析【案例描述】教师出示问题,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学生自主解答,教师巡视。师:看谁算得快。生1:我是这样列式计算的(上黑板演算)2/5×18+3/5×18=36/5+54/5=18(米)师:还有其它算法吗?生2:有。(上黑板演算) (2/5+3/5)×18 =1×18 =18(米)师:一般,同一级的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含有二级的运算,先乘除,再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问题】试对本片段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评析。; J( X. E$ }( D
38、2.“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段评析【案例描述】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分数,请大家说说下面这些图例所表示的意义。(教师出示桃子的集合图)师:这张图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生:把5个桃子看作一个整体。(师板书:一个整体)师:每个桃子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生:每个桃子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师:2个桃子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生:2个桃子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二。师:(教师出示泥人集合图)这里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泥人?生:这里把8个泥人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泥人。师: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生1: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八分之二.生2:我认为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师:为什么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而不是八分之二?生2:因为它把8个泥人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所以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师:那么6个泥人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生:6个泥人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三。师: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把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问题】试对该片段中教师所提的问题进行评析。
0 K( q/ i) \6 M! O/ u. U$ U- w" Y39、1.“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学片段评析【案例描述】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生:喜欢!师:能不能给大家说说你喜欢吃水果的原因吗?生1:因为水果营养丰富。生2:水果含有各种维生素。……师:你们都喜欢什么水果呢?生3:苹果。生4:香蕉。……师: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四种水果——苹果、香蕉、梨子、桔子。(教师出示水果图片,并将其贴在黑板上。)师:下面请大家排好队,站到你喜欢吃的水果前。(同学们纷纷站到各自所喜欢吃的水果前。)师:每人拿一个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在拿水果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拿到水果的同学都下去了,还有几位同学没有拿到水果。)师:老师不知道喜欢吃这种水果的同学有这么多,请大家一起和老师想想办法,怎样才能使大家都能吃到自己所喜欢吃的水果呢?生1:可以数一数各自所喜欢吃水果的人数。师:怎么来数呀?生2:可以先叫喜欢吃苹果的人举手,数一数有几个人,再……生3:也可以先叫喜欢吃苹果的人站起来,数一数有几个人,……生4:可以让喜欢吃相同水果的人站长在一起,各自数一数有几个人。……师:很好。你们的办法真多!老师也想到了一个办法,你们看好不好?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根横线,并在横线下面分别贴上苹果、香蕉、生梨、桔子的图片。然后,让学生上来,每人拿一张教师课前准备好的小纸片,贴在各自所喜欢吃的水果图片的横线上面。这样就形成了一张直观的统计图。然后教师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简单的条形统计图。【问题】试对本片段的问题情境进行评析。
" n i1 Y$ H( K! y5 `( A& ~40、3.“分数的认识”教学片段评析【案例描述】师:还记得分数吗?生:记得。师:你能说出一些分数吗?生: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师:(板书四分之一)在什么情况下用四分之一表示?生: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它的四分之一;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也是它的四分之一……师:是呀,只要是把一个西瓜、一只苹果或一个圆形、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是它的四分之一。师:这是以前我们学过的“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都是它的四分之一”的知识。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可以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后能得到分数,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也能得到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认识分数)【问题】试对片段中教师的课前复习进行评析。
% m6 O& g" O/ n; }# S; O6 m6 {41、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片断评析【案例描述】教师出示情境图:篮球的单价是15元,共有3个。师: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算式怎样列?生1:15×3师:应该怎样算呢?生1:我用加法15+15+15=30+15=45(元)生2:我用乘法10×3=305×3=1530+15=45(元)生3:把15看成3个5,共有9个5,得45(元)师:你喜欢用什么方法?生1:用加法。师:用加法也可以。生2:用乘法。师:好的。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3×370×524×213×531×334×224×4【问题】试对该片段中教师对算法多样性的处理方式进行评析。
9 C' G6 H# S8 t+ @2 p% y& @42、1.“8和9的加减法”教学片段评析【案例描述】教师出示主题图:1幢教学楼,教学楼边上有1面五星红旗和许多树木,操场上有8个小朋友在跳绳。师: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看见了房子?师:你真能干。生2:我发现了红旗。生3:我发现了树木。生4:我发现了小朋友在跳绳。生5:我发现了地上有小草。……教师不管学生如何回答,都一一加以肯定,以示教学的民主。待过了5分钟,教师急忙抛出:“谁能提出有关8的加减法?”【问题】试对片段中教师所提的提问进行评析。
) R" W6 B" e* s# o% f43、3.“体积的认识”教学片段评析【案例描述】师:你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能说给大家听?生:简要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师: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升高呢?生:因为石头有重量。生:木头也有重量为什么放进去水就不升高呢?生:石头放进瓶子里,就把瓶子里的水挤出来了。生:石头放进瓶子里占了水的位置,水就被挤上来了。生: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水就上升了。师:石头占了水的空间,那水有没有占空间呢?生:水占了瓶子的空间。师:除了水和石头占了空间,还有哪些物体也占有空间呢?…【问题】试对片段中如何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评析。1 y% S4 w) T5 d( ^7 \/ z% s
44、2.“平行四边行的面积”教学片段评析【案例描述】师:(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同学们,我们是沿着什么将平行四边形剪开的?生:(齐声)高。师: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了哪两个图形?生:(齐声)三角形、梯形。师:我们把三角形平移到梯形的另一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生:(齐声)长方形。师:这个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样?生:(齐声)相等!师:为什么?生:面积既没有多也没有少。师:很好!那长方形的长、宽分别对应着原来平行四边形的什么?生:长方形的长对应着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高对应着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师:现在你能说出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吗?生: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问题】试对片段中的多媒体的应用进行评析。1 _5 G7 Z1 m$ N; v+ P* N2 n
45、1.“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片段评析【案例描述】师:(出示图片)同学们在这个池塘中有16只鸭子,现在游走了7只,你能说说还剩几只?生:还剩9只?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我是数出来的。师:谁能帮他写出算式呢?生:(上黑板写出了16-7的算式)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计算16-7。【问题】试对片段中小组合作的时机和动机进行评析。$ Q+ ^9 v/ m8 Y4 p! ?0 J. A; T6 G
46、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教学。
' [" f, r- y$ _' U47、“一定与可能性”教学片段评析【案例描述】师:(把3个黄球和1个白求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如果在袋子里随意摸1球,摸后放回,这样连续摸10次,你觉得会出现什么状况?生1:7次摸到黄球,3次摸到白球。生2:我猜是8次黄,2次白。生3:我觉得是9次黄,1次白。师:为什么这样猜呢?生4:因为盒子里黄球有3个,而白球只有1个,所以摸到黄球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师:那我们请一位同学上来试试。(一位上来摸,其余同学记录,结果竟然是7白,3黄,教室里哗然。)【问题】试对本片段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和操作活动进行评析。
% {, Q, r9 [) @8 {48、“编一道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题”教学片段评析【案例描述】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整理和复习》一课的延伸拓展环节,教师要求学生编一道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来说一说分数乘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生1:学校放学后,我和王亮在公路上练习长跑,我跑了15分钟,比王亮多用1/4,王亮跑了12分钟。生2:李俊的爸爸上个月捕青蛙,卖了240元钱,这个月卖的钱比上个月多1/6,这个月卖了280元。生3:小红和小军看一本故事书。小红从前往后看15小时看完,小军从后往前看10小时可以看完。两人同时看6小时可以看完。教师对此一一予以肯定。【问题】试对学生所编的应用题和教师的态度进行评析。
3 O+ a; y4 Q @; E* W- v49、什么是推理能力,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推理能力的策略。 ]: e* y% G# D4 c. p
50、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贯彻核心素养的要求
( c; [& V7 a7 H6 H9 f. ]* c51、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认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 S. R" d, H Q2 N) q5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与教学如何的实现。
1 y% S4 u- o; O+ A53、如何形成数学教育基本理论分析体系与教学行为取向
9 l- `4 l# Z/ O: w2 u" ~5 K54、什么是数感与有效培养数感的策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数感的策略。
1 @; X! j( i- J5 F$ K55、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要求与教学如何的实现。
+ V4 H& I0 E2 N, i0 Q, c56、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统计与概率”要求与教学如何的实现7 l8 G' X5 v9 r1 A( ^
57、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
5 c$ z/ [9 f5 L% O' c58、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的认识”要求与教学如何的实现5 ?/ u) q7 U) u( w
59、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让学生热爱数学
- Y+ ]6 ?8 B. o9 g1 K+ y& y60、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活动经验”要求与教学如何的实现* O( `& v, j) 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