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华中师范大学]华师《中华文化典籍》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孟子》一书今存()篇。
A、52
B、33
C、7
D、11
第2题,孟子生活的时代是()。
A、春秋末期
B、战国初期
C、战国中期
D、战国晚期
第3题,《孟子》被正式列为儒家经典的时代是()。
A、先秦
B、西汉中期
C、唐代
D、北宋末年
第4题,《世说新语》是()时期的文化代表作
A、春秋
B、战国
C、曹魏
D、南北朝
第5题,在人格上提出"舍生取义"的是 ( )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第6题,《世说新语》是( )时期的文化代表作
A、春秋
B、战国
C、曹魏
D、南北朝
第7题,《孟子》被正式列为儒家经典的时代是( )。
A、先秦
B、西汉中期
C、唐代
D、北宋末年
第8题,孟子治理国家的最高理想是( )。
A、仁政
B、性善
C、礼仪
D、唯物
第9题,《庄子》一书今存( )篇。
A、52
B、33
C、7
D、11
第10题,通常认为《庄子》中庄子本人所著的有()。
A、内篇7篇
B、外篇15篇
C、杂篇11篇
D、全书33篇
第11题,《世说新语》的作者是( )。
A、刘勰
B、刘义庆
C、刘庆义
D、刘孝标
第12题,庄子名周,是 ( )时期的道家代表人物。
A、春秋
B、战国初期
C、战国中期
D、战国末期
第13题,《孟子》的第一个注本是东汉赵岐的( )。
A、《孟子注疏》
B、《孟子正义》
C、《孟子集注》
D、《孟子章句》
第14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报阳,冲气以为和"是()的基本思想。
A、庄子
B、杨朱
C、老子
D、许行
第15题,《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史书。
A、编年体
B、纪传体通史
C、纪传体断代史
D、纪事本末体
第16题,《论语》的编纂者是( )。
A、孔子
B、孟子
C、孔子弟子
D、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第17题,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左传》
B、《战国策》
C、《史记》
D、《汉书》
第18题,孔子是( )时期的儒家代表。
A、春秋
B、战国
C、秦汉
D、魏晋
第19题,孔子生活在( )。
A、西周末期
B、春秋末期
C、战国末期
D、先秦末期
第20题,《孟子》一书今存( )篇。
A、52
B、33
C、7
D、11
第21题,《庄子》一书分为哪三部分( )
A、内篇
B、外篇
C、杂篇
D、番外篇
,B,C
第22题,老庄的哲学是以( )和 ( )为核心。
A、有为
B、入世
C、虚静
D、无为
,D
第23题,下列著作不属于四书的是( )
A、《尚书》
B、《左传》
C、《论语》
D、《孟子》
,B
第24题,孔子的主要思想是( ) 。
A、仁
B、义
C、礼
D、纳仁入礼(或纳礼入仁)
,C,D
第25题,孟子提出了( )的批评方法。
A、以意逆志
B、知人论世
C、性格分析
D、环境分析
,B
第26题,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 )
A、关尹
B、杨朱
C、庄子
D、列子
,B,C,D
第27题,先秦史家著述中不属于儒家经典的有( ) 。
A、《尚书》
B、《左传》
C、《国语》
D、《战国策》
,D
第28题,西汉时期流传的《论语》有()。
A、《齐论语》
B、《鲁论语》
C、《古论语》
D、《张侯论语》
,B,C,D
第29题,老庄关于"道"的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和()。
A、虚静
B、有为
C、无为
D、礼义
,C
第30题,老子的著述被称为()。
A、《道经》
B、《老子》
C、《道德经》
D、《南华经》
,B,C
第31题,今存《孟子》七篇中包括( )。
A、《梁惠王》
B、《公孙丑》
C、《滕文公》
D、《性善辨》
,B,C
第32题,属于先秦史书的有()。
A、《尚书》
B、《春秋》
C、《左氏春秋》
D、《汉书》
,B,C
第33题,孔子的主要思想是()。
A、仁
B、义
C、礼
D、纳仁入礼(或纳礼入仁)
,C,D
第34题,《史记》三家注是指( )。
A、《集解》
B、《正义》
C、《索隐》
D、《考证》
,B,C
第35题,属于"史记五体"的是( )。
A、本纪
B、列传
C、传
D、志
,B
第36题,孟子的哲学观念,认为人类天赋善性,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分别是仁、义、礼、智"四德"的萌芽
A、错误
B、正确
第37题,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大同社会"。( )
A、错误
B、正确
第38题,《世说新语》在虚构的基础上刻画出了一系列生动的历史人物形象。( )
A、错误
B、正确
第39题,司马迁恪守历史的真实而秉笔直书,既表达了主观爱憎,又尊重客观事实。
A、错误
B、正确
第40题,司马迁将儒家的杀生成仁、舍生取义与道家的摄生之道、养生之道相融合,形成了更为进步的生死观:不为节操轻死,不为天年苟活,以实现人生价值为前提,生则顽强,忍辱负重,发愤为作,死则壮烈,死得其所,视死如归。
A、错误
B、正确
|